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告别援助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1023/5782275.html___
历史学
(按期刊音序排列:A-R)
来源期刊
转载期刊
期
作者
文章标题
安徽大学学报
中国近代史
12
王东
电报技术、报纸媒介与晚清时期的民意表达
安徽大学学报
中国现代史
12
张昭军
从伦理觉悟到德性启蒙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中国现代史
4
李琳琦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国内商帮史研究鸟瞰与寻思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中国现代史
6
肜新春
新中国成立初期交通发展战略的演进与绩效
安徽史学
中国近代史
7
曾光光
从近代学人对国学分类的探索看大学国学学科设置
安徽史学
明清史
5
常建华
郑天挺先生与20世纪的清史研究
安徽史学
明清史
4
陈兆肆
清代“断脚筋刑”考论
安徽史学
历史学
8
储著武
《历史科学研究工作十二年远景规划草案(初稿)》研究
安徽史学
中国现代史
5
冯琳
暗战:中美会谈背后的台美交涉(.8-.1)
安徽史学
明清史
6
夏强
意图相济,实归掣肘
安徽史学
中国近代史
3
周增光
隆裕丧礼与民初北京政府的权威形塑
澳门理工学报
中国现代史
5
施爱东
建国初期的政治谣言及其治理
澳门理工学报
明清史
6
王皓
明清之际西洋气象知识传华考略
澳门理工学报
历史学
7
王震中
近四十年中国文明与国家起源研究的主要趋势与反思
北方论丛
世界史
8
(俄)Т.Я.瓦列托夫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俄国城市劳动者的收入来源
北华大学学报
世界史
10
刘景瑜
北一辉的中国认知
北京大学学报
世界史
6
亨德里库斯·A·M·范·韦里克
古代帝国中枢与地方政治之互动
北京大学学报
历史学
11
鲁西奇
“下县的皇权”:中国古代乡里制度及其实质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历史学
6
刘家和
40年来中西古史比较研究的进展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世界史
9
徐松岩
古代“希腊”的起源与流变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世界史
3
张子青
近世日本“中华”概念的异化
边界与海洋研究
中国现代史
11
夏帆
论民国知识阶层的海权认知与宣传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中国现代史
11
曹佐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第一年生产自救新体制研究
当代中国史研究
中国现代史
11
崔明海
新中国成立初期汉语拼音字母的确定
当代中国史研究
中国现代史
12
姜玉平
中国导弹研制体系的初步建立(-年)
当代中国史研究
中国现代史
8
李彦昌
抗生素研究与生产的“组织推动”:全国抗生素研究工作委员会
当代中国史研究
中国现代史
2
苏泽龙
20世纪50年代山西农村扫盲与农业生产研究
当代中国史研究
中国现代史
9
徐轶杰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北京市空气污染治理的历史回顾
当代中国史研究
中国现代史
4
易海涛
~年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安置上海知识青年经费初探
党史研究与教学
中国现代史
3
陈辰立
一九五○年代惠安沿海渔业民主改革研究
党史研究与教学
中国现代史
2
黄金凤
从学生运动到工农运动:中共早期动员策略再探讨
党史研究与教学
中国现代史
1
李坤睿
“中央化”及其限度:年海南反“地方主义”运动后的干部结构调整
党史研究与教学
中国现代史
9
徐鹏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营企业编余职工的善后困境与救济实践
德国研究
中国近代史
8
牛海坤
近代中国第一份德文报刊《德文新报》早期的危机与转折(~)
地域文化研究
历史学
4
郭大顺
再论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理论在实践中的发展
东方论坛
历史学
11
施建雄
李焘北宋史事考证及其方法
东南文化
历史学
7
林留根
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的考古阐释与文化解读
东南学术
中国现代史
4
何朝银
革命中的差序格局
东南学术
历史学
9
潘捷军
从“史‘志’”到“方‘志’”
东岳论丛
中国近代史
5
蒋建国
《时务报》的发行与“阅读共同体”的建构
东岳论丛
历史学
2
赵永春
中国历史不应等同于汉民族发展史
敦煌学辑刊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
6
曾柏亮
敦煌吐鲁番汉文文献中奴婢资料的再整理
敦煌学辑刊
宋辽金元史
4
何卯平
孙悟空形象与西夏民族渊源初探
敦煌学辑刊
历史学
1
荣新江
欧美所藏吐鲁番文献新知见
敦煌学辑刊
历史学
1
王冀青
金绍城与中国简牍学的起源
敦煌研究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
1
陈菊霞
莫高窟第窟东壁供养人洪认生平考
敦煌研究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
3
刘啸虎
唐代前期府兵与兵器关系初探
敦煌研究
先秦、秦汉史
2
齐继伟
西北汉简所见吏及家属出入符比对研究
敦煌研究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
2
宋平
唐中后期节度观察使的司法权及运作问题研究
敦煌研究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
6
杨波
龟兹石窟梵天劝请图像研究
俄罗斯研究
世界史
10
施越
“分而治之”还是“自下而上”
俄罗斯研究
世界史
1
姚海
从概念变化的视角理解19世纪俄国革命运动
福建论坛
中国近代史
11
郭卫东
“本洋”与“鹰洋”:近代流通中国主要外币的替换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中国近代史
12
屈文生
中英议定商约中的“城口”之争及其由来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中国近代史
6
许俊琳
当传教士成为被告:清末乌石山教案的法律史分析
妇女研究论丛
中国近代史
3
姚霏
医疗内外的社会性别
妇女与性别史研究
世界史
3
顾斯文
消失的女性?庞波尼乌斯及其罗马法律史叙述
复旦学报
中国近代史
6
韩晗
张园与中国现代文化产业
复旦学报
中国现代史
3
黄骏
~年烈属抚恤工作初探
复旦学报
世界史
8
朱联璧
从正式帝国到非正式帝国
甘肃社会科学
中国现代史
6
耿显家
中国苏维埃政权与共产国际关系的历史考察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中国现代史
2
房小捷
从农业剩余提取角度看新中国农业合作化对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意义
古代文明
世界史
12
陈立军
中世纪思想与话语的积淀
古代文明
先秦、秦汉史
1
杜勇
从井氏采邑看西周世卿制度的尊贤功能
古代文明
明清史
4
梁曼容
明代宗室法律特权及其上下分野
古代文明
世界史
9
吕厚量
古典时代西西里文明边疆形象的二重性及其历史源流
古代文明
先秦、秦汉史
6
吴方基
里耶秦简“日备归”与秦代新地吏管理
古代文明
先秦、秦汉史
3
于洪涛
秦代县级行政长官称谓及职权新探
古典学评论
世界史
4
徐朗
公元前4世纪雅典的财产充公制度和贫富矛盾
故宫博物院院刊
先秦、秦汉史
3
陈絜
小屯M18所出朱书玉戈与商人东进交通线
故宫博物院院刊
明清史
5
张佳
“深簷胡帽”:一种女真帽式盛衰变异背后的族群与文化变迁
广东社会科学
中国近代史
1
陈喆
党派纷争与年孙中山的革命债务偿还问题
广东社会科学
中国近代史
2
李细珠
改革开放40年来晚清政治史研究的基本路向
广东社会科学
历史学
10
刘华初
试论历史意识的整体性观念及其现实意义
广东社会科学
中国近代史
2
孙颖
改革开放40年来的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反省与寻求突破
广东社会科学
中国近代史
11
朱贞
旧学与新制:清季经科大学述论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
历史学
3
任光宇
“王刘联合发现说”和甲骨文发现研究新论
贵州社会科学
世界史
2
董欣洁
中国全球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贵州社会科学
历史学
8
向燕南
从表彰乡贤到汉宋门户:明清学术思潮与郑樵接受史之分析
国家航海
宋辽金元史
2
马建春
元代马八儿—亚丁新航线疏证
