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图学针灸平衡针图解四杂病穴组之其他疾

  接前文,本文主要介绍杂病穴组之其他疾病!

01

降压穴(相似于然谷)

  定位:位于足弓,划一个十字,交点即为此穴。

  解剖:布有趾长屈肌腱,足底内侧动静脉,足底内侧神经。

  取穴原则:交替取穴

  针刺特点:以针刺足底内侧神经之后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刺手法:上下提插,对急性病人可以留针。

  针感:局部酸麻胀

  功能:调节神经,降低血压,兴奋镇静。

  主治:高血压、临床还可用于治疗休克、昏迷、高热、精神分裂症、癫痫、癔症性瘫痪、神经性头痛、偏瘫。

02

降糖穴

  定位:此穴位于前臂掌侧,腕关节至肘关节下1/3处。

  局解:有指浅屈肌,深层有指伸屈肌,前臂正中动静脉,深层为前臂掌侧骨间动静脉,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下正中神经,深层有前臂掌侧骨间神经。

  取穴原则:左右交替。

  针刺特点:以针刺正中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或前臂掌侧骨间神经后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刺手法:上下提插。对于久病体虚和重症病人可采用滞针手法。

  功能:益气提神,健脾和胃,舒肝理气,降糖,降脂,降压,降酶,消炎,镇痛,镇静。扩张冠状动脉,增强机体免疫力。

  主治:糖尿病、高血压、高血酯,、血糖。临床上还可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肋间神经痛、非化脓性肋间软骨炎、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胃炎、胃痛、胃癌、胃溃疡、膈肌痉挛、神经衰弱、低血压、失眠等。

  按语:从中医心理学观点认为糖尿病属于心理性疾病范畴。从大量的病因学调查90%以上的病人却有一定的环境诱发因素。此穴从中医角度讲,具有理气,益气,活血,祛瘀之功效。降脂降糖与降压。

  临床多以平衡针灸为主配合平衡火罐,平衡推拿,综合治疗糖尿病。要求合理调节饮食,减少病人并发症发生。此外还可以用于其他疾病的康复治疗。对糖尿病合并的脑血管、,冠心病、白内障、颈肩腰腿通、痛风,还必须配合相应穴位综合治疗。

  歌诀:降糖穴位前臂下,正中神经必须扎,配穴胃痛腹痛穴,降脂降糖与降压。

  (3寸毫针针尖向上成45度角斜刺2寸左右)

03

升提穴(补气穴,壮阳穴)

  定位:此穴位于百会穴前1寸。

  局部解剖:布有帽状腱膜和左右颞浅动静脉,左右枕动脉静脉吻合网,布有枕大神经分支。

  取穴原则:定位取穴

  针刺原则:向前平刺

  针刺特点:以针刺枕大神经分支或额神经分支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刺方法:针尖沿皮下骨膜向前平刺2寸左右,一只手向前进针,另一只手可摸着针尖不要露出皮外。

  针刺手法:采用滞针手法,待针体达到一定深度时,采用顺时针捻转6圈,然后再按逆时针捻转6―10圈后即可将针退出。

  针感:以局部出现麻,胀,紧,沉为主。

  功能:升阳固托,益气固本,助阳止泻,补肾健脾,调节内脏,抗衰老,增加机体免疫机能。

  主治: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等中气下陷性疾病为主。临床还用于治疗阳痿、早泄、遗精、遗尿、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肠炎、慢性肠炎、低血压、宫颈炎、阴道炎、过敏性哮喘、慢性支气管炎、体质过敏和偏瘫等。

  按语:升提穴是以部位功能命名的一个特定穴位。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内脏下垂,中气下陷性疾病。又有补气穴,壮阳穴之称。同时对生殖泌尿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运动系统都具有一定调节作用。是中医用于益气壮阳的首选穴位。亦可作为中老年人的保健穴位。还可作为一切慢性病的辅助穴位。对滞针后留下的针感一般30分钟自行解除。歌诀中提到的肠风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肠炎。

  歌诀:升提穴位头顶中,枕神分支额神经,向前平刺2寸许,阳痿早泻遗尿精,脱肛脱垂胃下垂,前列腺炎与肠风。   

04

疲劳穴(肩井)

