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疯转的考古神童被戳穿了考古神童不过

●传说中的神童,年生人,年近三十。

●被冠以中国考古第一大家,但知名收藏人士马未都称不知道这个人。

●很多报道说郝笛为北大历史系客座教授,但北大资源学院文物学院院长刘雄明确表示:当然不是。

●较早就认识少年郝笛的古钱币专家、天津市钱币学会理事王宗发:报纸上所谓郝笛在(考古)现场说的话、他所了解的情况,那些都是我研究出来的、发表过的东西。

●第一个采访报道郝笛的天津《每日新报》魏孝民:他是一个商人,不是神。

●与魏孝民一同采访过郝笛的白冬梅:网上的东西我也看了,感觉都变质了。

●吸收郝笛入会的天津市文博学会民间收藏专业委员会会长何志华:这孩子怎么被媒体炒成这样了?

  5岁开始迷恋文物,八九岁就赚了17万元,12岁发现‘白金三品’和‘鱼肠剑’、撰写出《发现鱼肠剑后的探索》《棘币初探》等多篇论文,21岁身家过亿……

  这是最近在   神文中关于他的离奇甚至玄幻故事,比比皆是——

  郝笛有着‘中国考古第一大家’的美誉,也是第一个敢用照片鉴宝的人,而且从未失过手。

  12岁,他破解了困扰中国考古界年的谜题。

  能与郝笛对话的古钱币专家,全国不到10人。

  父亲郝文敏称,郝笛七八岁时就在北京故宫博物院里给文物挑错,还得到一位神秘老人约谈。……

  神文一个故事接着一个故事,有图有真相,还不时穿插一些有名有姓的社会名人,不少人都信以为真。很多小伙伴被这个颇带悬疑色彩的神人惊呆了,惊呼:难道世上真有穿越的人?信吧,这太玄乎了,情节堪比盗墓笔记;不信吧,明明是正经媒体的报道。百度贴吧中甚至有专门的郝笛吧,来自全国各地的古玩迷纷纷发帖恳请郝笛为其鉴宝。

  不过,不少网友一边转发,一边发出质疑声,有的干脆在标题后面写上求戳穿,

天津广播等媒体的微博账号也怀疑造神后面是否有推手所为。

  确实,这名被天才神童等光环笼罩的不足三十岁的年轻人,其神奇似乎只在线上,只存在于互联网中,不少考古、收藏界的圈内人称,压根不知道这个人。

  很多报道说郝笛为北大历史系客座教授,但北大资源学院文物学院院长刘雄明确表示:当然不是。刘雄告诉本报记者,他也是在   天才郝笛到底是何方神圣?本报记者多方联系郝笛未果,但找到了发现郝笛的记者、熟识郝笛的文物专家,通过他们,戳穿了一些神话,大致考证出一个不是什么神的郝笛。

  ■他是一个商人,不是神

     这些报道刚开始还不太离谱,但随着一波一波的媒体轰炸,相关内容越来越丰满,故事越来越离奇、玄幻,郝笛也就越来越神了。

  在最近热炒的   在可以查到的消息源中,最早的报道来自天津《每日新报》,于是记者赴天津,辗转联系到了第一个采访报道郝笛的记者魏孝民。

  虽然距离采访郝笛的时间已经过去十多年了,但魏孝民对当年采访的诸多细节仍十分清晰。魏孝民称,早在年他就给郝笛拍了一个图片新闻,网上流传的很多郝笛在家中研究收藏品的照片都是他拍的。

  作为为数不多亲自采访过郝笛的记者,魏孝民对郝笛的印象是,挺有城府,不像同龄的孩子。面对采访镜头,一点都不紧张。

  时隔一年后,他又与同事白冬梅合作写了一篇题为《古币少年郝笛:收藏古币19万枚值多万》的长篇报道。不过,此稿刊发于《每日新报》的专刊版面。

  魏孝民称,报道郝笛的想法,源自他与天津市文博学会民间收藏专业委员会会长何志华的一次聊天。有次闲聊,何大爷说协会有个喜欢研究古币的孩子,我一听挺感兴趣,就联系采访了。

  报道郝笛的稿子刊发后,经常光顾天津沈阳道古玩市场的郝笛,从普通常客变成了收藏新星,很多古玩商人围着他,夸他,捧他。郝笛的父亲对此很激动,一次吃饭时对魏孝民说:魏老师,以后你就是孩子的干爹了。