国家航海
中国近代史
2
邢思琳
英国新发现粤海关中英文船钞执照
国民档案
中国现代史
10
王英俊
日军侵粤前夕的广东军政关系
国外社会科学
历史学
10
陈媛
荷兰的中国学研究:现状、焦点与评价
国外社会科学
历史学
10
章立明
印度汉学研究的百年流变及前景展望(-)
海洋史研究
世界史
10
万翔
公元1-4世纪丝绸之路的贸易模式
河北大学学报
宋辽金元史
1
顾宏义
宋人书信传递方式与用时
河北大学学报
宋辽金元史
6
刘复生
北宋儒学复兴要“复兴”什么
河北大学学报
宋辽金元史
3
虞云国
图像视域与宋史研究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中国近代史
11
刘文华
光绪中期京师规复制钱述论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中国现代史
1
袁为鹏
全国县以下镇市村落调查(-)评介
河北学刊
中国近代史
4
陈鹏
不只是“病夫”:土耳其在晚清中国的形象再探
河北学刊
历史学
4
陈雁
新领域、新问题、新方法与历史学科的发展(专题讨论)
河北学刊
历史学
4
李帆
新领域、新问题、新方法与历史学科的发展(专题讨论)
河北学刊
中国近代史
1
李金铮
赓续与创新: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四个推动力
河北学刊
历史学
1
路新生
历史美学: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
河北学刊
宋辽金元史
3
宋燕鹏
“社”抑或“村”
河北学刊
中国现代史
11
宋月红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的理论、方法与旨归(专题讨论)
河北学刊
中国现代史
11
王爱云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的理论、方法与旨归(专题讨论)
河北学刊
历史学
4
王昌燧
新领域、新问题、新方法与历史学科的发展(专题讨论)
河北学刊
历史学
4
阎步克
新领域、新问题、新方法与历史学科的发展(专题讨论)
河北学刊
中国现代史
6
阎书钦
年代统制经济思潮中的苏联计划经济形象
河北学刊
中国现代史
4
张学见
当代中国搞改革开放史研究民间史料绝不应缺席
河北学刊
中国现代史
11
郑清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的理论、方法与旨归(专题讨论)
河北学刊
历史学
5
邹振环
20世纪中国翻译史学史与近代史学新领域的拓展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中国现代史
8
张皓
“现地解决”:七七事变期间日本侵占华北的三步走策略
黑龙江社会科学
历史学
4
李有骞
嫩江流域细石器考古的回顾与展望
黑龙江社会科学
中国现代史
9
刘意
抗战时期中共政治教材中“子弟兵”的书写
湖北大学学报
中国现代史
7
陈金龙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研究笔谈
湖北大学学报
历史学
7
何晓明
“于前史为中流砥柱,于后学为蚕丛开山”
湖北大学学报
中国现代史
7
李维武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研究笔谈
湖北大学学报
中国现代史
5
刘杰
商人组织与地方市场秩序
湖北大学学报
中国现代史
7
王天根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研究笔谈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历史学
12
陈恒
关于城市史研究的若干思考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
1
范兆飞
走向禅让:魏晋之际阶层的固化与易代模式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中国现代史
7
李丹慧
中苏分裂与中日两党反修“同盟”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中国现代史
6
许纪霖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旧派中的新派”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中国现代史
1
姚昱
年广东省“支援前线”运动研究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世界史
8
蔡丽娟
罗马建城的历史书写与罗马人身份认同构建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历史学
10
晏昌贵
简帛数术的发现与研究:-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
历史学
6
毛瑞方
向达的中西交通史研究之路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中国现代史
12
刘信君
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思想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世界史
4
孙兴杰
柏林会议与“东方问题”巴尔干化的起源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历史学
3
汤卓炜
动物考古研究范式的思考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
明清史
2
关康
关于《帝国之裘》研究的几个问题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
明清史
6
赖惠敏
清代乌梁海的贡貂与商贸活动
暨南学报
宋辽金元史
2
(日)近藤一成
文天祥的“自述”与“他述”
江海学刊
历史学
12
陈新
历史研究中的证据与证明
江海学刊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
3
李磊
石勒的政治名号与政权建构
江海学刊
世界史
1
吕和应
卡尔·波普尔与历史主义危机
江海学刊
世界史
12
乔瑜
19世纪中后期灌溉知识交流网络的形成与演变
江海学刊
世界史
7
王闯闯
“共同体”与英国重商主义者的富强观
江海学刊
中国现代史
4
王楠
叙述的伦理
江海学刊
宋辽金元史
4
魏志江
论辽与内陆亚洲的关系
江海学刊
明清史
2
吴建
选择与写仿:康乾南巡与江南景观的互动
江海学刊
世界史
5
杨春龙
自由主义与美国国家认同
江海学刊
中国现代史
8
张慧卿
“宣抚”抑或控制:大屠杀后日军在南京的卫生防疫
江海学刊
历史学
10
章慕荣
从天下传统到世界历史:论中国封建主义话语的中国底蕴
江海学刊
历史学
7
赵现海
中国古代的“天下秩序”与“差序疆域”
江汉考古
历史学
3
袁靖
科技考古的思考
江汉论坛
明清史
2
冯天瑜
李自成死地之争对史学研究的启示
江汉论坛
中国现代史
6
姜迎春
粮食与纪律:新中国建立初期农村党风的整顿与监察
江汉论坛
明清史
5
杨向艳
曹学程之狱与万历援朝东征议和中的朝堂之争
江汉论坛
中国近代史
4
杨洋
中国近代企业职员管理现代化趋向研究(-)
江汉论坛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
6
张丽君
绕床呼卢恣樗博:赌博与魏晋士风
江汉论坛
明清史
3
张敏
“根本亦须防”:清代柳条边的时空分布
江苏社会科学
明清史
2
罗晓翔
神圣空间与世俗权力:孝陵与明代南京的城市政治
江苏社会科学
中国近代史
8
孙绍旭
太平军战事与全球茶叶贸易体系的重构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
中国近代史
1
杨天石
孙中山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
明清史
1
张文德
使臣授职:明代西北丝绸之路上的羁縻政策
江西社会科学
明清史
4
葛小寒
明代的“鸟兽虫鱼”之学与士人社会
近代史研究
中国现代史
11
陈礼军
被束缚的经济自主:战后国民政府与国际石油公司交涉论析
近代史研究
中国现代史
9
冯小红
全面抗战初期“财政无政府”状态下的赋税征收和农民负担
近代史研究
中国现代史
2
胡英泽
未分的果实:土改前后晋西南的果树分配与乡村经济
近代史研究
中国现代史
10
李洪锡
中日“间岛问题”交涉(-)
近代史研究
中国现代史
7
李先明
孔庙“庙产兴学”与文化权力的转移
近代史研究
中国近代史
10
李章鹏
中荷设领谈判与华侨国籍问题交涉(-)
近代史研究
历史学
9
李政君
中国史学近代转型视阈下的“社会史”书写及其演变
近代史研究
中国现代史
4
梁晨
从教育选拔到教育分层:民国大学院校的招生与门槛
近代史研究
中国近代史
8
梁敏玲
清末民初广州行政制度变迁与独立行政主体的形成
近代史研究
中国近代史
6
刘晨
太平天国统治区的民变与政府应对研究
近代史研究
中国现代史
6
瞿骏
觅路的小镇青年
近代史研究
中国现代史
12
汪朝光
“行宪”乱局与国民党统治的衰颓
近代史研究
中国近代史
12
王汎森
启蒙是连续的吗?
