让一代人飞奔回家的说书人去了,他曾经在天

今天凌晨3:30,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袁阔成因心脏衰竭在北京去世,享年86岁。据悉,3月8日上午9点,将在北京八宝山东厅举办袁先生遗体告别仪式。

先生千古,英风长慕

袁阔成年出生于天津,他出身评书世家,伯父袁杰亭、袁杰英和父亲袁杰武号称“袁氏三杰”,其大伯父袁杰亭更被称为“说书的梅兰芳”。袁阔成是第九代评书先生,是当代评书界辈分最高的,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开始说新书,是说新书的第一人,评书界有“无派不宗袁”之说。

袁阔成自幼随父习艺,后拜金杰立为师,并得到陈士和的指点。14岁登台,长期在唐山、天津、哈尔滨、营口、北京等地献艺,18岁即以短打书《十二金钱镖》《施公案》享名。

袁阔成与刘兰芳、单田芳、田连元被大家合称“四大评书表演艺术家”。他以擅说《三国演义》《水浒外传》《五女七贞》等而著名,曾获得中国金唱片奖曲艺类演员奖。就传统书来说,袁阔成功底扎实,各体皆能。除《三国》这样的讲史袍带书之外,他的公案书《彭公案》、短打书《水泊梁山》、神怪书《封神演义》等都脍炙人口,百听不厌。

说新书向周杰伦取经

袁阔成被誉为“说新书的带头人”。

其实,在演说传统评书之前,袁阔成就播讲了大量的“红色评书”,如《烈火金刚》《红岩》《赤胆忠心》《林海雪原》《暴风骤雨》等,像一些经典段子如《许云峰赴宴》《肖飞买药》《江姐上船》等,更是脍炙人口。

袁阔成曾经提出,他发现很多人使用评书的播讲方式来讲法制、说财经,效果还不错,他觉得传统评书的发展遇到了瓶颈,必须求变。“我一直在研究周杰伦的成功之处,他在台上一口气似说似唱地一通折腾,台下孩子摇着荧光棒疯狂挥舞,人家就特别有市场。我也想过让评书这么来一段试试。”

相声演员苗阜悼念袁阔成先生时,感叹“这是一位绝对的评书天才”,在他看来,袁先生的艺术可欣赏,但绝对学不来。“袁先生有着绝妙的‘空间转换’手法。袁先生勇于改革和创新。他第一个脱了大褂穿西服说书;他提出无书不可说,用评书说股票说航天;他是现代评书的奠基人之一,但却是成就最高者;他手眼身法步独步书坛,打着侧空翻上台说书;他的短打利索干练,他的袍带通俗文雅……先生作古,是书坛的重大损失。先生留给后人的创新精神,永远是我们后辈的宝贵财富。”

津门评书名家王文玉追忆袁先生

评书泰斗袁阔成去世之后,新报记者采访了天津相声、评书名家王文玉先生。作为袁先生的后辈,王文玉当年也曾经跟随老先生学习、生活。

说到袁阔成和天津的感情,王文玉回忆道:“他和侯宝林先生是两位天津话说得非常好的曲艺名家,他其实籍贯是北京,但是在天津出生。他好结交朋友,天津的好友很多,生活中他也爱说天津话。”

上世纪60年代初期,袁阔成曾经暂住天津。王文玉介绍称每次袁先生来天津,都会给他打电话,“老人家对天津很熟悉,每次来喜欢住南市旅馆街,让我帮他订旅馆。包括以前他在南市的家我也去过,依然简简单单,但我发现他香烟买的很勤。后来我仔细观察了一天,他住的地方每天都是同行和朋友聚会聊天的场所,他也大手大脚,来了朋友就让人家香烟,甚至送人家,所以他每天香烟的消耗要一条之多,足见他在生活中的仗义和好客。”

袁先生曾在天津南市东兴市场演出,回忆当年的演出现场,王文玉有着诸多感慨:“袁先生当年真的火呀,现场爆满,那也是评书的火红年代。而且袁先生的现场和别的评书名家表演不同,很多观众都是门里人,不少评书演员自己买票来听袁先生的段子——那真的是能学东西呀!”

