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津日报大楼的电梯间里

他当时曾经写过这样的文字:“我们困倦或感到疲惫,我们希望超脱或希望喘息片刻的时候,我们的记者梦也许就完了

作者:本刊记者查国伟

6年前,《传媒》杂志的前身《报刊管理》创刊时的封面人物就是时任《天津日报》社总编辑的张建星,当我们此次再对他进行专访时,如今的他已是天津日报集团包括《天津日报》、《每日新报》在内的10报2刊的“总掌门”当我们站在天津日报集团的大楼外时,才深刻感受到6年之后的张建星和他的所发生的深刻变化

他一再强调中国报业将进入一个真正的发行时代,而这个“发行”将是大市场、大流通的格局,因此报业要运用自身数字终端的优势,面向市场,向有个性、有背景的、有不同消费需求的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通过服务来提升报天津网每日新报纸的影响力,由影响力来带动整个报纸品牌的建立天津日报集团在经营媒体方面已经做了十分充分的准备,并且在多方面开始有益的尝试比如在对客户终端的控制上,天津日报集团通过和瑞典idg公司的合作,用数字化改造,真正实现报亭终端硬件设施的数字化张建星认准了这样一个报业发展的历史趋势,也正带领着天津日报集团朝着这样一个目标前行,他更宏远的计划是要将集团的核心资产整合包装上市

《报刊管理》杂志的创刊号上,刊载了张建星的一张照片令人印象十分深刻:那是他在1987年震惊全国的大兴安岭特大山火扑灭过程中作为随军记者时拍摄的时年29岁的他穿着已经皱巴巴的军装,脖子上随意搭了一条满是汗水的毛巾,疲惫地站在树丛中”当时的张建星是一个疯每日新报订阅电话狂的记者,更是一个优秀的记者,那时报纸每日四个版上常常就有五篇稿子来自他,后来报社规定,每天张建星的稿件最多只能署名三篇,其他得用笔名

“历史是一道加法,而生命却是一道减法”当采访接近尾声时,张建星跟我们说了这样一句极富哲理的话张建星用自己的人生为天津日报做出了一道精彩的加法,而如今47岁的他俨然感觉到了生命减法的威力他坦言说自己觉得在精力和体力上都已经大不如前了,现在的他更是感觉到时间的紧迫,所以他投资保险、联手顺驰发展大型地产项目,他要在有限的时间里为天津日报积累最大的财富,带领报社走上更辉煌的道路来源:人民网——《传媒》杂志

有人说张建星在天津已经没有对手了,张建星几年来对天津日报集团经营上的成天津市每日新报电话功,使得天津日报集团已经基本实现了对本土信息的“绝对控制”在2002年首届上海传媒高峰论坛上,张建星对来自全国的报社集团老总们提出:“对本土信息的绝对控制,对非本土信息的本地化解读,首先要做好报纸,这个基本理念不会改变”张建星一直强调天津日报的大报地位,他也一直是把天津日报当作大报来经营和运作的他在1999年上任伊始,就提出大报不能小报化,大报必须在权威性上下功夫,在大报风格上下功夫因此,即使天津日报集团现今已发展到10报2刊,但子报子刊都是聚拢在主报天津日报的周围进行发展,都是天津日报这一品牌的延伸,同时也更加壮大这一品牌的实力

张建星在带领天津日报成为天津报业的no.1,真正做到独步天津报业之后,现在的他又为自己提天津每日新报相亲出向经营媒体时代前行的目标,他开始要从一个成功的媒体经营者向经营媒体者转变张建星认为中国传媒20年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跑马圈地阶段,就是跑报号刊号阶段;第二个阶段是硬件的阶段,盖大楼、进设备;现在的中国传媒业开始进入第三个阶段,就是发行阶段发行阶段是以终端为手段,以数字化为平台,以客户个性化服务为目标的阶段

中国报业经营媒体的时代已然到来,报业将迈入一个发行时代,要求整个报业的发行要进行彻底的市场化变革张建星认为,目前报业发行渠道市场化主要有三方面的优势:一是整个传媒业目前正处于发展上升时期,也正处于市场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市场化是报业发行必然的历史趋势;二是报业控制着其他企业难以相比的天津每日新报地址、充沛的现金流比如广州日报一年就有20多个亿的资金收入;三是报业控制的市场拿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来说,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日发行量150万份、常年订户67万份客户资源是天津日报最大的优势,这个客户资源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终端资源,是市场资源,而且应该成为报业营销的最终目的和到达点