近代史研究
中国现代史
8
王建朗
中国近代史研究70年(-)
近代史研究
中国现代史
8
魏文享
“新税、新人、新精神”:抗战时期的直接税人员考训制度
近代史研究
中国现代史
3
徐佳贵
“五四”与“新文化”如何地方化
近代史研究
中国近代史
6
扎洛
十三世达赖喇嘛晋京期间的礼仪与奏事权之争新探
近代史研究
中国现代史
5
张展
全面抗战爆发后的中国驻日使领馆
近代史研究
中国近代史
4
周健
第二次耗羡归公:同治年间江苏的钱漕改章
军事历史研究
中国近代史
8
陈岭
秩序崩溃:咸同之际江南民众的战时逃难与日常生活
军事历史研究
世界史
5
耿志
“大陆义务”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英国的陆军战略
军事历史研究
中国现代史
8
李乾坤
长征前革命根据地的医疗卫生事业
军事历史研究
世界史
7
吴怀中
论日美双向防卫合作体制的开启
开放时代
中国现代史
11
李杨
孙中山之后的国民党“联俄”
开放时代
中国现代史
10
王龙飞
从“民”到“兵”:抗战时期太行根据地的兵员问题
开放时代
中国现代史
6
杨念群
“无政府”构想
抗日战争研究
中国现代史
11
陈海懿
国联调查团的预演:九一八事变后的中立观察员派遣
抗日战争研究
中国现代史
10
陈默
米荒、米潮二重奏:年成都的粮食危机
抗日战争研究
中国现代史
3
段瑞聪
战后初期国民政府对日外交初探
抗日战争研究
中国现代史
4
黄道炫
抗战时期中共的权力下探与社会形塑
抗日战争研究
中国现代史
9
马振波
战后上海民营轮船业向国民政府索赔问题研究(-)
抗日战争研究
中国现代史
2
桑兵
全面抗战前持久战思想的发生与衍化
抗日战争研究
中国现代史
5
汪力
日本知识分子对西安事变的评论
抗日战争研究
中国现代史
7
赵诺
中共太行区党委整风运动的历史考察(-)
考古
先秦、秦汉史
5
何毓灵
论殷墟手工业布局及其源流
考古
先秦、秦汉史
3
李锋
试论“水平层”与旧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发掘方法
考古
先秦、秦汉史
4
王鹏
周原遗址青铜轮牙马车与东西文化交流
考古
历史学
2
魏峭巍
公共性与社会化:公共考古学与公众考古学之思辨
考古
先秦、秦汉史
2
张星德
牛河梁遗址“女神庙组”陶器的辨识及其意义
考古学报
先秦、秦汉史
4
曹定云
四论武乙、文丁卜辞
兰州学刊
历史学
8
李长银
“学则须疑”:李大钊对顾颉刚的学术影响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
历史学
10
张秋升
关于新、旧史料价值及相互关系的思考
理论学刊
先秦、秦汉史
4
王汉卫
两汉同名县的形成与朝廷的处置方略
历史档案
明清史
1
秦博
明代府军前卫侍从体制考
历史档案
中国近代史
2
王格格
日本早稻田大学清国留学生留言簿《鸿迹帖》释读
历史档案
中国近代史
11
张寅
清末提学使司制度建构及实施困境探析
历史地理
中国近代史
7
张力
新荒与老荒:“丁戊奇荒”后山西省的荒地清查与整理
历史教学
明清史
2
杜家骥
清代的“翰詹大考”
历史教学
中国现代史
3
贺怀锴
美英援助与战后国民政府海军重建
历史教学
世界史
4
庞国庆
拜占廷时期《荷马史诗》的文化特征
历史教学
中国现代史
10
孙晨旭
从“帝国”遗产到英国“飞地”:二战结束前后美国视野中香港形象的转变及其意义
历史教学
中国现代史
7
杨奎松
年代初农村典型调查资料的研究价值
历史教学
世界史
12
裔昭印
论古希腊女性在丧葬仪式中的作用
历史教学
宋辽金元史
4
张倩
宋代“镇”“市”结合的历史考察
历史教学问题
世界史
9
杨栋梁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的日本史研究
历史研究
中国近代史
7
蔡晓荣
清末民初上海会审公廨中美商民的混合诉讼及交涉
历史研究
历史学
6
陈淳
从考古学理论方法进展谈古史重建
历史研究
中国现代史
1
陈金龙
十月革命与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话语的建构
历史研究
先秦、秦汉史
3
达吾力江·叶尔哈力克
汉武边塞与西域屯田
历史研究
中国现代史
9
耿云志
五四:现代中国的新起点
历史研究
中国现代史
7
贺江枫
华北自治运动与地方实力派的政治选择
历史研究
明清史
5
李怀印
全球视野下清朝国家的形成及性质问题
历史研究
宋辽金元史
3
李治安
元朝诸帝“飞放”围猎与昔宝赤、贵赤新论
历史研究
世界史
6
梁军
爱德华·希思对大西洋联盟政策的调整与英美关系重构
历史研究
中国近代史
9
任智勇
年前后清政府的财政困局与应对
历史研究
明清史
1
孙卫国
清官修《明史》对万历朝鲜之役的历史书写
历史研究
世界史
4
汤水清
十九世纪五十年代中国苦力海上死亡及其对英移民政策影响
历史研究
先秦、秦汉史
6
汤志彪
“甲子朝岁贞克闻夙有商”解诂
历史研究
世界史
9
汪诗明
“马宝裁定”与澳大利亚土著土地权立法
历史研究
世界史
1
王涛
数字人文框架下《德意志人物志》的群像描绘与类型分析
历史研究
宋辽金元史
4
王星光
也论金末汴京大疫的诱因与性质
历史研究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
2
吴树国
唐前期色役的番期与役期
历史研究
世界史
12
邢来顺
回归乡土与德意志帝国时期的现代化危机
历史研究
世界史
10
徐晓旭
波斯人的希腊祖先:跨越族群边界的名祖神话
历史研究
先秦、秦汉史
1
颜世安
《国风》与春秋时期的北方地域文化
历史研究
中国现代史
2
燕红忠
日本不同殖民集团对我国东北货币本位政策之争(-)
历史研究
中国现代史
3
杨瑞
一九二四年孙中山北上的“本事”与“叙述”
历史研究
中国近代史
10
张仲民
“不科举之科举”
历史研究
世界史
2
赵学功
核武器、美苏关系与冷战的起源
聊城大学学报
中国近代史
2
马忠文
甲午至庚子时期的荣禄与李鸿章
美国研究
世界史
12
康欣
债权杠杆与华盛顿海军军备会议上的美英博弈
美国研究
世界史
11
王希
威尔逊与美国政府体制研究
民国档案
中国现代史
2
吴文浩
中智法权纠纷(-)
民国档案
中国现代史
8
张德明
亲历者的观察:在华英美人士、报刊视野中的五四运动
民族研究
中国现代史
1
冯建勇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民族叙事
民族研究
宋辽金元史
4
刘迎胜
元太宗收继元太祖后妃考
民族研究
宋辽金元史
6
邱靖嘉
金代的长白山封祀
南昌大学学报
宋辽金元史
5
肖建新
宋代账簿及其审计的法律规制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
6
(韩)金庆浩
汉晋时期书籍的普及与东亚社会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先秦、秦汉史
5
宋杰
两汉时期的太子宫
南方文物
历史学
11
崔天兴
考古学空间性研究:从文化史到聚落形态的多重空间建构
南方文物
历史学
10
赵辉
当今考古学的陶器研究
南国学术(澳门大学文科学报)
中国近代史
2
陈建华
戊戌变法与世界革命风云
南国学术(澳门大学文科学报)
宋辽金元史
4
黄纯艳
绝对理念与弹性标准
南国学术(澳门大学文科学报)
中国近代史
10
马敏
孙中山实业思想再认识
南国学术(澳门大学文科学报)
宋辽金元史
2
王善军
骤贵者必暴富:南宋武将家族的经济势力
南国学术(澳门大学文科学报)
历史学
11
周建漳
安克斯密特“历史表现论”新探
南海学刊
中国近代史
9
王静
清末两广总督派舰复勘西沙及法国认知之演变
南京大学学报
中国现代史
12
罗敏
民国史研究七十年:成就与新趋势
南京大学学报
中国现代史
