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袋天津
O(∩_∩)O
每天都有不可错过的精彩!
小编26
来源:每日新报
近日,辅桥正式开通,刘庄桥的抬升改造工程正在进行中——刘庄桥是在年由原先的浮桥改造成斜拉桥的,24年过去了,人们更多的还是称之为刘庄浮桥。解放前,这里就有浮桥,是德国人所造;建浮桥之前,靠摆渡往来两岸,那里叫小刘庄摆渡口,1分钱过一趟;浮桥曾由固定木船桥引桥基础,改为干净混凝土桩墩;海鸥早年间就有,但中间几乎消失了30来年;当年的打蛋厂、棉纺厂都出现过事故,隔岸都能看到;浮桥边上曾有河西历史上最大的蔬菜果品综合市场……两岸居民及文史研究者对于刘庄浮桥的历史、环境变迁娓娓道来,浮桥从有到无,从修建改造再到如今的提升工程,都顺应着整个天津的发展,相辅相成地改变着周边乃至整个天津的生活环境。
德国桥是“前身”开开合合拆拆建建
追溯刘庄浮桥的历史时,文史学者张诚向记者提供了一张老照片。这张标有纪年“”的德国桥照片,应当算是刘庄浮桥的“前身”了。“现在称为浮桥,但早期就直呼为桥。当时还有法国桥、俄国桥。”张诚介绍,年八国联军占据天津,因德军主力部队到来较晚,大都盘踞在距离市区较远的南部地区。当时德中街(解放南路)墙子外部分还没打通,而当初的海大道路况又很差,所以德国人亟须有一条道路,快速、便捷地与铁路沟通。这样,他们就在海河下游架设浮桥。“这是当时的形势和技术所决定的,其他国家也是这样,俄国人在上游武备学堂前也架设了浮桥。法国人因浮桥被义和团破坏,在原浮桥下游一点儿,也重新架设了浮桥。”
早先的浮桥是作为军事用途使用的,战后,这些浮桥严重阻碍了海河航运。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外国人称海河为白河,“这实际是北运河的译音。”张诚介绍,那些浮桥白天须不停地拆开、组合,而夜间在照明不好的情况下很难做到,当时的海河非今天所能想象,浪大流急,有很深的漩涡,雇佣的船工一不留神落水,就会立刻丧命。于是,清政府的都统衙门与各国租界部门和领事协商,一是制定开关时间集中通过,二是夜间增加照明,以致最后取消夜间过渡。后来是法国人提出要修铁桥,但又无法不许其他国家的车辆通过,结果由都统衙门出面,双方投资,作为公共桥梁使用,所以才有了万国桥之称。当然,当时的万国桥既不是现在这个位置,也不是现在这个桥,而是在它的下游,当时的孤拔路也就是松江路口。“而刘庄那个地方地处租界下游,天津人称为‘海下’。河面宽阔,当时的浮桥在那里是极其危险和不方便的,法国桥建成之后,没多少年,这个浮桥就取消了,行人仍旧乘摆渡。”张诚说,从现有的资料上看,这个德国浮桥取消的时间不会超过年。
有研究者提出,解放前海河上的渡口以解放桥为“界”,上游各个码头为“世袭”的封建把头所有,下游则是各国租界的帝国主义和买办势力把持。曾住在小刘庄附近的李鸿友也是天津文史研究者之一,他告诉记者,根据有关资料记载,刘庄浮桥解放前叫过德士古油库浮桥,当时由漕船搭建,“年10月2日晚间,天津人民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提灯游行队伍,有一路就是从海河东岸经此桥到达西岸琼州道,然后转向大沽路的。”
金鱼拐子大花篮下班冲着渡口喊
“德国桥、刘庄渡口、刘庄浮桥、刘庄桥,原则上它们的位置不是重叠的,但都属于同一个地址和命名。”张诚告诉记者,刘庄渡口和刘庄浮桥是沟通当时河西河东两岸工业、生活的重要交通设施。小刘庄和大直沽隔河对望,历史上就是一处重要的水陆码头,因依靠天津的“发源地”大直沽,渡口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明代。在近代历史上,由于各国在津租界林立,这里也成为当时天津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两岸工厂林立,如和记蛋厂、德士古油库、裕元纱厂(后棉纺二厂)、大仓罐头厂(后天津罐头厂)以及后来的电热厂、人民印刷厂等。
年正式开始建造刘庄浮桥之前,小刘庄沿岸有个河边菜市儿,它在南起罐头厂北到大连码头的台儿庄南路上,这里曾经是河西历史上最大的一处蔬菜果品综合集散地。“这实际上是一个早市性质的综合市场。”李鸿友说,当时很多小贩都从市场趸货,“小贩趸完货就卖,河西这边从刘庄大街、贺家口,或是到营口道;河东那边,走到后台、戏校,货物就都卖光了。”李鸿友说,这里是相当成熟的聚居区。
当时海河还是咸淡水混合,河里有渔船,捕捞上来就卖,味道格外鲜美。“到晚上,我们提着桅灯带个口袋就在河边捡螃蟹。”李鸿友说,一晚上能捡一袋子,大个儿的蒸着吃,小个儿的直接撒上盐,过一会儿直接生吃,就米饭裹大饼都成。“后来海河分流,这样的美味也消失了。”马三立的相声迎春曲中,有这几句“有打的灯笼都出来呀,没有打的灯笼抱小孩呀,金鱼拐子大花篮呀。”拐子是鲤鱼,大花篮也是一种鱼,“杨柳青年画上,娃娃怀里抱的那个不是鲤鱼,是‘大花篮’。”当时刘庄渡口的渔船上也常常见到售卖。
“摆渡也有时间的。”今年78岁的刘菊生奶奶当时就住在大直沽前街附近,年她成了对岸罐头厂的工人。“摆渡时间和浮桥一样,都是有时有点的,而且时间还差不多。”在老人的记忆中,每天差不多是5点开,中午11点到下午2点关闭,晚上11点(有说11点半)关。当时的罐头厂是流水作业三班倒,“有时我们晚上下11点,很多时候浮桥关了赶不上,就要赶几乎是同一时间、最后一班摆渡。”刘奶奶说,工人们利索地脱下白大褂工服,往边儿上一扔也不收拾,就往河边跑,“罐头厂就挨着河边,我们边跑边喊,等等、等等……”一般只要听得见,摆渡工还是能稍等片刻的。“1分钱一次,如果有自行车就2分。”刘奶奶说,自己小时候和同学出来玩,从河西回来时,一摸口袋没钱了,好心的摆渡人也让她们几个小不点儿上船回家。“随着时代变迁,后来渐渐涨到5分。”李鸿友补充说,当时和记蛋厂专门的摆渡口只服务工厂工人。
由于最早的摆渡船是人工划桨的木船,防潮闸没建之前,河水不像现在那么平静,一遇到大风天,水流起伏不定。“我记得有一回是冬天,刮七八级大风。上船以后,一船二三十人随那个浪一块儿晃荡,最后船顺着水流到了田庄渡口上的岸。”到后来改成汽船了,大家才不用在大风天被吹到别的渡口。
or
“猛戳”底部阅读原文,儿童白癜风早期症状广州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ixingtangren.com/bbfz/16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