  一开始我觉得这孩子年龄小、爱好收藏,挺好的,可没想到出名后就和过去不一样了,不单纯了。

  据魏孝民介绍,郝笛后来热衷一些经营活动,在天津媒体圈和收藏圈的口碑也就大不如前了。

  天津市沈阳道古玩市场德宝斋的老板对记者说,以前经常能看到郝笛,一个人来买点古钱币、青铜器啥的,大概年左右突然就不来了。在他看来,郝笛很勤奋,但眼力不咋的。

  但神文里提到,郝笛的收藏共有一万多个品种,总数量超过15万件,这里仅是他收藏的1/10。太丰富了,一位日本汉学家看过郝笛的收藏,开出1亿多元人民币的天价要买:这些收藏足可以建4个中型规模的博物馆。

  对于近几年网上流传的关于郝笛的东西,魏孝民称,他都看到了,但不信。

  我当初去他家采访,他父亲就说郝笛晚上睡觉时,一枚古币攥在手里,能追溯到相应的朝代。这些话,我不信。魏孝民迟疑了一会儿接着说,他父亲是一个商人。至于郝笛,他是人,一个商人,不是什么神。

  一同采访过郝笛的白冬梅也对近来网上流传的把郝笛描述成神童的文章感到很奇怪,十几年前的报道了,怎么现在又炒起来了?网上的东西我也看了,感觉都变质了。

  事实上,年出生的郝笛,现在已年近30。但在每隔几年就会出现的各种传奇故事里,他一直是少年。

  ■这孩子怎么被媒体炒成这样了?

  6月30日,在神文中对郝笛佩服到五体投地的司马南发了一条名为《被逼出来的我的一点说明》的微博。他在微博里提到,十几年前在南方某卫视的谈话栏目中,采访过一个据称认识古钱币等文物的孩子。现场几样东西是孩子自己拿来的,或是家里人拿来的,还是记者从哪里拿来的,他现在记不太清了。但主持人所提的问题是记者预先设计好,并且事前沟通过的。

  司马南在微博里写到:假如大家现在在网上所传的这个考古天才少年,就是当年我采访过的那个小孩儿,未免离题万里言过其实了。

  记者注意到,在魏孝民采写的首篇报道以及其他媒体后续的报道中,在介绍郝笛时,无一例外地都提到,郝笛曾获得过天津第六届民间收藏展金奖。

  据本报记者调查,天津民间收藏展是由天津文庙博物馆和市文博学会民间收藏专业委员会共同承办的活动。天津市文博学会民间收藏专业委员会的负责人,正是引见魏孝民采访郝笛的何志华。

  7月11日,记者在天津文庙博物馆院内见到了何志华,一听记者想了解关于郝笛的事情,他长叹了口气,然后说:你说这孩子怎么被媒体炒成这样了?

  我都十几年没见着他了。何志华确认,郝笛曾是天津市文博学会民间收藏专业委员会的会员,当时跟着会里研究钱币的专家王宗发老师学习古钱币。但自从被媒体报道后,郝笛就再也没有来会里参加交流和学习了,算是自动脱会了吧,现在已经不是我们的会员了。

  虽然何志华已年过七旬,也不会上网,但他听别人说过网上关于郝笛的那些报道。对此,何志华的评价是:就是对古钱币热爱,谈不上天赋,不可能有与生俱来的天才、神童。

  对于郝笛是否获得过天津第六届民间收藏展金奖一事,何志华称:我们委员会搞展览,以前都由博物馆出钱,发一些参展的证书。那次,可能因为经济紧张,博物馆没有投入,结果就说,谁如果愿意要证书,谁就自己出钱制作。

  ■据我所知,那一届所有的证书上面写的都是金奖。

  神文中还说郝笛13岁就成为中国文博学会专业委员会年龄最小的会员,但出版人、古兵器收藏者

汗青微博在知乎网中写到:中国根本就没有这个机构。

  据何志华介绍,媒体报道郝笛不久,他就发现这孩子有一些不好的苗头,喜欢在外面搞经营。

  对此,何志华还曾让郝笛的父母带着郝笛来会里谈过,别把孩子给害了,要真喜欢研究这个,就去专业的学校学习,多向协会里的老同志请教,别老搞那些上不了台面的经营,一沾上那个就静不下心学习了。

