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丨张江来源丨记者站
(ID:jizhezhan)
年4月,天津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海河传媒中心组建方案,海河传媒以进入实质性运行;同年11月,由天津日报社、今晚报社、天津广播电视台整合的天津海河传媒中心正式宣布成立。原天津日报社社长、天津广播电视台台长王奕任天津海河传媒中心党委委员、常委书记、总裁;原天津日报社副总编辑王立文任天津海河传媒中心党委委员、常委副书记、副总裁。
年1月,原北方网新媒体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更名为津云新媒体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其依托的津云中央厨房和“津云”客户端,已启用将近2年。
海河传媒中心实质运行一年,津云运行两年,天津的媒体融合改革也已到了交出成绩单的节点。近日,相关媒体单位的老总也相继发声,阐述了天津媒体变革的动作和成绩。
1
两报一台等,合而为一
媒体融合前,天津市级媒体相关业务主要分布在天津日报社、今晚报社、天津广播电视台、天津广电传媒集团、中国技术市场报社、天津报业印务中心6家单位,干部职工总计一万两千余人,所属媒体包括子报子刊16家、广播电视频率频道20个、新闻网站6个、新闻客户端8个、手机报2份,“两微”自媒体账号个。
天津海河传媒中心党委书记、总裁王奕介绍,年以来,在互联网冲击下,天津几家主要新闻单位的经营状况遭遇寒冬,发行量和收入出现断崖式下滑,传统媒体广告收入年均降幅超过30%。年,天津纸媒全部广告收入仅多万元,不到鼎盛时期的10%,今晚报社因严重资不抵债、一度濒临破产。媒体从业人员净流失严重,累计达人。“各媒体资源分散、管理粗放、低水平重复、同质化竞争的问题十分严重”,天津主流媒体已经真正到了生死存亡的“最危险的时候”。
天津主要领导提出:要下决心拿下天津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的融合之战,不搞简单的物理相加,要一步到位、化学融合,实现融为一体、合而为一。年4月,市委审议通过《天津海河传媒中心组建方案》,确立“紧密型、两分开、融媒体、集约化”的12字改革原则和目标,对市级所有重要新闻舆论阵地实行集中领导管理。
从这个12字方针可以看出,天津的媒体融合,动作和力度都不一般,并且对报纸、电视、广播、网络诸单位,并非分头融合,而是融为一体。
2
削减6个正局、21个副局,
关闭10个子报子刊6个频道
海河传媒中心内部结构如何调整,王奕给出了答案。
一是领导架构“合六为一”。撤销天津日报社、今晚报社、天津广播电视台、天津广电传媒集团4个正局级和中国技术市场报社、天津报业印务中心2个副局级机构,整合为一套班子、一个法人、一个行政指挥系统、一个宣传策划中心。局级领导职数由8正、32副,大幅削减为2正、11副。原“两报一台”3家主要新闻单位撤销独立法人建制后,转为去行政级别的3个事业部,实现“报纸无社、广电无台”运行。内设机构由改革前的个压缩至57个,处级干部职数由改革前的名压缩至名。
二是整合采编力量。将原“两报一台”所属新媒体采编人员、平台、项目等资源整建制划入北方网,组建津云新媒体集团。打破传统的“块块制”业务架构,本着先易后难原则,对原来散落在不同媒体不同部门的采编资源进行逐步整合,实行按照业务条线垂直设置的“中心制”,统筹采编业务,目前已完成体育中心、文艺中心组建。
对最核心的新闻板块,由分管宣传策划的副总裁牵头,召集3个事业部和津云新媒体统一策划新闻宣传,目前已实现天津日报、今晚报新闻业务的统一,广播、电视的新闻业务也已分别完成整合,将来逐步与两张报纸的新闻业务实现完全整合。
三是优化调整媒体结构。坚决不保护落后,主动关闭《中国技术市场报》《渤海早报》《采风报》《球迷》《假日》《范儿》《育儿》《智力》《今晚经济周报》《今日天津》10个子报子刊,关闭国际频道、高清搏击、时代风尚、时代美食、时代家居、时代出行6个电视频道,调整区县联盟、音乐2个广播频率定位,停更合并天津网、今晚网、今晚海外网、天视网、天津广播网5个新闻网站和“新闻”“前沿”“问津”3个新闻客户端。
四是整合经营资源。聚焦主责主业,全面清理无关主业且亏损严重的经营性公司,关闭51家企业,裁减安置冗员人,确保海河传媒中心瘦身健体、轻装上阵。统筹海河传媒旗下8个主要媒体的广告经营业务,成立广告联盟,对外“一盘棋”招商运营。下一步,将组建由海河传媒中心出资的平台性公司,统一开展广告、新媒体创新服务、文化产业、楼宇经济、资本运作等所有经营性业务。