“一个不肯安静的灵魂,一支不肯停顿的笔,然后,才是一个优秀的记者”这是张建星对“记者”天性的领悟正是禀着这样的理念,张建星迅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记者,在进入报社工作一年半后就被破格提为记者部主任,1986年他写的第一篇评论《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就获得全国好新闻奖,30岁成为报社编委会委员,36岁时获得范长江新闻奖,是当时两届获奖者中最年轻的

当很多党报还在为党报的天津每日新报政治使命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平衡而苦恼时,张建星却成功地把天津日报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了经济效益张建星凭借的政治优势,拿下了天津市委的报亭项目,以3万元入门费的形式将每个报亭的经营权进行拍卖,于是天津日报凭空以1500万元建报亭,同时又以终端与生活站的概念,再进行第二次融资,引来天津药业、天士力集团、上海复兴等上市公司投资,建成全国最大的媒体物流发行公司除了经营上的屡建奇功,张建星在四年里还创办了《每日新报》、《城市快报》和《假日100天》等都市类报纸,终于形成了对竞争对手的合围之势

独步天津报业的媒体经营者

就在获得范长江新闻奖之后的第二年,37岁的张建星被任命为《天津日报》社总编辑,他由一名耕耘媒体者——记者转换到了媒体每日新报分类广告经营者的位置上,这时他虽然可以摆脱每日“耕字”的辛劳,但却面临着更大的一个人生课题,就是如何带领天津日报走出当时的困境——那时的竟是到了要靠借贷发工资的境地张建星当时可谓临危受命,凭着晋商血脉的天赋,他在报社经营上屡出奇招,开创了一个天津日报的中兴时代

“疯狂”记者的拼命生涯

报纸是智力密集型的产业,高素质人力资本的作用非常巨大,因此张建星在发展报纸的过程中极为重视报社的队伍建设,特别是对年轻人的培养他特别强调这样一句话:“一个媒体能给年轻人多大的空间,自己才能获得多大的发展空间”天津日报集团有着一批朝气蓬勃的年轻中层骨干,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张建星的得力爱将——广告企划部主任邓效锋,这位津城广告界每日新报广告代理的知名人物,从一名普通的体育记者成长为如今着名的报业广告人,张建星的启用与培养可谓功不可没在采访中邓效锋告诉我们,张总不仅对年轻人喜好的事物十分感兴趣,而且对年轻人有着少有的信任和支持这可能与张建星自己的人生经历十分有关,而年轻人也给了张建星的信任与培养以丰厚的回报,邓效锋的广告部今年将为报社完成2亿元的广告收入,现在的《每日新报》已经占有天津房地产广告78%的市场份额

张建星以写社会问题和揭露性报道见长他说自己之所以会迷上新闻记者这个职业,会选择记者这个职业“正是因为我所从事的事业永远不会是平淡的,每个时代都有石破天惊的故事,一个记者怎么可能进入禅般的平淡和从容呢?我们必须追随这个时代,我们必须是参与每日新报者,而不是旁观者”而作家蒋子龙则对张建星有此评价:“张建星其实是在呼唤社会建构新的人格他的这份真挚却建设在对社会生活充满现代主义的调侃上这种披坚执锐的侃劲,是风格,也是他受欢迎的原因现代世界似乎格外适应这种风格张建星也似乎天生要和这个时代相会……”可以说36岁时的张建星成功地诠释了记者这个角色的定义

从容应对经营媒体者的角色

在天津日报大楼的电梯间里,张建星问我们:“你们看这栋大楼是不是很像一艘航母,广场的前端就是这艘航母的前甲板”他还十分自豪地告诉我们这些都是出自他的设计思路,之所以把大楼和广场设计成现在的样子,是寓意整合资源成为集团之后,能够真正成为“一艘报业航母”,在中国报业市场大潮中扬帆远行


北京治疗白癜风去哪家医院好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间医院最专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ixingtangren.com/mrxbnr/103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