  定位:位于肩膀正中,相当于大椎至肩峰连线的中点。

  局解:布有斜方肌,深层为肩胛提肌与冈上肌,锁骨上神经,副神经,肩胛上神经及颈横动静脉分支。

  治疗原则:双侧同时取穴

  针刺特点:指针疗法,以指腹按压局部分布的锁骨上神经,副神经,肩胛上神经出现的针感为宜。

  指针方法:用拇指指腹根据不同病情,年龄,性别,体质而选择轻重中手法。

  指感:局部酸胀沉

  功能:调节神经、调节内脏、旅游综合症、老年前期综合症、更年期综合症、腰背部综合症、神经衰弱、植物神经紊乱、临床还可用来治疗慢性疾病。

  按语:保健穴之一,与醒脑穴,神衰穴并用,取穴亦可用右手放在左肩上,平排三指,取中指下第一节中即为此穴;

  歌诀:保健疲劳于肩中,指针锁骨上神经。调节神经于免疫,各种疲劳综合症。

05

感冒穴

  定位:半握拳,此穴位于中指与无名指指掌关节之间凹陷处。

  局解:布有骨间肌及手臂静脉网,掌背动脉及尺桡神经手背支。

  取穴原则:男左女右取穴或同时取穴或交替取穴

  针刺特点:以针刺尺桡神经手背支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刺手法:上下提插,待针体进入到要求的深度后,将针体退到进针处,向左向右各提插一次,即可出针。可采用滞针手法

  针感:以局限性针感,出现局部酸麻胀为主。

  功能:退热,消炎,抑菌,抗过敏,解热散寒,清咽止痛。

  主治:感冒、流行性感冒、鼻炎过敏性鼻炎、头痛、上呼吸道感染、腰肌劳损、坐骨神经痛。

  按语:以功能主治定名的一个特定穴位,主要用于治疗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对轻病人可采用左右交替取穴,对过敏性鼻炎和其他慢性疾病引起的经常感冒,还必须以结合治疗原发病综合为主,其针刺深度,针感是疗效的关键,一般要求进针四厘米左右,早期病人可一次治愈。

  歌诀:感冒穴指三四间,尺桡神经手背选。男左女右来取穴,鼻炎感冒上感愈。   

06

过敏穴(血海)

  定位:屈膝位,髌骨内上2寸处,股四头肌内侧隆起处。

  局解:布有股内侧肌,股动静脉肌支,股前皮神经与股神经肌支。

  取穴原则:交替取穴。

  针刺特点:以针刺股前皮神经与股神经肌支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刺手法:上下提插。对体虚病人可配合捻针滞针。

  针感:局部针感。

  功能:定喘,止痛,止麻,抗过敏,增加机体抵抗力。

  主治:支气管哮喘、急性荨麻疹、风疹、湿疹、皮肤瘙痒、牛皮癣、神经性皮炎、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功能性子宫出血、泌尿系感染、慢性肾炎。

  按语:主治过敏性疾病以及痛经等妇科病。对过敏性疾病的治疗还需结合调理脾胃,调节心理,配合相关穴位方可取得理想的效果。

  歌诀:过敏穴为血海选,瘙痒湿疹牛皮癣。痛经闭经妇科病,股部外侧皮神经。   

07

指麻穴

  定位:位于手部,半握拳,第五掌骨中点处。(与咽痛穴对称)

  局解:在小指尺侧第五掌骨小头后方,当小指掌肌腱起点处,有指背动静脉,手背静脉网,布有尺神经手背支。

  取穴原则:同侧取穴。

  针刺特点:以针刺尺神经手背支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刺手法:直刺手法或滞针手法。

  针感:以局部出现酸麻为宜。

  功能:醒脑开窍,调节神经,止痛消炎止麻。

  主治:末梢神经炎引起的手指麻木,还可用来治疗中毒昏迷休克、糖尿病、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落枕、急性腰扭伤。

  按语:是以功能主治定名的特定穴位。主治各种原因引起的末梢神经炎,对手指抹抹的病人为巩固其疗效,治疗的同时必须减少冷水刺激。对糖尿病引起的末梢神经炎,还需配合治疗糖尿病的相关穴位,进行综合治疗,才能从根本上缓解症状。

  歌诀:指麻穴位透咽痛,同侧取穴效果好。布尺神经手背支,休克昏迷落枕是。

08

乳腺穴(通乳穴)

  定位:位于肩胛骨中心处,肩胛内上缘与肩胛下角连线的上1/3(在传统穴位天宗向内1,5寸左右)