4
罗志田
道出于三:西方在中国的再次分裂及其影响
南京大学学报
中国近代史
11
王含梅
“邮政时刻表”的形成与晚清邮政的时效经营
南京大学学报
中国近代史
9
薛刚
从自然法到官僚法:近代中国的法理结构转型
南京社会科学
历史学
8
赵轶峰
国族重构与中国现代历史学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
6
刘卫鹏
长江下游南朝画像砖的特征
南开学报
世界史
6
陈志强
拜占庭知识分子的一般特征
南开学报
中国现代史
10
郭循春
年前后中苏关系的变化与日本陆军的因应
南开学报
中国现代史
3
贾凯
中共旅欧支部“学共产主义”述论
南开学报
先秦、秦汉史
6
李忠林
春秋时期军赋制度改革辨析
南开学报
历史学
6
刘晓峰
江户时期日本对中国传统史学的吸收与改造
南开学报
世界史
8
刘轩
日本战后改革中的财产税法及其政策价值
南开学报
中国近代史
2
王美平
日本对戊戌变法的认知、态度与战略
南开学报
中国现代史
2
吴艳
日本侵华战争时期的“笔杆部队”
南开学报
历史学
6
郑善庆
20世纪40年代史学著述的评判标准问题
南开学报
历史学
12
朱洪斌
刘节的大学生活侧影及其学术思想之趋向
内蒙古社会科学
宋辽金元史
1
班布日
元朝君臣关系“主奴化”再辨析
农业考古
中国近代史
8
宋时磊
晚清中俄茶叶贸易路线变迁考
青海社会科学
历史学
8
李曦珍
陶器:华夏史前文明的载道之器
清华大学学报
先秦、秦汉史
1
程浩
清华简研究(笔谈)
清华大学学报
中国近代史
8
池翔
林业何以成“局”:清末新政视野下的吉林全省林业总局
清华大学学报
中国现代史
3
高强
抗日战争时期炎黄文化的勃兴
清华大学学报
历史学
5
顾銮斋
马克垚的封建经济史研究
清华大学学报
先秦、秦汉史
1
贾连翔
清华简研究(笔谈)
清华大学学报
先秦、秦汉史
1
李学勤
清华简研究(笔谈)
清华大学学报
世界史
2
李宗勋
百济族源与丽济交融过程之考察
清华大学学报
中国现代史
1
吕文浩
被遮蔽的光彩
清华大学学报
宋辽金元史
1
马光
开海贸易、自然灾害与气候变迁
清华大学学报
明清史
4
马俊亚
从本能到特权:明清淮北两性关系的阶层异化
清华大学学报
中国近代史
1
邱伟云
中国近代平等观念形成之数字人文研究:以报刊为中心
清华大学学报
先秦、秦汉史
1
石小力
清华简研究(笔谈)
清华大学学报
中国近代史
4
谭徐锋
清末革命知识的制作与流动
清华大学学报
历史学
2
王笛
微观世界的宏观思考:从成都个案看中国城市史研究
清华大学学报
明清史
6
熊昌锟
清代币制改革的酝酿与纠葛
清华大学学报
明清史
3
周琼
农业复苏及诚信塑造:清前期官方借贷制度研究
清史研究
中国近代史
5
陈勇
光绪十年京员津贴再探
清史研究
中国近代史
5
郭常英
慈善义演:晚清以来社会史研究的新视角
清史研究
中国近代史
2
胡祥雨
清末新政与京师司法官员的满汉比例(-)
清史研究
明清史
5
滕德永
养心殿内殿究探
清史研究
明清史
6
吴恩荣
国家礼制视域下的清代满洲祭礼之源起与流变
清史研究
明清史
3
张永江
礼仪与政治:清朝礼部与理藩院对非汉族群的文化治理
清史研究
中国近代史
11
周积明
盛宣怀与上海电报局改制
求是学刊(黑龙江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学报)
世界史
8
韩宇
美国制造业城市转型的失业问题及联邦政府相关对策
求是学刊(黑龙江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学报)
明清史
3
贾瑞
清代对外贸易政府管理体制探析
求是学刊(黑龙江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学报)
历史学
12
汪高鑫
今古文融通:郑玄的经籍笺注及其史学价值
区域与全球发展
世界史
7
尹建龙
碎片化与一体化:欧盟国家民族分离运动发展的趋势
全球史评论
世界史
11
郭美芬
近代移民庆典与女性交谊:以澳洲“舞龙”庆典为例(-)
全球史评论
中国现代史
1
侯深
摩登饮品:啤酒、青岛与全球生态
全球史评论
世界史
4
刘文明
“帝国”概念在西方和中国:历史渊源和当代争鸣
全球史评论
中国近代史
5
张翔
20世纪初中国革命辩论中的“亚洲故事”
人文杂志
先秦、秦汉史
6
杜勇
西周“共和行政”历史真相新探
人文杂志
先秦、秦汉史
3
宁镇疆
中国早期“民本”思想与商周的有限王权
人文杂志
历史学
6
谢贵安
民国与伪满在《清实录》整理及研究上的学术竞争
人文杂志
历史学
2
燕永成
宋代史书编传新趋势及其特点
人文杂志
中国现代史
6
杨东
从特区到边区
人文杂志
历史学
3
赵汀阳
渔樵与历史哲学
日本侵华南京大屠杀研究
中国现代史
4
齐春风
日韩浪人在北平的贩毒活动(-)
日本侵华南京大屠杀研究
中国现代史
11
王涵
徘徊与抉择:蒋介石改组军事委员会的心路历程(-)
日本侵华南京大屠杀研究
中国现代史
7
王宇昕
日本殖民政策与“满洲共同体”认同的制造
日本侵华南京大屠杀研究
中国现代史
10
项浩男
丰县战事:国民党地方武装抗日游戏击战的微观实态
日本侵华南京大屠杀研究
中国现代史
12
张生
空间的产生与生产:从南京大屠杀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日本问题研究
中国现代史
1
陈祥
论满铁对中国东北实施的农村调查
日本学刊
世界史
3
韩东育
明治前夜日本社会的体制阵痛
日本学刊
世界史
6
李卓
天皇退位的历史与现实
日本学刊
世界史
8
田庆立
平成时代象征天皇制的赓续及革新
日本学刊
世界史
4
杨栋梁
皇权与明治维新
(按期刊音序排列:S-Z)
来源期刊
转载期刊
期
作者
文章标题
山东大学学报
中国现代史
12
刘悦笛
“大启蒙”视野下的五四新文化运动
山东社会科学
世界史
6
王元天
英国历史上公簿持有地的消亡历程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
中国近代史
3
陈玉申
“中国创办通信社之元始”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
中国近代史
7
王林
论清末民初中国红十字会构建公信力的举措及其效果
山西大学学报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
1
丁俊
唐玄宗置中都之始末及其深层意义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
3
鲁西奇
王朝国家的社会控制及其地域差异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历史学
3
于沛
与时代同行:中国史学理论研究40年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
5
张云
吐蕃苯教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中国近代史
2
程章灿
捶石入纸:拓本生产与流通中的拓工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中国近代史
3
郭立珍
近代上海公共租界食品安全管理及成效探析(-)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世界史
4
庞冠群
后现代之后重审法国启蒙运动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中国现代史
7
邵雍
中华女界联合会与近代中国妇女运动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世界史
9
