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碟1到碟5,阿汤哥究竟完成了多

碟中谍的魅力在哪里?

汤姆·克鲁斯创造的经典特工形象伊森·亨特已经在银幕上活跃了近20年,它的魅力就在于能把不可能的任务变成可能。距离《碟中谍4》已经过去了4年时间,而《碟中谍5》中一个克里姆林宫灰飞烟灭的“前情回顾”很容易就将影迷拉回到IMF的世界。而4年前拯救的危机在电影中不过是一周前的事情。

1不可能:手扒飞机上高空

一起来见证《碟中谍》系列最惊人的时刻吧:徒手扒住一架军用运输机的舱门,以超过公里的时速,在米高空中飞行了足足20分钟。这不是CG,再重复一遍,这不是绿幕加电脑的障眼法。这是货真价实的人肉特技,是如假包换的阿汤本尊。

这是《碟中谍5》里的花样作死。

有观众好奇片中惊险的“扒飞机”镜头是如何拍摄而成的,当时阿汤哥身贴AM军用运输机,手扒机舱门,飞上米的高空,场面十分惊险刺激。说起拍摄时的心情,阿汤哥坦言,“拍之前我都非常有自信,直到开拍我才紧张起来,这场戏一共拍摄了8次。”汤姆·克鲁斯还透露,当时由于风速超大,他需要戴上特制的隐形眼镜才能在镜头前睁开眼睛。为了拍摄效果,阿汤哥可谓是搏命演出,他笑着表示,下一部《碟中谍》他可以挑战扒火箭哦。

2不可能:爬迪拜塔不用替身

毋庸置疑,《碟中谍4》花样作死的场面无疑就是阿汤爬迪拜塔,不用替身,实景拍摄!

《碟中谍4》继承了碟中谍系列必定在摩天大厦外墙上玩命的优良传统,只是这次玩到了楼高米的世界第一高楼迪拜塔上,而且阿汤哥是亲自上阵。

当然,他破窗而出的高度“只有”米,而不是迪拜塔最高的米。但是根据导演BradBird的说法,任何超过15米的坠落,高度差别的意义都仅在于落地前有多少时间回顾一生而已。特技人员强烈建议阿汤哥使用替身,但即使如此,他还是选择了亲自完成这些镜头。

“痛苦是暂时的,电影则是永远的。”阿汤哥是这样为自己的英勇举动阐述的。而在拍摄完成后。阿汤哥甚至还爬上了迪拜塔的塔顶拍摄了一组照片:

然后,他还愉快地拍了张足以让绝大多数人看软了的收工照……

他是真的爬上去了,此时距离地面.8米……

3不可能:上海高空飞翔

看阿汤哥那么拼命真是服了,《碟中谍3》又是跳楼又是人机大战,还进军陆家嘴和西塘,区区两小时融合了谍战所有套路,这部虐死我阿汤了。

包含了前两部作品中大量为影迷所津津乐道的经典桥段,这部作品中包括车轮下的逃生、高难度的特技、惊险的爆破镜头、如同蜘蛛侠般的楼宇滑翔等众多火爆的动作场面和高科技的间谍酷装。同时又加入了更多的人物特色、更具有可看性的情节和更多的情感元素。

观众中不少人都被片中的刺激动作场面所震撼:营救琳赛、抓捕戴维安、拯救朱莉亚三场动作戏极具卖点,尤其是在上海中银大厦的“高空滑翔”以及“飞弹炸桥”的经典动作镜头使得该片成功延续了其历经10年而不衰的最大卖点。

汤姆·克鲁斯扮演的伊森·亨特在片中表现得更有人情味了,这也是和前两部人物相比最显著的区别。本片一开始亨特正准备结婚,当他的新婚妻子被抓走当作人质,亨特决定第三次接过“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4不可能:米悬崖攀岩飙车

一边是万丈悬崖,一边是千仞峭壁,阿汤驾着宝马SRR超级摩托,沿曲折狭窄的山路疾驰而下,身后是不舍的追兵和密集的弹雨,眼前是稍有0.01秒犹疑便会车毁人亡的连续弯道……

自幼酷爱摩托的阿汤从不放过在自己电影里飙车的机会。《碟中谍2》按照他一贯的风格,这组特技镜头的拍摄照旧是——无绿幕、无替身、无头盔。这场戏是在摩洛哥的阿特拉斯山脉拍摄,垂直落差达多米。之所以选择如此陡峭的坡度,只为达到阿汤想要的飙车极速。