  但是他父亲听了就不大高兴,还得意地说带着几十万块钱和郝笛去西北买文物去了。能说文物买卖吗?国家都是明文禁止文物买卖的,那些个东西害了他。何志华说。

  在诸多关于郝笛的报道中大都提到这样一个细节:郝笛一年里有大半年时间应邀到青海、宁夏、甘肃、陕西等地考察交流和鉴定文物。

  ■收藏的江湖里,有各种各样的人

  与吸收郝笛入会的何志华、第一个采访报道郝笛的魏孝民相比,古钱币专家、天津市钱币学会理事王宗发认识郝笛时间要更早些。

  王宗发回忆,初识郝笛是天津民间收藏委员会在历史博物馆搞的一个展览上。我是负责钱币这一块的,当时展台都安排完了,有个人进来介绍说,一个小孩想参展。我见是一个十几岁的小孩,想着这么小就好古钱币,好事,就临时给他安排了一个柜台。

  说实话,他展览的几十枚钱币都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了。王宗发评价称,当时这孩子挺内向,不言不语,不喊不闹的。

  展览结识之后,郝笛经常主动与王宗发联系,我发表的一些学术文章都给他看,我在博物馆讲课他也过去听,也常打电话向我请教一些问题。王宗发说。

  但王宗发发现经过媒体报道后,郝笛和其家人都变得不一样了,媒体一炒作,他和他父亲就飘飘然了,王宗发称他也曾找郝笛的父亲谈过,奉劝说:孩子小,你别让媒体把他炒成这样,这样对孩子不利,孩子如果研究这个你得让他去专业学校,让他逐步深入地学习。

  他父亲很不以为然,甚至很不高兴。后来我也就不说他了,我有十几年没见过他们了。王宗发说。

  对于诸多报道中对郝笛的一些神奇描述,王宗发苦笑不已。

  神文称,年11月30日,天津红桥区复兴路工地文物发掘现场,十几位考古专家仔细端详着一块刚出土的铁疙瘩,没人能说明白它的来龙去脉。一筹莫展之际,16岁的郝笛出现了,并说:这是清咸丰年间福建宝福局铸造的铁钱,因工艺粗糙没有流通,就运到天津当炮砂!再往下挖还会有炮弹。10分钟后果然挖出一颗直径4厘米的铁炮弹。

  报纸上报道的所谓郝笛在(文物挖掘)现场说的话、他所了解的情况,那些都是我研究出来的。他关于古钱币的一些言论全都是我发表在文章里的一些东西,那些文章我都给他看过。王宗发苦笑道。

  诸多报道中都提及,复兴路工地一鸣惊人之后,天津许多大型考古挖掘现场都邀请郝笛到场鉴定。

  考古是一个特殊的专业,专业考古队有他们的规章制度,工作非常严谨,有些甚至是保密的,绝对不会随便邀请外人去参加鉴定。王宗发说。据了解,王宗发对古钱币研究造诣很深,名气很大,但即便如此,也从未接到过考古队的邀请。

  神文里还提到,郝笛收藏了大量古钱币,20万余枚铜钱,且无一重复。可笑,不可能!这都是外行话。铁钱是古代流通货币,铸造时都是一提一提铸造的,不可能20万余枚,无一重复。王宗发说。

  有些报道说,郝笛七八岁时就在故宫博物院给文物挑错了,这纯粹是胡扯。一个七八岁的孩子,他的文物知识从哪来?王宗发对此质疑。

  王宗发的质疑也得到了知名收藏人士马未都的赞同,稍正常的人一眼就能看出这是瞎扯,文物鉴定是一个技术活,你没有一定的积累,几岁就能怎样怎样,怎么可能?!

  针对神文提及的学术成就,

汗青微博指出:《发现鱼肠剑后的探索》、《棘币初探》,没有任何刊载信息,核心期刊里没有,普通搜索引擎里也没有任何刊载信息,基本可以肯定是杜撰的。从我对古兵器学术论文的关心,我推测,一,可能完全不存在,二,了不起是报屁股上的豆腐干文章。

  ■郝笛被冠以收藏神童,但马未都称不知道这个人。

  马未都向本报记者介绍,文物圈里的鉴定,都是自己对自己的名声负责,没有一个社会公认的体系。现代媒体的炒作,以及拍卖行的刺激,使收藏渐渐由小众行业变成大众瞩目的热点,而社会上真正有本事去鉴定的人远远满足不了鉴定的需求,所以在这个收藏的江湖里,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人。

  在收藏界,这些事儿非常多,只不过因郝笛年纪小,更引人   北大资源学院文物学院院长刘雄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中也提到,古玩界确实缺乏基本的鉴定标准,伪专家甚嚣尘上,这门学问需要学科化、科学化。

  在神文被   但因为是那么多正经媒体报道的,所以本来不信的人也弄得将信将疑了。其以讹传讹、误人子弟,令人唏嘘。









































北京看白癜风去哪家医院好
中科医院专家微信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ixingtangren.com/bbfz/1639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