舒运国
研究和编纂中国版《非洲经济史》的几点思考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世界史
12
宋成有
东亚变局视域下日本吞并琉球国的再审视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世界史
8
张忠祥
阿杜·博亨与非洲史研究
社会科学
世界史
11
姜春洁
三菱海运的崛起与近代日本的海外扩张及海权意识
社会科学
明清史
2
柳岳武
清代蒙古草原“内地商民”间的性问题与蒙疆治理研究
社会科学
中国近代史
1
牟振宇
太平天国运动对上海土地市场的影响(-)
社会科学
先秦、秦汉史
4
王勇
里耶秦简所见秦代地方官吏的徭使
社会科学
中国近代史
12
徐杨
论晚清省财政的形成及其限度
社会科学研究
中国近代史
8
陈开科
晚清湖北俄国茶商研究的三个问题
社会科学研究
中国现代史
12
马建标
民族主义的个性表达:巴黎和会期间王正廷的政治处境与身份危机
社会科学研究
中国近代史
9
戚学民
丹青再写:论清国史馆与民初清史馆对翁同龢事功的记载
社会科学研究
世界史
9
王献华
“神庙经济”论与早期两河流域研究
社会科学研究
历史学
7
杨天宏
“心通意会”:历史研究中的“虚证”
社会科学战线
历史学
12
黄松筠
华夷理论演变与中华民族形成
社会科学战线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
5
李凭
李弇后裔的迁徙经历与文化传承
社会科学战线
中国近代史
6
茅海建
戊戌时期康有为“大同三世说”思想的再确认
社会科学战线
中国近代史
11
王铁军
“满洲问题协议会”:满铁、关东军在东北的权力关系构筑
社会科学战线
先秦、秦汉史
2
杨弃
“人牲”“人殉”辨
社会科学战线
中国近代史
8
於梅舫
《新学伪经考》的论说逻辑与多歧反响
社会科学战线
历史学
9
于沛
马克思历史理论中国形态的构建(-)
社会科学战线
中国近代史
2
余露
“世界知识”与“世界观念”:清季民初的一种话语权势
社会科学战线
世界史
6
昝涛
全球史视野下的土耳其革命与变革
社会科学战线
中国现代史
11
朱英
不可或缺的“临时机关”:中华全国商会联合会临时大会述论
深圳大学学报
先秦、秦汉史
2
温乐平
汉代邸的建制、管理与特性
深圳社会科学
中国现代史
11
张龙杰
全面抗战时期苏联对国共两党援助比较研究
史林
中国近代史
11
崔志海
晚清政治史研究70年回眸与展望
史林
中国现代史
6
郝江东
拒蒋迎共:年驻华苏军与东北局势的演变
史林
中国近代史
3
李丹阳
救国未敢忘启蒙
史林
中国近代史
9
李文杰
廷议与决策
史林
中国近代史
2
吕颖
天津法租界的扩张及老西开事件(-)
史林
世界史
12
彭永福
英国印太战略的缘起、演变及结果(-)
史林
明清史
1
秦蓁
卖艺与反卖艺
史林
中国现代史
2
沈洁
文化空间的生成
史林
先秦、秦汉史
5
孙闻博
东方朔西游与武帝新政
史林
中国近代史
9
王东
客家研究的知识谱系
史林
中国现代史
9
夏静
在政党与国家之间
史林
中国现代史
1
许静波
瘦腰:大众媒介、政治博弈与近代男性形体审美的变迁
史林
明清史
6
杨剑利
清代“公出”的变异与治理
史林
中国现代史
12
张智慧
20世纪初期日本在上海的不动产投资与日侨社区的形成
史林
中国现代史
3
郑会欣
党内竞选与派系斗争
史学集刊
世界史
12
柴英
年中国世界史研究评析
史学集刊
明清史
1
陈支平
明代嘉万年间闽粤士大夫的寨堡防倭防盗倡议
史学集刊
世界史
7
董俊
美国州际高速公路铺设与种族冲突
史学集刊
明清史
4
何孝荣
论姚广孝与“新明朝”的建立
史学集刊
宋辽金元史
1
何玉红
南宋高宗朝科举试策中的“光武故事”
史学集刊
中国现代史
5
黄正林
“到农村去”:金融进村与农村经济变化研究
史学集刊
宋辽金元史
1
姜维东
辽代避讳问题研究
史学集刊
世界史
10
李鹏涛
英属非洲殖民地的禁酒政策
史学集刊
中国现代史
12
李翔
苏俄顾问、中共党员与党军体制的发端
史学集刊
历史学
5
李治安
民族融汇与中国历史发展第二条基本线索论纲
史学集刊
中国近代史
5
刘芳
年美国对中国领土的觊觎
史学集刊
明清史
6
庞乃明
明清中国负面西方印象的初步生成
史学集刊
先秦、秦汉史
5
王晖
清华简《厚父》属性及时代背景新认识
史学集刊
宋辽金元史
2
张晨光
吴松弟《辽代人口新考》驳议
史学集刊
世界史
8
张文华
苏联核裂变材料的生产与核计划的实施(-)
史学集刊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
3
张旭华
魏晋时期中正品评与考察乡论再探讨
史学集刊
明清史
5
赵瑶丹
论明代私揭禁令与实践的矛盾性
史学理论研究
中国近代史
1
顾少华
晚清中国的“彼得兴俄”叙事及其演变
史学理论研究
世界史
7
贾珺
一战西线老兵记忆的两种研究路径:从新军事史到军事环境史
史学理论研究
世界史
2
李友东
西方文明叙事模式评议
史学理论研究
历史学
4
刘海波
“志在避祸”?
史学理论研究
世界史
1
吕厚量
波桑尼阿斯的文化记忆与《希腊纪行》中的罗马帝国
史学理论研究
历史学
10
吴英
历史虚无主义解析
史学理论研究
历史学
10
夏春涛
历史虚无主义解析
史学理论研究
历史学
7
杨华
近四十年来美国中国学理论、范式与方法对国内史学研究的影响
史学理论研究
历史学
11
张宇龙
论王锺翰与马克思主义史学
史学理论研究
历史学
10
左玉河
历史虚无主义解析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
历史学
1
刘卓异
一份难被遗忘的考古学讲义
史学史研究
历史学
4
邓锐
真理与美学的实验室
史学史研究
明清史
5
杨念群
清代考据学的科学解释与现代想象
史学史研究
历史学
7
杨钊
齐思和的中国史博士论文与哈佛大学的美国史学术传统
史学史研究
历史学
9
周少川
与时共奋:陈垣对20世纪中国史学的贡献与影响
史学月刊
历史学
9
陈峰
走出“史学危机”:20世纪80年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反省与重塑
史学月刊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
2
仇鹿鸣
北魏客制小考
史学月刊
中国近代史
12
韩戍
近代上海高校历史学科的创设、发展与转型
史学月刊
历史学
8
江湄
怎样认识10至13世纪中华世界的分裂与再统一
史学月刊
中国近代史
11
刘江
中国近代史研究特点与趋势
史学月刊
中国近代史
6
刘晓琴
晚清民初留学生社会形象及其演变
史学月刊
明清史
1
刘仲华
清代骑射制度下的黑豆价值及其时代命运
史学月刊
世界史
10
卢镇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赫尔墨斯主义解析
史学月刊
中国近代史
5
罗毅
民初唐绍仪内阁与袁世凯关系新论
史学月刊
宋辽金元史
3
孙方圆
宋夏战争中宋军对饮用水的认知与利用
史学月刊
中国现代史
10
孙会修
莫斯科中山大学的中国留学生与国共合作(-)
史学月刊
世界史
7
王大庆
试比较古代希腊与中国的竞争观念
史学月刊
世界史
4
王子晖
冷战后期美国对苏联社会状况的调查
史学月刊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
4
吴树国
唐代陵户问题考论
史学月刊
中国现代史
12
武力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笔谈
史学月刊
世界史
2
徐浩
中世纪西欧商人法及商事法庭新探
史学月刊
中国现代史
2
严海建
蒋介石、党国元老与国立劳动大学的存废之争
史学月刊
先秦、秦汉史
6
张琦
汉景帝不吃老鼠吗?