在王先生看来,袁阔成台上台下表里如一,书场上塑造的是以一敌百的英雄,生活中也是仗义疏财的好汉。“要知道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袁先生在唐山的人气正红呀!当时他一个月能赚多块钱,那是很多领导都赚不到的工资收入。但是,他的家里很简单,他个人生活也很简朴,而且他的工资基本都是月月光,为什么?就因为他总是接济那些生活困难、需要帮助的同行和朋友。”

袁先生的平易近人也令王文玉印象深刻。“他在评书演员中辈分很高的,但是从来不会对我们颐指气使。相反,他对自己的后辈都是论弟兄,关爱有加。”他告诉记者:“有一次我去北京和他聊天,提到了现在的年轻演员太多,而我这样的老演员感觉有些力不从心。但是他就告诉我——你和年轻人不一样,你是老演员,你要对评书有责任心呀!不要对环境不满,不要抱怨条件不好,能做的应该是多录东西,给后人留下一些精神财富,这才是对评书负责的态度。”

袁阔成和刘兰芳、单田芳、田连元被合称“四大评书表演艺术家”,而直率的王文玉在采访结束前幽幽地叹了口气:“连元、单兄还有刘先生我都很熟,所以我说话也说得起。就算他们三位在眼前,我也可以这么说,他们都或多或少得到过袁先生的指点。而袁先生在辈分以及艺术造诣上,都是后人望尘莫及的,只是他后来的名气没有另外几位先生大……”

他走了也带走一代人的记忆

上世纪80年代,袁阔成的名字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素有“古有柳敬亭,今有袁阔成”的说法。很多70后、80后都难忘捧着半导体、录音机听袁老师说书的日子。

除了文艺界人士的沉痛悼念,网上更多的是网民们自发的哀悼,他们记忆中的袁先生是这样的:

“袁老师说的三国演义,是我听过的说的最好的,没有之一。”

“有不少80后是听袁先生评书度过童年的,当年用收音机听过不少,缅怀袁先生,也缅怀童年,缅怀收音机的时代,也缅怀过去的好时光。”

“袁阔成是我最喜欢的评书表演者,他的声音浑厚,角色扮演不夸张,自然妥帖,听着该激动处也激动,该荒凉时也荒凉。像个有修养的文人,你总觉得他后头还有很多蕴藏。”

“谢谢您袁阔成先生,听着您的三国演义评书长大,知道了历史,知道了忠孝仁义,知道了重诺守信,不知不觉,把您当成了成长路上的老师。好多年没听评书了,但一说起评书,便想起您那沙哑而声情并茂的嗓音。”

“惊闻袁阔成先生去世。小学的我每天中午在收音机听半个小时评书《三国演义》,失街亭、斩马谡、败走麦城、火烧连营、七擒孟获、白帝托孤……每每半小时结束都怅然若失,那曾是多么大的乐趣和幸福。一晃二十年,再没听过评书。八零后的集体回忆就这样慢慢飘走、无声远去,再也抓不住了。”

网上一篇名为《关于评书的记忆碎片——藉此悼念袁阔成先生》的文章被很多人转发,作者是张立宪,文中不少话都说到了大家的心坎儿里:

“袁阔成老师的评书真是没的说,俺母亲文化程度不高,但她老人家当年听袁阔成讲诸葛亮舌战群儒一段,也听得津津有味。唱戏的人女怕《思凡》男怕《夜奔》,说书的人恐怕最怕舌战群儒这段文戏了。袁老师能说的那么深入浅出有张有弛,不是一般战士能做得到的。”

“关于对袁老师的赞美,实在是太多了,如有人总结他的评书有‘漂、俏、帅、脆’的特点;有人用‘语断昆山分石玉,言倾沧海鉴鱼龙’来评价他说的书;有人说得更直接:‘听袁先生的说书,真好似看一部电影,一场话剧。’”

“袁阔成的书不仅沉稳大气,而且还很有趣……比如:蒋干盗书一段,群英会上周瑜像老六一样酒风浩荡,其他人都替他担心,袁阔成就来了一段书中暗表,说他们喝酒用的是转心壶,可怜的蒋干喝的是烈性酒,而周都督喝的——‘跟现在的麦乳精差不多’。”

也许就像这篇文章写到的,像袁阔成这样的说书先生,他们用评书给我们的真正滋养,是那种“非常中国”的侠烈风范和英雄主义精神,它支撑起了很多人的精神世界……

新报记者翟翊

新报新媒体小编松子综合整理

以上信息由每日新报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恶意抄袭者我们将追究法律责任。

点击左下角的“阅读原文”,一秒钟







































白癜风哪儿治得好
白癜风治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ixingtangren.com/mrxbnr/1875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