除了速度,他还想要难度。车上所有安全防撞装置都被卸掉,因为他们拍的就是撞车,就是紧贴悬崖玩飘移。用特技协调伊斯特伍德的话来说:“阿汤不希望太有安全感。他说那会毁掉他的表演。”

5不可能:吊在天花板盗情报

只要把汤姆·克鲁斯与他年龄相近的好莱坞一线明星相比——比如乔治·克鲁尼(年生),布拉德·皮特(年生)——就不难发现,别人戏路已经越走越宽,只有阿汤哥还在坚守自己的老本行。

从房间里的通风口爬上天花板,再匍匐穿过黑暗狭小的夹层,成功逃脱……《碟中谍1》的这幕戏堪称经典。吊在天花板上窃取情报的方法源于年的《通天大盗》。影片中阿汤用手接住汗滴时离地仅2英寸,这个距离常人根本没法用手接。当他从天花板降下时,身体下降所带来的空气压力足以引发警报,但每一个惊险的硬动作场面阿汤哥都不用替身,亲自上阵,采用近景实拍,较少依赖CG。唯一的辅助是用鼓风机造出些迎风的效果,如此“古朴”的手法,让人想起旧时的好莱坞。

碟中谍中哪些神科技让不可能的任务成可能?

距离碟中谍系列第一部上映至今已经近20年,看到阿汤哥解锁任务前那个脸部识别的高科技真是炫酷无比。当然,这项技术(虹膜识别)如今已经被广泛应用。之后的每一部续作,基本都会出现令人眼前一亮的科技创意,包括第三部里的3D建模软件、第四部里的电磁攀爬手套等。到了今年,区区“掌纹识别开门”“太阳能触屏腕表”还真没法填满我们飞快增长的胃口和脑洞。至于什么“图文识别夜视墨镜”、“杂志式超薄电脑笔记本”、“藏于深水的超级电脑中枢”等都已经是上世纪90年代就幻想过、目前已经纷纷应用的科技。

1、掌按压车窗开门

阿汤用了一个看似炫酷的方式开了车门,但这项技术却一点儿也不高大上。指纹识别就不用说了,“智能汽车”早已不再新鲜。汽车像可穿戴设备那样,介入车主日常生活,也距离我们不远了。

2、太阳能触屏腕表

此表在碟中谍5中的镜头出现过多次,据说这是全球首款狂霸酷炫牛炸天的太阳能触屏手表。但不论着前面加多少个定语,后面跟多少个形容词,这无非就是一款触屏手表了。嗯,太阳能驱动的。

据说这款表已经面市了,它是某知名国际品牌太阳能系列腕表,首次登场是在巴塞尔表展上。

3、电磁攀爬手套

记得这个吧,第四部里最激动人心的部分了,没有之一。这双手套触摸就能吸住,滚动手掌就能松开。借助他,阿汤在摩天大楼上飞檐走壁,来去自如。偶尔出个故障就更刺激了。

4、人皮面具

在《碟中谍》里,汤姆·克鲁斯的伊桑·亨特还是愣头青的时代,就依靠着人皮面具多次易容执行特工任务,而这一道具也反复地出现在了后续几部电影之中。在第三部之中还曾经出现了详细的制作方法。而在《碟中谍5》中,人皮道具3D建模的场景再次出现,而汤姆·克鲁斯也再次依靠这张人皮面具易容军情六处领导,成功化解危机。

5、智能眼镜

在《碟中谍》系列的高科技道具中,智能眼镜是阿汤哥饰演的伊桑·亨特最适合耍帅的道具,在本集中也不例外。

当西蒙·佩吉饰演的班吉到达维也纳时,伊桑·亨特通过路人交给他智能眼镜来与他保持沟通联系,而这副智能眼镜还兼具智能识别系统。

拍到九十岁

不少影迷关心如此高强度又高危系数的动作戏,阿汤哥打算拍到几岁,克鲁斯几乎没有犹豫地回答,“大概到90或95岁吧。”同时,他也表示,“碟中谍”系列应该会继续拍“六七八九十”。

来源:每日新报旗下







































北京有哪些比较好的白癜风医院
儿童医院白癜风外用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ixingtangren.com/mrxbfz/2008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