史学月刊
中国近代史
5
张仲民
阎锡山与洪宪帝制
史学月刊
中国现代史
12
章百家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笔谈
史学月刊
先秦、秦汉史
1
周金泰
王莽围绕时令的礼仪与职官改革
史学月刊
明清史
6
朱昌荣
试析清初汉官群体“正君心”实践三部曲
史学月刊
先秦、秦汉史
5
邹家兴
金文所见周初王室祭祖活动新探
世界历史
世界史
7
龚伟英
破坏圣像运动与八九世纪的东西方政教关系
世界历史
世界史
11
侯建新
封建地租市场化与英国“圈地”
世界历史
世界史
9
李宏图
清除“污名”:约翰·密尔《论自由》文本的形成
世界历史
世界史
1
史勤
日本和缅甸关于战争赔偿的交涉
世界历史
世界史
3
孙一笑
“法国威胁论”与约翰·亚当斯政府外交政策的演变
世界历史
世界史
2
王晓德
“雷纳尔之问”与美洲“发现”及其后果之争
世界历史
世界史
1
易建平
论塞维斯与弗里德文化演进理论的区别
世界历史
世界史
5
张士伟
美国国务院与军方在日元汇率问题上的博弈(-)
世界历史评论
世界史
11
董欣洁
如何书写全球史学史
世界历史评论
历史学
12
陆启宏
伊格尔斯与20世纪西方史学史书写
世界历史评论
历史学
8
王晴佳
史学史研究如何全球化?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
世界史
8
刘小青
意大利人与罗马公民权(公元前年—前91年)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
3
游自勇
释家神异与儒家话语:中古《五行志》的佛教书写
思想战线
宋辽金元史
6
鲁西奇
元代乡里制度及其实行的北南方差异
思想战线
历史学
12
王学典
历史研究为什么需要“理论”?
四川大学学报
宋辽金元史
5
洪丽珠
何为遗民
四川大学学报
中国现代史
6
李德英
基层市场结构中的乡村女性与家庭手工业:以成都平原为中心的考察(-50年代)
四川大学学报
世界史
3
梁茂信
无望的困局——美国的控枪政策及其制度性因素
四川大学学报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
4
陆路
北朝赵郡李氏家族婚姻考
四川大学学报
世界史
11
欧阳晓莉
从“自然”到“教化”
四川大学学报
中国现代史
5
王笛
“茶博士”:抗战时期成都茶馆的工人、职场文化与性别冲突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历史学
1
李振宏
关于建设中国历史哲学的初步构想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
1
刘军
从释褐看北魏“膏腴”群体的身份特质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历史学
6
杨明洪
论“民族国家”概念及其在“中国边疆学”构建中的重要意义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历史学
11
杨艳秋
进路:“反思”特质的中国史学史研究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历史学
2
尤学工
“良史”与中国古代史学话语体系
宋史研究论丛
宋辽金元史
2
陈曦
宋代驻泊医官制度及其实践
苏区研究
中国现代史
1
陈红民
“新革命史”学术概念的省思:何为新,为何新,如何新?
苏区研究
中国现代史
5
黄道炫
名家笔谈·苏区史研究的史料学与方法论
苏区研究
中国现代史
5
黄伟英
名家笔谈·苏区史研究的史料学与方法论
苏区研究
中国现代史
10
江明明
苏区新富农问题探析
苏区研究
中国现代史
2
金冲及
全局视野下的黄麻起义
苏区研究
中国现代史
1
李红岩
从改革开放40年来历史学的整体发展看苏区研究的前景
苏区研究
中国现代史
7
孙健伟
“到苏区提款”:苏区为上海中共中央输送黄金之考察
苏区研究
中国现代史
5
吴永明
名家笔谈·苏区史研究的史料学与方法论
苏州大学学报
明清史
3
冯贤亮
士人生活的变革:明清之际的社会与政治演替
台湾研究
明清史
2
李细珠
从东亚海域到东南海疆
台湾研究集刊
中国现代史
4
陈小冲
中央苏区的“台湾旋风”
探索与争鸣
世界史
6
董成龙
雅斯贝尔斯的“轴心时代”与欧洲文明的战后重建
探索与争鸣
中国现代史
10
黄力之
“双百方针”:年代中国话语的自觉性表现
探索与争鸣
世界史
5
李宏图
是什么造就了文明发展的走向
探索与争鸣
世界史
10
李新宽
西方文明起源时间再认识
探索与争鸣
历史学
12
刘昶
回归国家:重新思考大分流
探索与争鸣
中国现代史
9
王锐
寻找“新的政治”
天津社会科学
历史学
5
李孝迁
观念旅行:《史学原论》在中国的接受
天津社会科学
中国现代史
9
周月峰
“革命”的文化运动:“五四”后张东荪的新文化方案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
中国近代史
3
刘海岩
历史的尴尬:天津美租界的划分、形成与消失
同济大学学报
历史学
3
陈赟
从思辨的历史哲学、批判或分析的历史哲学到文明论的历史哲学
外国问题研究
世界史
9
(日)连清吉
日本学术思想史的变革
文史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
5
陈爽
《世说敬胤注》所见东晋佚史考
文史
明清史
2
华喆
段玉裁、顾千里“西郊”、“四郊”之争再研究
文史
宋辽金元史
2
康鹏
说“头下”
文史
宋辽金元史
2
马晓林
金元汪古马氏家族先祖史的书写与认同
文史
先秦、秦汉史
2
徐冲
西汉后期至新莽时代“三公制”的演生
文史
中国近代史
10
徐世博
清末科举停罢前的上海“书局”考论
文史哲
先秦、秦汉史
1
代国玺
“赤九”谶与两汉政治
文史哲
中国近代史
8
葛兆光
从“帝国疆域”到“国家领土”
文史哲
世界史
5
顾銮斋
在王权与教权之间
文史哲
历史学
9
郭震旦
根植本土:当代中国史学主体性的崛起
文史哲
中国现代史
5
胡逢祥
战后台湾“去殖民化”的中国文化回归战略及其实践平议
文史哲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
1
雷戈
变夷从夏
文史哲
明清史
2
李文玉
制度演进与舆论型塑:明末内阁政治生态解析
文史哲
历史学
3
梁晨
从绘一幅画到做一幕戏:互联网时代历史教研新动向探微
文史哲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
4
林昌丈
试论汉六朝闽地人群的编户化进程
文史哲
中国近代史
10
宋培军
袁世凯手批清帝辞位诏书的发现及其对清末民初国体因革的认知意义
文史哲
中国现代史
6
汪荣祖
启蒙还是浪漫?
