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发布天津秋冬疫情防控最新措施

9月24日,在第场天津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市疾控中心主任顾清介绍说,今年秋冬季节疫情防控与既往同期有所不同,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流行的背景下,可能会发生流感和新冠肺炎疫情叠加的情况。对此,我市着力在四个方面做好应对准备工作。提醒市民,秋冬季佩戴口罩是预防新冠肺炎、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非常重要而且非常有效的措施。提倡重点人群接种流感疫苗。

目前,全球累计确诊新冠肺炎病例已超过万,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大范围持续流行,境外疫情输入我国的风险持续存在。现阶段全国疫情总体平稳,但我国部分地区相继出现了由境外输入引发的聚集性疫情,也波及到其他省市,边境地区还出现了经陆路输入的病例,疫情呈现突发、隐蔽、传播快等特点。我市自3月份以来,除6月中旬出现1例本地病例外,其余确诊病例均为境外输入,未有本地传播。

目前面临的另外一个形势,就是进入了秋冬季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同时,还即将迎来常态化疫情防控以来的第一个长假——国庆中秋假期。做好秋冬季和国庆中秋假期的疫情防控至关重要。

多举措排除中高风险地区疫情输入我市风险

一是迅速开展发生疫情重点地区来津人员排查。7月以来,我市加强了对来自国内中高风险地区有旅居史的来津人员排查和管控。在严格社区排查的基础上,加强交通枢纽、旅游住宿、医疗机构、文化娱乐等重点场所排查管理。共排查中高风险地区来津人员3万余人,未发现阳性病例。

二是建立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严格查验制度。针对中高风险地区来津人员,开展抵津前7日内核酸阴性证明核验工作,无有效核酸阴性证明抵津者须进行核酸检测或根据其旅居地区风险等级实施分类医学观察。对来自中高风险地区的1万余人进行了核酸检测,隔离医学观察近万人,未发现阳性病例。

三是动态调整重点人群天津健康码类型。对发生疫情地区的来津人员调整天津健康码为“橙码”或“红码”。经排除风险后再调整为“绿码”。

四是加强重点场所定向排查检测工作。聚焦大型农贸海鲜批发市场、超市、冷库等重点场所,加强销售、加工、储存、运输等环节重点人群个人防护和健康监测;加强国产和进口冷链食品、相关外环境及从业人员核酸检测工作。至目前,全市冷链食品累计抽检近4万份,覆盖屠宰、生产加工、冷库贮存、冷链运输、经营场所、从业人员、外环境等各环节,检测结果均为阴性。以上措施,有效排除了中高风险地区疫情输入我市的风险。

即将进入流感高发季节目前我市流感疫情平稳

随着秋冬季节来临,我市即将进入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流感为流感病毒所导致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呼吸道疾病,主要经呼吸道飞沫和接触病毒污染的物体感染,传播迅速,每年可引起季节性流行。流感病毒在学校、幼儿园、养老院、公共场所等人群聚集区域易引起暴发。对于孕妇、婴幼儿、老年人和有慢性基础疾病患者,患流感后容易出现重症和并发症的风险;对于学生和医务人员由于人群集中和环境因素,是流感的高发人群。既往疫情数据显示,我市流感疫情呈现如下流行特点,一是季节性明显。流感监测数据显示,我市流感样病例占门急诊就诊病例的百分比(ILI%)峰值一般出现在12月底和转年的1月初。二是不同亚型流感病毒交替成为优势毒株。近3年,流感病毒甲1、甲3亚型和乙型流感病毒均有不同程度活动,呈交替成为优势毒株的特点。三是暴发疫情以学生人群为主。近3年,我市报告的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即一周内,集体单位中有流行病学关联的病例数达10例及以上)主要集中在中小学校,占总报告起数的97.6%,集中出现在12月至转年1月,以及学生开学后的3月至4月。

目前,我市流感疫情平稳,监测数据显示,流感样病例占门急诊总量为1.6%,较去年同期下降47.2%。表明近期我市流感活动继续保持在低水平,连续18周的抽样检测,未检出流感病毒阳性标本,未发生流感暴发疫情。但是,随着秋冬季的到来,流感活动水平将逐渐增强,不排除在家庭、集体单位出现聚集或暴发疫情,我市相应的流感监测和防控工作不能松懈。

今年秋冬季节疫情防控与既往同期有所不同,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流行的背景下,可能会发生流感和新冠肺炎疫情叠加的情况。新冠肺炎病毒感染初期症状与流感极为相似,流感高发季节,很难通过症状加以区分,且其重症高危人群均为患有基础性疾病人员,尤其是慢性病患者。同时,疾病流行病学特征相似,均通过呼吸道感染,也存在混合感染可能。

我市应对秋冬季新冠肺炎防控主要措施

鉴于目前疫情形势,我国境内将在一段时间内处于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与局部发生聚集性疫情风险同步存在的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为积极应对秋冬季可能会发生新冠肺炎和流感疫情叠加的情况,我市着力在以下四个方面做好应对准备工作:

一、科学监测,及早发现异常隐患

一是,建立多点触发监测机制。依托疫情网络直报、医疗哨点和病原实验室,持续强化重点单位、重点人群症状监测,公共场所体温和健康码监测查验,药品销售动态监测、重点场所环境监测等多点位监测,充分发挥大数据优势,结合疫情中高风险地区人员排查等发现疫情线索,及时开展调查处置。同时,加强监测分析预警。动态分析人群监测和环境监测数据,综合研判疫情叠加流行风险,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启动应急响应,动态调整防控措施。

二是,有序扩大核酸检测。现阶段坚持实施重点人群“应检尽检”,鼓励其他社会人群“愿检尽检”。结合疫情特点和防控需要,动态调整“应检尽检”范围。根据疫情进展,科学开展分层次逐步扩大检测。做到一旦发生聚集性疫情,在5-7天内完成疫情区域全人群核酸检测筛查。目前,全市各区均已开展了大规模人群核酸检测筛查演练,不断提升检测能力,做好应对聚集性疫情的准备。

三是,严肃流行病学调查。综合运用公共卫生、大数据技术和智能化手段,多部门全面深入及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追踪管理和数据实时分析,彻查明确感染来源,及时采取病毒基因测序、血清学流行病调查等手段进行精准溯源。

二、精准施策,科学迅速处置疫情

一是,精准划定防控区域。精准划定防控区域范围至最小单元,根据疫情情况,果断及时采取交通管制、限制人员聚集、停工停业停学、终末消毒等措施。同时,严格隔离医学观察。在“应隔尽隔”的基础上,严格落实密切接触者和密切接触者的密切接触者等重点人群的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措施,杜绝传播风险。

二是,规范重点场所管理。在落实亮码、测温、清洁、消杀、通风和个人防护等常态化防控措施前提下,持续推进人员密集、流动性大的重点场所环境整治、人员管理,高度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eirixinbaoa.com/bbfz/2258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