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到哪里祭拜陕西河南又掀公祭黄帝之争

刚刚过去的4月5号,己亥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黄陵桥山祭祀广场隆重举行。

己亥()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5日在陕西黄陵县举行

仅隔一天后的4月7日,己亥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又将在郑州市新郑黄帝故里举行。

短短3天内,一边是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一边是黄帝故里拜祖大典。陕西河南公祭黄帝典礼如影随形,网友直呼:到底该到哪里拜祭?

央视网部分网友留言截图

庙祭陵祭成争议焦点

对黄帝的国家公祭究竟应在哪里?

事实上,这个问题由来已久。陕西从年就开始由当地政府主持祭拜黄帝活动,而河南则是从年开始举行大规模祭拜。

自年开始,陕西、河南两地的网友关于“该到哪里拜祭”的争论就一直没有停止过。

作为黄帝故里,河南支持庙祭,而黄帝陵寝所在地的陕西,则支持陵祭。

年9月,陕西黄帝陵一方与河南新郑黄帝故里一方又因为祭拜黄帝的问题吵了起来。

己亥()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5日在陕西黄陵县举行

年,陕西黄陵的“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又一次跑在河南新郑的“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时间依农历三月初三而定)之前。两地直线距离超过里,种种纷争已持续数年。

报道称,4月5日上午,己亥()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举行。来自海内外一万余名中华儿女代表齐聚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黄帝陵,寻根溯源,慎终追远,拜谒中华民族人文初祖轩辕黄帝,共同守护、传承和弘扬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

此前,在陕西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由原总政歌舞团团长左青任总导演的主创团队,集合国内音乐创作、舞蹈编导、服装设计、祭典文化等方面的众多艺术家、文化学者,在公祭典礼前夕完成了对己亥()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的各方面提升工作,力求呈现出更高的规格和水平。

消息指出,在此次公祭典礼提升工作中,主创团队在保持原有七项仪程的基础上,确定了九项公祭仪程;全新设计典前序礼,精心创作黄帝祭典主题歌《黄帝颂》,全新打造祭典音乐,全新编排《告祭乐舞》。同时,采用大量传统文化符号重新设计服装和道具,并将轩辕庙前印池广场的典前序礼流程纳入公祭典礼整体流程进行统一设计。对于公祭典礼的核心环节——乐舞告祭,主创团队设置了“龙飞华夏”的仪程,象征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新时代的腾飞。

此外,在颂唱《黄帝颂》环节,名海内外少年儿童身着56个民族的节日盛装,将用歌声表达后世子孙对轩辕黄帝高山仰止的共同心声和海内外华夏儿女实现中国梦的共同心愿。

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艺术处处长覃彬表示,此次公祭典礼提升工作成果既传承了中华优秀礼制文明,又对新时代国家礼制文化的与时俱进进行了全新表达,对引领社会风尚、坚定文化自信、展示中国形象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河南新郑的己亥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虽尚未举行,但此次活动的亮点已经先行释放。

报道称,己亥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将于年4月7日(农历三月初三)在郑州市新郑黄帝故里举行。伴随着越来越近的脚步,拜祖大典各项筹备工作正在有条不紊进行。

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执行导演欧阳瑛鑫介绍,“拜祖大典分为外场的迎宾与内场的九项议程,由于九项议程已经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比较受局限,所以今年比较大的创新点放在外广场的迎宾仪式上。”今年将选择“我和我的祖国”这首歌作为外场迎宾的音乐,将由名学生演员组成金黄色麦浪方阵,与黄帝文化的“同根同祖同源,和平和睦和谐”主题相辉映。同时,还有余位舞蹈演员身着各行各业的服装,呈现出各行各业欢庆的场景。

“这个音乐是以前没用过的,之前采用的是‘龙的传人’,配有武术表演和龙的元素。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在这个大的时代特征下,我们首先从音乐上做一个大的改变,表现形式也更加新颖。”欧阳瑛鑫表示,希望能够通过音乐、舞美等多方面的创新与提升,进一步突出爱国主题和国家意识,彰显黄帝精神。

另外,4月4日,长篇历史小说《轩辕黄帝》作品研讨会在郑州市举行。据媒体报道指出,一年一度的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开幕在即,河南文学界代表聚首召开《轩辕黄帝》作品研讨会,是以文学的形式对黄帝文化做出的最好回应。

需要指出的是,此前,两地争端最终以对“各自祭拜”的默认而平息,然而一旦上升到国家公祭层面,那么必定只有一个是正统。

黄帝陵就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

中国人不信鬼神,崇尚的是祖先文化。“走遍天涯路,不忘中国根,寻根在黄陵,黄陵盼你归”。轩辕黄帝是中华民族的根,黄帝陵是海内外炎黄子孙谒陵祭祖的民族圣地。

千百年来,不远万里前来拜谒祭陵者络绎不绝。不论皇亲贵胄,还是平民百姓,无论海外赤子,抑或方内裔胞,皆不分地域党派地追寻同一个根系,视黄帝为共同先祖而顶礼膜拜,虔诚备至。

