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报头条刊登基础设施建设5个权

一条亟待拓宽改造的道路,规划方案早已经形成,但却迟迟无法立项、开工,原因在哪?日前,经市政府批准,北辰区城市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工作试点正式启动。随着《北辰区城市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方案》的出台,一批躺在方案上多年却迟迟没有动工的项目即将启动建设。

审批手续提速一倍

立项8年的北辰区高峰路综合改造工程,最近停止了搁浅状态,为明年开工做起了准备。宽40米,双向四车道的通行能力,区内将其列为京津城际提升改造工程重点项目之一,建成后将成为北辰区内的又一条主干道。随着《北辰区城市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方案》的出台,一批立项多年却迟迟没有动工的项目即将启动建设。“现在,我们有十几条基础路段项目在进行前期方案的整理,审批完成后随时可以开工建设。区内计划用2至3年的时间,将主干路梳理完成,三年完成主干路网,争取用5至8年的时间把这次改革规定范围里的道路整理完成。”北辰区建委副主任张忠禄说。

“体制改革后,所有项目的前期审批手续将节省一半时间。”张忠禄说,“原本项目立项前期编制规划、申报立项、管线综合审查、可研、初设、批复等十几个环节,起码需要天的流程,现在审批环节不变,权限下放到区内,所有环节90天就可以完成。”同时,北辰区对重大项目、应急项目等采取特事特办,24小时持续服务,确保项目早立项、早开工、早建成。

满足区县快速发展的需求

北辰区是连接北京和天津中心城区的一个重要节点,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快速推进,目前的交通基础设施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区域发展的实际需求。

此次在城市建设管理领域的“松绑”,不仅提高了行政审批的效率,也给了区县更大的发展自主权。“过去,我们的基础设施建设一直都是等着市里来做、靠着市里来做、争取市里来做,这次改革给了我们北辰区最大的自主性和灵活性。”张忠禄介绍说。依照一直以来的城市建设和管理体制,天津外环线以内的中心城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全部都要由市级部门立项审批、拨付资金、组织实施,所在区没有主导权。而在全市这个大盘子里,跨区域的快速路、轨道交通等大项目众多,面对“散而多”的区县项目,市级建设管理部门同样也要花精力统筹安排,费力不小,却常常难以顾及全面。

此次改革以北辰区为试点,将涉及基础设施建设的土地整理、计划审批、建设管理、养护管理、融资平衡等5个权限下放给北辰区。总占地95平方公里的京津城际沿线和外环线以内区域作为试点范围。市管的地铁、高速、快速路等跨区域的重点项目,仍由市里按原模式统一组织投资建设。下放的区管项目,包括新建的主干道路及桥梁、次支路、配套道路(含给水、排水、燃气、再生水、路灯、绿化、交通设施等)、排水设施、区域城市公园、公交场站、停车设施、人行天桥、环境提升改造及非经营性公建等工程,由北辰区自行组织投资建设,总投资超过千亿元。

助力区域产业结构提升

京津城际北辰地区总体提升开发项目以京津城际铁路为核心,北至滨保高速、南至普济河道、西至京津公路、东至京津塘高速。规划定位为:美丽天津示范区、北部中心活力区、绿色产业创新区。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北辰区还将发挥职业培训和工业设计等产业优势,吸引总部经济、创意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环内环外职能分工,形成产城融合的活力城区。按照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项目将重点打造环外战略型新兴产业区、环内创新型研发服务区,构建京津产业发展走廊上新的科技产业集群,成为展示津门形象的窗口。

“土地整理与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区内可以根据自己的区域经济发展规划进行推进和设计,保障区域建设的整体提升。”张忠禄介绍说,“基础设施的完善,对于整个区域内的招商、经济发展都会有不小的提升作用。”下放建设管理权限,提升区域产业结构,今后,北辰区享有了基础设施建设自主权,必将推动基础设施大提速,围绕北部经济中心建设目标,高水平实施京津城际北辰地区综合提升工程,从而促进区域经济由二产向三产调整转移,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承接北京的大项目提供强有力支撑。









































白癜风治疗医院
白斑病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ixingtangren.com/mrxbfz/1171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