文史哲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
6
杨际平
走出“唐宋变革论”的误区
文史哲
历史学
6
杨念群
“经世”观念史三题
文史哲
明清史
1
杨永康
朱棣“革除”建文年号考
文史哲
宋辽金元史
6
赵冬梅
和解的破灭:司马光最后18个月的宋朝政治
文献
明清史
3
李新贵
明万里海防图筹海系研究
文献
中国现代史
8
刘鹏
中日战事史料征辑会的后期(-)事业与终结
文献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
4
刘琴丽
三方北朝墓志辨伪
武汉大学学报
先秦、秦汉史
3
陈伟
论岳麓秦简法律文献的史料价值
武汉大学学报
世界史
1
胡德坤
科尔贝改革与近代法国海权的崛起
武汉大学学报
世界史
5
徐晓旭
创造蛮族:古代希腊人建构他者新探
武汉大学学报
世界史
3
晏绍祥
雅典民主政治发端之论争
西北大学学报
先秦、秦汉史
3
黄朴民
竞“道德”、逐“智谋”与争“气力”
西北民族论丛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
3
韩香
唐代来华波斯商贾与海上丝绸之路
西部蒙古论坛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
1
刘文锁
新疆发现契约文书与中古西域的契约实践
西藏研究
中国现代史
7
马宁
60年来西藏民主改革研究述评
西南大学学报
明清史
2
刘巧莉
构建、维系与组织化:明清时期墓祭对华北宗族的影响探析
西南大学学报
明清史
6
王华锋
冲突抑或媾和:乾嘉时期海盗与海商关系析论
西南大学学报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
2
郑显文
从敦煌吐鲁番判文看唐代司法审判的效率和质量
西夏学
宋辽金元史
5
刘喆
试论北宋、西夏和交趾的联动关系
西亚非洲
世界史
5
张丹
中东城市化、市民心理危机与社会稳定
西域研究
宋辽金元史
6
陈希
贵由汗之子禾忽家族史事考略
西域研究
先秦、秦汉史
4
崔建华
西汉与匈奴交往中的伦理碰撞及融合
西域研究
宋辽金元史
6
党宝海
察合台史事四题
西域研究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
3
吕冠军
吐鲁番文书中的“双名单称”问题
西域研究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
4
王素
高昌王令形制综论
西域研究
先秦、秦汉史
6
杨巨平
传闻还是史实
厦门大学学报
中国现代史
12
程美东
大历史视角下的新中国70年
厦门大学学报
中国现代史
7
贾凯
中共旅欧支部与马克思主义文献的翻译
厦门大学学报
明清史
4
李义琼
明嘉靖间上供物料折银与工部白银财政的建立
学海
中国近代史
3
皮后锋
烟瘾、教职与政争:严复与革命党人互动的表象与本质
学海
中国现代史
8
杨冰郁
在百姓日常的炊烟里:延安时期科学技术观念的传播实践
学术界
历史学
2
卜宪群
林甘泉史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学术界
明清史
3
常建华
再论清中叶江苏的社会经济与生活
学术界
中国近代史
12
罗检秋
学术多元化的源流
学术研究
中国近代史
11
高翔宇
民初国民党、旧立宪派与袁世凯的离合关系新探
学术研究
历史学
6
侯深
“例外的”自然
学术研究
历史学
4
刘经富
从陈寅恪的“双俸”待遇看其崇高学术地位
学术研究
中国近代史
4
桑兵
辛亥时期国体政体的意涵与辨析
学术研究
历史学
5
汪高鑫
汉代目录学的发展及其成就
学术研究
世界史
3
王广坤
19世纪英国内科医生身份认同的转变及影响
学术研究
明清史
6
王一娜
明清广东的“约”字地名与社会控制
学术研究
中国近代史
9
杨乔
贸易冲突与行业抗争
学术研究
世界史
3
余伟
论柯林武德的“历史证据”
学术研究
中国现代史
7
张维缜
一战后中国对德索赔初探
学术研究
中国现代史
1
张卫东
铁路社团与民国粤汉铁路之续建
学术研究
历史学
7
赵培玲
史学、文学与修辞学理论:中外海登·怀特研究40年(-)回望
学术月刊
中国近代史
3
蒋建国
甲午前后的报刊地理、新闻呈现与读者阅读的回想
学术月刊
中国近代史
12
赖骏楠
清末四川财政的“集权”与“分权”之争:以经征局设立及其争议为切入点
学术月刊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
1
罗凯
何为方镇:方镇的特指、泛指与常指
学术月刊
历史学
5
马戎
中国文化与政治交往史中的“蛮夷”“入主中原”
学术月刊
历史学
1
孙江
概念史研究的中国转向
学术月刊
中国现代史
9
邬国义
“丝绸之路”名称概念传播的历史考察
学术月刊
中国近代史
1
章永乐
“大国协调”与“大妥协”:条约网络、银行团与辛亥革命的路径
医疗社会史研究
世界史
11
(加)托马斯·施耐德
古埃及的医学与巫术:重估两者的关系
云南社会科学
明清史
4
林文勋
“市民社会”抑或“富民社会”
浙江大学学报
宋辽金元史
1
龚延明
宋代“军”行政区划二重制研究
浙江大学学报
中国近代史
1
梁敬明
近代浙江土地调查述论
浙江大学学报
宋辽金元史
5
罗昌繁
大历史与小人物:北宋晚期党争视域下的官私石工考察
浙江大学学报
中国近代史
7
张凯
“超今文学”与近现代经史转型
浙江社会科学
中国近代史
3
高力克
严复问题:在进化与伦理之间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
宋辽金元史
5
邱江宁
论13-14世纪“中国形象”的西方表达维度
浙江学刊
世界史
7
庞冠群
高等法院是否导致了法国旧制度的崩溃?
郑州大学学报
历史学
10
邓京力
论思想史的“全球转向”
郑州大学学报
先秦、秦汉史
4
韩国河
郑国东迁考
郑州大学学报
先秦、秦汉史
1
马利清
论汉代酒器的随葬礼仪传统
郑州大学学报
历史学
1
谢贵安
20世纪以来中国史家对东亚实录研究的学术路径
郑州大学学报
历史学
5
徐国利
陈寅恪对“以诗文证史”史学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郑州大学学报
先秦、秦汉史
5
叶秋菊
论秦汉时期皇后制度之确立
郑州大学学报
明清史
5
张敏
年明清史研究概观
中共党史研究
中国现代史
6
高嘉懿
区域集体安全的尝试:中印关系与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研究(-)
中共党史研究
中国现代史
5
李金铮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史研究的继续深化与发展方向”笔谈(一)
中共党史研究
中国现代史
5
李里峰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史研究的继续深化与发展方向”笔谈(一)
中共党史研究
中国现代史
12
李里峰
“运动时代”的来临:“五四”与中国政治现代性的生成
中共党史研究
中国现代史
8
欧阳哲生
纪念“五四”的政治文化探幽
中共党史研究
中国现代史
11
祁建民
从日本“防共回廊”计划看中共大青山游击根据地的战略意义
中共党史研究
中国现代史
10
童欣
中国未参加一九六二年莱比锡春季展览会原因探析
中共党史研究
中国现代史
9
王续添
从“国家”到“地方”:中国现代国家改造中的“战略退却”
中共党史研究
中国现代史
11
武力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新中国七十年的主线和成就
中共党史研究
中国现代史
4
闫茂旭
分税制改革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思路的转换
中共党史研究
中国现代史
5
应星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史研究的继续深化与发展方向”笔谈(一)
中共党史研究
中国现代史
2
张学兵
邓小平“关于农村政策问题”谈话的几点研究
中共历史与理论研究
中国现代史
3
何志明
国际革命背景下的中共东北党务
中共历史与理论研究
中国现代史
5
侯松涛
中共革命与一个乡村家族形象的历史变迁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原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中国现代史
4
周家彬
中共党内关于政权阶级构成认识的整合(-)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中国近代史
12
陈维新
薛福成与滇缅界务问题交涉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中国近代史
3
马蔚云
中东铁路“附属地”内涵及特征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
