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
清
明
●●
燕子来时新社,
梨花落后清明。
清明,宜思逝者。
我们思亲人、思故友,
还有那些不该忘却的人。
清明前夕,新华社和人民日报同时发出的一篇文章,瞬间成为10万+的爆款,数万人再次为一位天津老人点赞、留言。
他已经离开17年,
今天依然感动中国。
白方礼,一个被时代镌刻的符号,也是一个天津人再熟悉不过的亲切名字。
近20年中,他蹬三轮支教助学,用35万元善款圆了多个贫困孩子的上学梦。
一张中国人都知道的蹬三轮黑白照,凝结了白方礼爱心助学的非凡人生。多年来,数不清的媒体将这张新闻图片作为报道白方礼的首选图,却鲜少有人知道默默“躲”在这张“资料图片”背后,无偿提供使用权的拍摄者——摄影家李锦河。
李锦河,高级记者,曾任天津日报报业集团视觉中心副主任,每日新报摄影部主任。现任天津市摄影家协会主席,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曾获第7届中国摄影金像奖,中国首届“十大杰出体育摄影家”等荣誉称号。
这张经典图片,只是李锦河跟拍白方礼超过10年里,拍摄那些海量照片中的一次聚焦。和绝大部分摄影师拍摄人物截然不同的是,李锦河从拍摄白方礼到和他接触,再到两人成为忘年交,直到白方礼走到了聚光灯下,他却选择不再拍摄老人……
在白方礼伟大人格的照耀之下,属于新闻人的坚守也熠熠生辉。
这个清明,我们听李锦河讲述他与白方礼的故事,看他分享的极少曝光,却同样珍贵的白方礼旧照。
悠悠岁月,段段往事,是为纪念逝者,也关照我们的初心。
李公楼桥下,那位挥汗如雨的老人
“我是从年开始跟拍白方礼的。”李锦河年进入天津日报,在成为一名摄影记者并负责河北区和河东区口线的新闻拍摄后,他注意到了当时已经开始被媒体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eirixinbaoa.com/mrxbfz/265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