据《竹书纪年》记载,从黄帝逝世时起,华夏民族就开始了祭祀黄帝活动,迄今已有年历史。从《史记》中“汉武帝刘彻亲率18万大军征朔方还,祭黄帝于桥山,修祈仙台,遗挂甲柏”的记载看,黄帝陵的祭祀活动已有0多年历史。

自西汉以后,桥山成为历代王朝举行国家大祭的场所,并逐渐推行为国家制度。

据《册府元龟》载:明太祖朱元璋规定,祭文要由皇帝亲自撰写并刻石立碑。

年,蒋介石亲题“黄帝陵”三个大字。

目前,轩辕庙内现存祭祀保护碑刻通,其中祭文碑刻46通,均是御制祝文。所谓御制祝文,就是皇帝亲自颁发的祭文,代表的是国家级祭祀。

年以来,黄帝祭祀形成了清明公祭、重阳民祭的黄帝祭祀制度,每年清明公祭典礼,都由党和国家领导人、海内外炎黄子孙代表等上万人参加。

经过五千多年的历史沧桑和历朝历代不断地祭祀、交往、认同、融合,黄帝陵已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和连接海内外炎黄子孙的精神纽带。

年,黄帝陵入列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号称“天下第一陵”;

年,黄帝陵祭典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黄陵县被命名为中国黄帝祭祀文化之乡。

年9月,陕西黄帝陵一方就和河南新郑黄帝故里一方因为祭拜黄帝的问题吵了起来。

先是年9月7日,《光明日报》刊发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许嘉璐在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和河南省政协联合主办的“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与国家文化建设”专家研讨会上的发言。许嘉璐在发言时称,应该“把拜祭黄帝上升为国祭”,而“历代对黄帝对先祖是‘拜庙不拜陵’”,所以国祭黄帝的地点应该在河南新郑黄帝故里。

随后,9月10日,时任西安市副市长、西北大学原校长、历史学者方光华在大公报陕西办事处网站“大公报西部商务网”上刊发的反驳文章《对黄帝的国家祭典到底应该在哪里》,称“历代对黄帝陵寝是祭拜的”,并且庙祭也不是在河南新郑,而是在“中央设立历代帝王庙并对其进行祭祀”。

方光华在文中称,根据许嘉璐“历代对黄帝对先祖是‘拜庙不拜陵’”的观点,庙祭比陵祭重要,而陕西黄陵县只有黄帝的陵寝,没有黄帝的宗庙,在这里的拜祭就无关紧要了。但这个主张经不起历史事实的推敲。

许嘉璐在发言稿中说:“(我国)缺乏整个民族文化公认的标记和符号。在国家层面,有塑造整个民族公认的标记和符号的需要,有把拜祭黄帝上升为国家祭祀的必要性。”

方光华则认为,其实这个“整个民族文化公认的标记和符号”早就有了。

他在文中解释说,“辛亥革命时期,当时的先进爱国者寻求民族文化的象征,一致认为黄帝就是民族的旗帜。抗日战争爆发前夕,年4月5日清明节,国共两党共祭黄帝陵,宣示共同抗御外侮的坚强决心,毛泽东亲自撰写祭文。新中国成立以后,除-年、-年公祭活动有所中断以外,历年都有对黄帝陵的祭祀。年以来,黄帝陵祭典每年都有国家领导人出席,今天的黄帝陵祭典已经成为当代中华民族最高的祭典。”

另外,早在年,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西视察时就曾指出:“黄帝陵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传承、提升公祭黄帝陵活动,对弘扬以黄帝文化为核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团结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而今,黄帝已成为中华文明开元的象征。黄帝陵已成为跨越时空、维系民族情感的强大纽带,已成为振奋民族精神、实现民族复兴的一面旗帜,已成为亿万炎黄子孙心驰神往、寻根祭祖的民族圣地和精神家园。

桥山巍巍,沮水悠悠,黄帝陵桥山祭祀广场庄严肃穆,56面黄色仪仗旗纵向排列开来,寓意着中华民族对人文初祖轩辕黄帝的尊崇之心,表达了中华儿女期盼国家和平统一,崛起昌盛的共同心愿。

来看看各地同胞的感言啊!

“黄帝之争”背后是经济利益争夺

除去文化、政治方面的内涵,祭拜黄帝大典所带来的实际经济利益也是巨大的,而近年来,地方上对各种认祖归宗、历史文化名人争夺愈演愈烈。

《北方新报》报道显示,陕西省的黄帝陵年恢复公祭典礼后,规模一年比一年大,祭祖程式一年比一年规范,景区建设一年比一年好,祭祀经济已经成为陕西省旅游的金字招牌。

另据河南新郑市政府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eirixinbaoa.com/bbfz/2152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