1
牛来颖
安史之乱后的唐蕃泾州之争
中国藏学
历史学
1
霍巍
西藏史前考古若干重大问题的思考
中国地方志
中国现代史
4
曾荣
民国通志馆修志经费来源探析
中国地方志
中国现代史
8
范晓婧
民国县志中关于全面抗日战争的文本书写
中国地方志
中国现代史
3
张仰亮
传统与裂变:-年中条山抗日根居地乡村社会的变迁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中国近代史
7
郭常英
民国初年北京窝窝头会及其义演考析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明清史
4
李光伟
清代田赋灾蠲制度之演变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历史学
4
王学典
中国历史学的再出发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中国近代史
10
李学通
锡良与达尔罕王旗站荒放垦案研究
中国经济史研究
中国近代史
10
程森
光绪初年关中刀客的活动与卤泊滩土盐禁采
中国经济史研究
中国现代史
3
樊果
抗日战争时期国统区主要手工业概况
中国经济史研究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
5
谷更有
唐代村民经济身份的变迁
中国经济史研究
明清史
1
李晓龙
从认办到租办:清代盐专卖制度下长芦盐区的引岸经营研究
中国经济史研究
先秦、秦汉史
1
卢华语
先秦时期编织业刍议
中国经济史研究
中国近代史
6
吕兴邦
“化私为官”:《南部档案》所见清末硝磺政策转变及其在地效应
中国经济史研究
先秦、秦汉史
3
沈刚
简牍所见秦代县级财政管理问题探讨
中国经济史研究
宋辽金元史
1
王曾瑜
宋朝系省、封桩与无额上供钱物述略
中国经济史研究
中国近代史
7
王哲
近代中国邮政空间研究
中国经济史研究
中国近代史
3
熊昌锟
良币胜出:银元在近代中国市场上主币地位的确立
中国经济史研究
中国近代史
5
余治国
北洋时期多方势力之间的财权博弈
中国科技史杂志
中国近代史
4
章梅芳
北京产科医疗的近代化转变(-)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先秦、秦汉史
4
蒋文
谈张家山汉简《秩律》简之“襄城”及相关问题
中国农史
中国近代史
11
陈加晋
动物营养学在近代中国的传播
中国农史
宋辽金元史
5
骆详译
西夏土地的典卖、土地产权与宋夏的“一田二主制”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历史学
8
祁美琴
中国学者研究中的“内亚”概念及其问题反思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明清史
1
张一弛
清代“大一统”政治文化的构建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明清史
4
许檀
清代中叶晋商在济南的经营特色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先秦、秦汉史
2
张韶光
从岳麓秦简“主市曹臣史”看秦汉市场管理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
先秦、秦汉史
2
卜宪群
乡论与秩序:先秦至汉魏乡里舆论与国家关系的历史考察
中国社会科学
宋辽金元史
3
邓小南
信息渠道的通塞:从宋代“言路”看制度文化
中国社会科学
中国近代史
7
葛夫平
法国与门户开放政策
中国社会科学
历史学
4
刘进宝
“丝绸之路”概念的形成及其在中国的传播
中国社会科学
中国近代史
9
刘增合
晚清保疆的军费运筹
中国社会科学
中国近代史
10
王先明
绅董与晚清基层社会治理机制的历史变动
中国社会科学
中国现代史
9
徐志民
中共东京支部考论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
历史学
2
鲁西奇
中国历史研究的主体性、核心问题与基本路径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
宋辽金元史
1
沈卫荣
蒙元史研究与蒙元历史叙事的建构
中国史研究
先秦、秦汉史
2
安子毓
秦“数以六为纪”渊源考
中国史研究
历史学
11
卜宪群
新中国七十年的史学发展道路
中国史研究
明清史
5
常越男
清代地方官“年终密考”制度述论
中国史研究
先秦、秦汉史
5
符奎
长沙东汉简牍所见“纸”“帋”的记载及相关问题
中国史研究
宋辽金元史
3
刘力耘
王安石《尚书》学与熙宁变法之关系考察
中国史研究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
2
刘啸
从使职角度论汉隋间的“录尚书事”
中国史研究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
6
吕博
践更之卒,俱授官名
中国史研究
明清史
6
秦博
停封与激封:明嘉靖朝以降封爵制度的演变
中国史研究
先秦、秦汉史
4
裘锡圭
齐量制补说
中国史研究
宋辽金元史
5
任建敏
从答剌罕军到苗军:元末吴天保之乱的史实考辨
中国史研究
先秦、秦汉史
3
杨振红
“县官”之由来与战国秦汉时期的“天下”观
中国史研究
宋辽金元史
6
游彪
名门后裔:宋代一个普通人的异常生活轨迹
中国史研究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
5
张达志
理异于兹:唐中宗禁言中兴的历史语境
中国史研究动态
历史学
5
沈培建
后现代主义及其史观对中国学术研究的负面影响
中国史研究动态
历史学
9
周毅
方志中的“历史书写”研究范式
中国文化
中国现代史
1
杨天石
雷震、胡适与《自由中国》半月刊
中国文化研究
先秦、秦汉史
6
李均明
简牍学研究70年
中国文化研究
中国近代史
4
邹小站
儒学的危机与民初孔教运动的起落
中国文化遗产
历史学
9
曹兵武
本体·信息·价值·作用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
中国现代史
8
杨凯
从十二月会议到六届六中全会
中国哲学史
历史学
12
张凯
今古分合与“国史”叙述:以柳诒徵、蒙文通为中心
中华文史论丛
先秦、秦汉史
5
高智敏
由“邦”到“天下”
中华文史论丛
明清史
3
李伯重
明代后期国家决策机制研究
中华文史论丛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
2
罗彤华
唐代后宫女官研究
中华文史论丛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
4
孟宪实
论李勣与废王立武
中南大学学报
历史学
2
王舒琳
郭沫若与日本汉学界之学术关联考述
中山大学学报
中国近代史
7
安东强
日俄战争前的路透社与清政府
中山大学学报
中国近代史
4
邓华莹
清末“国体”“政体”区分说的源起与变异
中山大学学报
中国近代史
12
彭剑
十九信条新探
中山大学学报
宋辽金元史
4
邱轶皓
新史料中所见札八儿火者史事及其时代背景
中山大学学报
世界史
1
王玖玖
中世纪盛期西班牙犹太人与基督徒的族群融合
中山大学学报
世界史
2
周繁文
帝国以前的罗马城
中山大学学报
中国近代史
5
庄泽晞
卢梭学说在清末的传播方式与影响所及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
2
郭硕
五德历运与十六国北魏华夷观的变迁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
5
林冠群
隋唐君主可汗号比较研究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明清史
1
任建敏
招僮防瑶与以“狼”制僮:明中叶桂东北的社会结构与族群关系
中原文化研究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
5
丁海斌
谈中国历史上都城最典型的“主辅摇摆期”
中原文化研究
先秦、秦汉史
4
高崇文
非衣乎?铭旌乎?
中原文化研究
先秦、秦汉史
1
刘绪
夏文化探讨的现状与任务
中原文化研究
先秦、秦汉史
5
徐昭峰
试论夏商西周畿内防御体系的构建
中原文物
历史学
5
官士刚
湖北巴东旧县坪遗址宋代仓储建筑研究
中原文物
先秦、秦汉史
6
赵海涛
二里头遗址发现60年的回顾、反思与展望
中州学刊
宋辽金元史
4
杜倩萍
元代南迁蒙古族居住理念演变探析
自然科学史研究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
3
杜石然
魏晋南北朝时期科学技术发展的若干问题
自然科学史研究
中国近代史
4
张树剑
针刺消毒史:近代以来的曲折遭遇与社会反应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