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继续教唇语外

这个接收器,是他听到外界声音的唯一来源

乃彬12岁植入人工耳蜗,第一次听到声音,他竟然被吓哭了

课堂上多了一位阿姨,这让班里的学生十分好奇“课上老师讲课的语速快,儿子根本跟不上老师的口形,上课就总走神”陶艳波说,为了不让孩子走神,她做得最多的就是掐小乃彬,让他精力集中看老师的口形不仅如此,陶艳波还要忙着记笔记,把老师讲的东西尽量多地记下来,为的就是回家后讲给儿子听“别人2分钟就能学会的东西,乃彬得用40分钟”陶艳波说,让她感到欣慰的是,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小乃彬学习也特别刻苦,每个学期都是三好学生

陪读14年妈妈就是我的耳朵

带着7岁的小乃彬,陶艳波来到老家黑龙江的一所小学校长得知孩子的情况后,就是不肯收留接连一个多天津市每日新报电话星期的时间,陶艳波都带着小乃彬从早晨开始站在学校门口等校长,直到最后一次,校长看到小乃彬带去的一幅画才勉强答应为了能让儿子跟上班,陶艳波和小乃彬一起坐进课堂,她要陪儿子念书,给儿子当耳朵,给儿子当翻译

从51中上初中,进而考入民族中学,陶艳波始终陪在儿子身边读书尽管自己是大学毕业,但面对现在的中学课本,陶艳波说,她也像个学生一样,一时无法吸收上课做笔记,下课做题,6年来,自己都是问题最多的学生“我明白了才能给孩子讲明白,一堂课下来,乃彬只能吸收40%的东西,剩下那60%全要靠我回家再给他讲”陶艳波说,从小学到高中,跟着儿子一同出入课堂,她好像重活了一遍为了能让孩子学好英语,陶艳波买来录音笔,要把整堂课老师讲的内容每日新报电子版都录下来,回家后再一遍又一遍地听,自己弄明白之后再教儿子“每天都要多学习四五个小时,才能把一天的课程学完”

苦求校长一周乃彬终于接受正常教育

2012年3月27日天津网-数字报刊

课堂上的妈妈是问题最多的学生

陶艳波和丈夫的老家都在黑龙江,大学毕业后,两口子被分配到北戴河的一家疗养院工作,待遇也不错1992年,儿子乃彬的降生更是让一家人兴奋异常可是,这种兴奋又平静的生活仅仅持续了8个月就戛然而止——还不到1岁的小乃彬面临双耳失聪

孩子长到7岁才第一次喊“妈”

小乃彬到了要上学的年龄,按说,应该送小乃彬到聋哑学校但是,陶艳波却不顾丈夫的反对,又辞去待遇优厚的工作,带上儿子返回黑龙江老家,租住在一间10平方米的小屋里陶艳每日新报投诉电话波要自学唇语,教孩子学知识

从小学到大学从abc到机电一体化她记了200多本笔记

2006年,全家来到天津定居到了天津后,陶艳波马上给孩子找学校“我找到了51中,校长拿到成绩单后,对乃彬挺佩服的,也觉得我确实不容易,当场就决定收下他”如此顺利连陶艳波都觉得出乎意料

作者:新报记者王 渐王 曾 摄影新报记者吴迪

“你是我的眼,带我领略四季的变换;你是我的眼,带我穿越拥挤的人潮;你是我的眼,带我阅读浩瀚的书海因为你是我的眼,让我看见这世界就在我眼前……”盲人歌手萧煌奇的一曲《你是我的眼》感动了无数人为了让失聪的儿子能像正常人一样学习,一位妈妈辞职跟着儿子全程陪读,变成孩子的耳朵,从小学到大学,已经14年天津每日新报电子版故事的主人公是陶艳波和她20岁的儿子杨乃彬

“让孩子接受正常教育”是陶艳波始终不变的想法除了继续教唇语外,陶艳波就是让小乃彬学习画画,为的是让他把想说的话画出来正是小乃彬的画,也最终成为他进入正常学校的敲门砖

全文如下:

继《城市快报》、天津电视台等媒体之后,3月27日《每日新报》以“陪读14年妈妈就是我的耳朵”为题再次报道了我校电信c1118班学生杨乃彬母子的感人故事

“到现在,我都忘不了孩子喊的那声‘妈’”陶艳波回忆,那是在小乃彬7岁的一天,3口人吃饭时,爸爸蒸了螃蟹放在桌子上,小乃彬可能是够不着,抻着胳膊,特别着急地喊了一声“妈”,尽管发音有些含糊,但两口子还是一下被惊呆了“儿子会说话了!我儿子会喊妈了塘沽每日新报电话!”这一声喊,也更坚定了陶艳波继续让孩子练习发声的信心

“孩子8个月大的时候,有一次发高烧,因为医生注射了过量的药物,导致孩子药物过敏,并殃及听觉系统”陶艳波说,现实让他们两口子无法接受,而“十聋九哑”的可能更是让她不敢面对陶艳波不知跑了多少医院,北京、天津、南京,只要能够治疗聋哑的医院,她全都跑遍了,但换回来的却是医生的摇头以对

走进河北工业大学南院,总会看到这对母子在校园内,娘俩时不时地牵着手散散步在教室里,他们又总会肩并肩坐在第一排,儿子费力地听着什么,并将板书记下,和他不同,妈妈则一字一句记录着老师所讲的内容要不是腰间挂着一个接收器,丝毫看不出眼前这个大男孩与普通小伙子有什么区别

2002年,在小乃彬12岁天津每日新报相亲团的时候,陶艳波得知北京协和医院能够植入人工耳蜗可24万元高额的手术费,让陶艳波犯了难为了让儿子听到声音,陶艳波把老家房子全部卖掉,借遍了亲戚朋友,带着希望来到北京“妈妈,好像有鬼在哭,狼在叫”乃彬用口齿不清的声音说,第一次听到声音吓得乃彬哭了出来陶艳波又喜又怕主治医生表示,由于乃彬的年龄比较大,左耳只能恢复70%的听力,也就是说,正常人和乃彬说话要保持在3米以内听到声音后,陶艳波更加努力教儿子说话对于这个人工耳蜗,杨乃彬告诉记者,自己能听到声音,但是如果两个人和他一起说话,他分不清是谁的声音,他听到的声音都是一样的

去年的高考是对母子俩多年学习成果的检验,可由于乃彬的听力限制,英语考试中的听力一项也成了他十每日新报官网足的短板回想起当时在考场的情形,乃彬告诉记者,如果自己能听到声音,听力成绩还能提高20分左右说这话时,乃彬始终低着头尽管英语成绩拖了后腿,但杨乃彬仍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河北工业大学机电一体化专业按说,儿子上了大学,陶艳波应该能够彻底放松下来可是,这位“要强妈妈”并没有丝毫松懈“大二的时候,儿子要分专业,为了让儿子能进入重点专业,我还得继续陪他读书,当好他的耳朵,当好他的翻译”陶艳波说,从小学到大学,差不多14年的时间,自己记的笔记有200多本,堆满4个大箱子


海口最好的白癜风专科医院
陕西白癜风医院有哪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ixingtangren.com/mrxbfz/36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