3
经验总结:领导、创新、平台
在谈到媒体融合的经验时,王奕表示,改革必须坚持流程优化和平台再造,他重点提到了领导协调、人才创新、平台支撑三个问题。
一是以高效运行机制为核心。建立统一的宣传策划和指挥调度系统,在统筹导向把控、选题策划、指挥调度、议定事项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
实行重大宣传“周会商”、新闻采编“日例会”制度,中心领导班子每周召开一次协调会;由分管宣传策划的副总裁每天主持召开3个事业部和津云新媒体采前、编前例会,组织当日重点报道的全媒体采编发布。建立采访、编辑、技术“全媒体联动、全天候响应”机制,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管理手段等全要素打通,一支团队全流程协作。年全国两会宣传报道中,海河传媒中心派出94人的播视报网端全媒体团队,“统一策划、集中采集、网络优先、多媒发布”的新型策采编发网络优势初步显现。
二是以融媒体工作室为纽带。落实“人在哪儿,重点就应该在哪儿”要求。年,跨媒体、差异化组建了61家融媒体工作室,鼓励传统媒体采编人员以项目制的柔性方式自由组队,开展内容创新。通过“基础资助+爆款优酬+额外奖励”形式,不到一年时间,吸引了名传统媒体一线编辑记者加入,推出优秀新媒体作品近两千件。
三是以统一技术平台为支撑。建设津云“中央厨房”,作为全市信息数据资源汇集、开发、应用的总集成、总平台,成为“一朵云”。年3月,投资1.74亿元的津云“中央厨房”一期建成运行,集纳各主流媒体优质资源,前端通过指挥中心对新闻生产全流程指挥调度,后台通过大数据抓取、热点分析、云稿库、网络问政、用户画像、内容管理等业务模块,为前端管理决策提供强大内容和技术支撑。
4
津云新媒体年营收2.8亿元,
“中央厨房”技术创收万元
王奕透露,津云“中央厨房”自主研发了新闻发布管理系统、媒体融合技术平台等核心技术产品,目前已拥有60余项技术专利和著作权,输出到全国74家媒体用户。年,此项创收突破万元。
此外,各媒体全面改版升级,推出了一批精品栏目,天津日报“津门凭阑、电视理论节目《大家说理》、电视舆论监督节目《百姓问政》、相声节目《笑礼相迎》都成为名牌栏目。津云新媒体年单篇传播量过千万的作品有7篇,其中,反映获得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的南开大学8名新入伍大学生成长故事的短视频《如斯青春》、反映扶贫干部利用互联网帮助偏远山村脱贫故事的短视频《臊子书记》两个作品,传播量累计均过亿次,成为爆款产品。
年,海河传媒中心旗下天津电视频道本地市场份额达37.76%(同比增长7.79%),天津日报发行量达18.01万份(同比增长2.88%),年天津春晚收视率2.65%(同比增长%),津云客户端、北方网、IPTV等津云系列新媒体覆盖本地和国内用户达万人(同比增长22%),这几组指标均超过改革前各媒体历史最高水平。
整体经营形势不断改观,新媒体收入强劲增长。通过抱团取暖、整合经营,海河传媒中心整体经营趋向平稳。特别是天津日报、今晚报、每日新报等报纸经营恶化的势头得到遏制,预计年广告刊量和收入有望实现双双止滑、稳中有增。与此同时,新媒体板块成为海河传媒中心重要经济增长点,年津云新媒体集团组建的第一个财务年度,实现新媒体业务营业收入2.37亿元,年达到2.8亿元,同比增长18%。
同时,通过工作室、稿酬制等科学有效的制度安排,激发了采编队伍转战主战场的积极性,跨媒体流动的采编人员已达人。
5
津云新媒体集团韩颖新:
津云是具备媒体属性的互联网科技公司
作为天津媒体融合重要一环的津云新媒体集团,其党委书记、董事长韩颖新在接受采访时说,津云形成了自己新媒体端的新闻矩阵,定位于“新闻+政务+服务+互动”的智能化新媒体,开设了“津云号”,深耕短视频内容生产。此外,具有技术优势的津云还参与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探索和尝试,率先在天津市范围内展开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实践。
将天津日报的天津网、今晚报的今晚网、天津日报的微博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eirixinbaoa.com/bbfz/223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