  局解:在冈下窝中央,岗下肌中,有旋肩胛动脉静脉肌支及肩胛上神经。

  取穴原则:对应取穴

  针刺特点:以针刺肩胛上神经后出现的针感为宜。

  主治:急性乳腺炎、乳腺增生、产后缺乳、乳房胀痛,临床还可用与治疗胸部软组织损伤

  按语:对急性乳腺炎效果最好,化脓期还需配合其它疗法。此学临床还称通乳穴。

  歌诀:乳腺穴位肩中央,对应取穴肩胛经。胸部疼痛颈皮炎,乳痛乳炎腺增生。

09

肺病穴(止血穴)

  定位:此穴位于前臂掌侧,碗关节至肘关节上1/3处,掌长肌腱与挠侧腕屈肌腱之间。

  局解:局部有指浅屈肌,深部有指伸屈肌,有前臂正中动静脉,深层为前臂掌侧骨间动静脉,

  前臂内侧皮神经,下为正中神经,深层有前臂掌侧骨间神经。

  取穴原则:男左女右,双侧同时取穴。

  针刺特点:以针刺正中神经后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刺手法:采用上下提插法,待出现相应的针感为宜。

  针感:以局限性针感出现的酸麻胀为主。

  功能:理气润肺,止咳,退热,消炎,止血,抗过敏。

  主治: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咳血、鼻纽、痔疮便血,还可用于末梢神经炎、指痉挛、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上呼吸道感染。

  按语:此穴可以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肺部炎症,是以功能主治定名的一个特定穴位,经大量的临床验证,对出血症状较轻的病人临床有一定效果,故止血穴。对大量咳血,吐血,纽血病人还须积极采取现代医学急救措施。

  歌诀:肺病穴称止血穴,正中神经取之妥,气管感染过敏喘,纽血、吐血痔便血。

10

肾病穴

  定位:位于外踝高点直上4寸,腓骨内侧前缘。

  局解:在趾长伸肌和颈骨短肌之间。布有胫前动静脉分支及腓总神经。

  取穴原则:交替取穴

  针刺特点:以针刺腓总神经后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感:放射性针感出现在足背部。

  功能:镇静安神,调节神经,内脏,内分泌,消炎退热,步肾壮阳,益气健脾。

  主治:急慢性肾炎、肾盂肾炎、临床膀胱炎、尿道炎、睾丸炎、阳痿、早泻、遗尿、疝气、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糖尿病、荨麻疹、顽固性失眠。

  按语:肾病穴是以部位功能定名的一个特定穴位,临床主要用于肾病疾病为主。特别对肾实质损伤性疾病,还常配合其它学位和方法,时间宜长,一般一个疗程3个月。

  歌诀:肾病穴于踝4寸,左右交替取腓神。泌尿系统常见病,顽固失眠糖尿系。   

11

痔疮穴(通便穴、泻火穴)

  定位:此穴位于前臂背侧面,尺挠骨之间,前臂背侧,腕关节至肘关节连线的上1/3处。

  局解:在指掌侧和拇长伸肌起端之间,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深层为前臂骨间神经和骨间掌侧神经。

  取穴原则:男左女右,左右交叉。

  针刺特点:以针刺前臂骨间背侧皮神经,或前臂背侧皮神经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刺手法:采用上下提插手法,待出现相应针感为宜。

  针感:以局限性针感,出现酸麻胀为主。

  功能:解毒泻火,退热通便,消炎止痛。

  主治:内痔、外痔、肛裂、便秘。临床还可用来治疗思睡、中风失语急性腰扭伤、肋间神经痛、胸部软组织损伤、爆震性耳聋。

  按语:

  痔疮穴是以功能主治定名的特定穴位之一,具有清热解毒,泻火通便,消炎止痛等功能,对于病情严重,时间较长的病人亦可左右交替取穴。对老年人的惯性便秘,有良好的治疗作用,此穴临床还称为通便穴、泻火穴。

  歌诀:痔疮穴位前臂上,肛裂便秘与痔疮,前臂背侧皮神经,肋间神经腰扭伤。(End)

学中医到中保!

南京/福州/长沙市中保职业培训学校,长期开设中医培训课程有:针灸、推拿按摩、拔罐、刮痧、艾灸、刺络放血、小儿推拿、催乳产康、育婴、正骨整脊、膏药制作、新九针、中医体质减肥、中医确有专长等。联系电话/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eirixinbaoa.com/bbfz/2461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