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陈青延
作者简介:陈青延,曾用笔名驰远,一九六一年九月出生,湖南省南县人,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湖南省劳动模范,湖南省南县广播电视台副科级干部,一九八三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作品散见于《作家报》、《西南作家》、《中国社区报》、《中国散文家》、《天津日报》、《湖南日报》、《湖南文学》、《新湘评论》、《新农村》、《文学少年》、《小溪流》、《江淮时报》、《重庆晚报》、《光明日报》、《湖南工人报》、《湖南经济报》、《三湘风纪》、《驾驶园》、《湖南税务报》、《金鹰报》、《拉萨晚报》、《新闻与写作》、《湖南妇女报》、《湖南价格报》、《中国乡土文学》、《中国文学》《每日新报》等报刊,出版过《林中空地》、《真情依旧》等小说、散文集。
肖家湾
肖家湾,位于大通湖畔一个偏僻的地方,一条水泥路分了岔,绕了一个大湾,延伸到了这个村子里。由于这个村子三面环水,座落在一个背弯的地方,而且姓肖的人家居多,故称为肖家湾村。肖家湾村有三十来户人家,以捕鱼、种菜、种水稻和摘野菱角为生。改革开放以前的几十年时间里,这个村子是一个“鸟不下蛋”的地方。如今伸向村子里的水泥路,原先是一条烂泥巴路,天睛一把刀,落雨一团糟。那时候,村子里的家家户户都是:芦苇牛屎做墙壁,稻草盖屋顶,几根树条架张床。北风使劲往里吹,老鼠饿得往外跑。村子里的人无挣钱的门路可找,举国上下都在“割资本主义尾巴”,他们只能呆在村子里“面朝黄土,背朝天”,守着传统的种田模式受穷。村里的姑娘往外嫁,外面的姑娘不愿来。小伙子大都打单身,能够娶上媳妇的,几乎都是采取了“换亲”的办法,就是家里有姐姐或妹妹的,嫁给媳妇家的兄弟。那时的肖家湾村,家家户户的院墙全是麻杆、棉杆和芦苇夹做的篱笆墙,防止鸡鸭鹅跑出去,吃生产队里的稻谷。遇上久雨不晴的天气,家家户户的泥巴禾场和篱笆墙长满了一层厚厚的绿苔,滑手溜脚,焖气刺鼻。村子里的人们,年年岁岁,在贫穷的时光中,度过他们勤劳拼搏的人生。东方风来满眼春,春风化雨润神州。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吹响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号角,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肖家湾村的人们开始躁动起来,姑娘小伙纷纷外出打工、经商、包工程。几年以后,在外面打拼的肖家湾村人,腰包鼓了,见识多了,手艺多了,观念新了,胆子大了。俗话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狗窝。他们乡情难了,念念不忘自己的家乡,自己的家,陆陆续续地挎着大包小包回来了。他们在村子里推倒了破旧的老屋和篱笆院墙,建起了红砖青瓦楼房、红砖砌成院围墙,汉白玉做成院门柱的农庄。汉白玉白如凝脂,质地透亮,似云间月,如阳春雪。好一派新农村建设的景色。红砖青瓦蓝天,有湖有水农庄。肖家湾村的人们,托改革开放的福富裕起来了,他们集资修建起了宽敞的水泥公路,投资办起了鱼虾加工厂、菱米粉加工厂,口口香大米厂,家家户户还办起农家乐或钓鱼休闲庄……。村子里面貌的改变,吸引了不少城里人前来度假,休闲、观光和打工。村子里的经济收入直线上升。肖家湾村由过去有名的贫困村变成了今天有名富裕村,肖家湾村的村民脱掉了贫穷的生活,开始步入了小康生活的社会!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主编编辑部投稿邮件箱: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