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报星期六新报记者走访故宫西部,穿

去年10月,故宫博物院首次开放宝蕴楼、慈宁宫所在的西部区域、午门雁翅楼区域、东华门城楼区域四大区域,特别是“甄嬛”历史人物原型崇庆皇太后居住的寿康宫、“传说中”的慈宁宫等处,尤为吸引大众眼球。

影视剧各种宫廷古装戏层出不穷,大众对于古代女性世界的好奇不减。作为宫中地位最高的女性是否真会面对影视剧中出现的“宫斗”?史料记载、修旧如旧又可以做到怎样程度的“神还原”?古今对比可以“穿越”到最真实的历史?新报记者走访故宫西部,对话不同区域相关修复工作者、研究学者,以期揭开故宫西部女性世界的神秘面纱。

寿康宫篇

内景

后殿西梢间

北围房东梢间寝室

紫檀镶竹丝宝座

乾隆年制的火炉盆

缂丝屏风

皇太后的坐垫

寿康宫慈宁宫

神还原“甄嬛”寿康宫铺垫匾联和记录对应

电视剧《甄嬛传》中,寿康宫是甄嬛最后的居所。清史记载,寿康宫一共住过三位太后,首个住进寿康宫的正是“甄嬛”原型、乾隆生母崇庆皇太后。“崇庆皇太后在这住了42年,时间最长,档案中可查阅的资料也更多,基本按照她当时居住的情况恢复的原状。”此前一直作为库房使用的寿康宫早已不是原貌,整个建筑年久失修,“破破烂烂的,尘土非常多,彩画、墙面、天花板、隔扇都有破损,地坑坑洼洼的,墙壁裱糊也损毁严重……”故宫博物院宫廷部副主任王子林回忆,“炕里面的板子坏了,上面的雕花也有缺失,隔扇绷的纱全没有了,要重新裱糊,隔扇上雕刻的纹饰也要重新复制……”还有大量的文物需要复制,“比如老太后的床都有床帐,里面还有被子、床单、褥子等,用的布料都得找不同的厂家,都是在苏州传统的手工作坊里仿制的。”床单什么样的,被子的颜色、花纹、刺绣什么样的,都要进库房找到乾隆时对应的图案,“把苏州大师请来反复地看,照相、画图,来回地量尺寸。”查档案得知床帐连接床用的是竹竿而非木杆,“我找遍了全院也没有,最后不得已砍了宫廷部院子外员工以前栽种的几根竹子。”

类似的工作数不胜数,比如出于保护,很多贴落、对联不能用原件,需要扫描裱糊贴在墙上,“工程量相当大,原状复原团队查阅大量的文献史料,比如《造办处活计档》《国朝宫史》《钦定日下旧闻考》等都要查到,才能知道乾隆写的字、画的画应该出现在寿康宫的哪个地方。”去哪找这些文物同样不是个小工程,“只能去库房里一件件去找、去核对。”能恢复成今时今日的样子“确实漂亮也很震撼”。王老师介绍,寿康宫在年时办青铜器展,后来把青铜器撤到东六宫,寿康宫变成了钟表库房。年,重修寿康宫的计划被提上日程,“最初考虑还是办展览,毕竟恢复太难了。”紫禁城是帝后生活的地方,太上皇宫那边有部分原状陈设展出,然而太后宫呢?“故宫里面除了西六宫有一部分后宫妃嫔住处保持原状外,慈宁宫是空的,后面的大佛堂里的文物也调拨给洛阳白马寺,真正女性地位最高的太后宫殿还没有恢复原状,思前想后还是决定将寿康宫恢复原状。”之后便开始了漫长的查资料、翻档案工作。从年修缮项目启动,到年真正着手恢复,“院里也决定要开放西部区域,寿康宫、慈宁宫、慈宁花园可以说是展览的亮点,而唯一原状展出的重任就落在寿康宫身上。”

祝寿屏风宝座“穿越”回乾隆三十六年十月二十八

开会、组织人员开始复制文物、维修古建……庞杂的工作,繁复的步骤,两年时间内就得以完成。同时遍查清宫档案,翻遍库房,将余件寿康宫陈设逐件归于原位,“最紧张的是到这三年。”如今寿康宫正殿陈设的屏风宝座,原本在同治年间就被撤了下来放到库房。王老师记得,乾隆花园改造维修时,屏风宝座被认为属符望阁,“结果我在档案中查到:符望阁的宝座其实在另外一个库房里。”造办处相关档案记录:乾隆三十六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是老太后八十大寿,乾隆在视察母亲寝宫陈设时,对前殿正中的旧屏风不甚满意,于是下令让两淮盐政李质颖制作屏风宝座,缂丝屏心是海屋添筹主题,缂丝和镶竹丝工艺相当精湛,“都是江南最有特色的工艺,立体感强,镶竹丝非常典雅富贵。”乾隆三十六年十月二十八日,提前两个月陈设在寿康宫正殿,祝寿的筹备工作才算进入尾声。

  

王老师感慨,“最兴奋的就是能够把这个原状恢复到乾隆三十六年十月二十八日这一天。”王老师强调,恢复原状不能“随便”,要抓住主题,整个寿康宫便是遵循三个原则进行的恢复,“一个是突出太后之尊,比如宝座屏风,还有就是太后的富有,里面摆放的很多物件都价值连城,第三个就是突出她的长寿,比如所有的匾联都突出乾隆希望自己的母亲长寿。”

养老时没激烈宫斗乾隆生母礼遇最高

《甄嬛传》结尾,乾隆登基,新皇后和妃子来给甄嬛请安,被告知住在景仁宫的皇后去世时,妃子说了一句:“臣妾只知寿康宫,不知景仁宫。”历史上寿康宫本为崇庆皇太后的居所,据说确实也有网友觉得用“甄嬛”之名来代替崇庆皇太后之名欠妥。

  对此,王老师笑称,真实的后宫世界跟影视剧并无关系,“影视剧杜撰的成分更多,其实老太后的生活很平淡,本人也很慈祥,并不是电视剧中看到的那样宫斗激烈。”王老师直言,乾隆皇帝在此处为崇庆皇太后建了太后宫让她住在这,目的就是庆隆尊养,“有重大庆典时出来一下,乾隆皇帝平常每天有时间过来问问安、尽尽孝心,带点好吃好玩的给太后,比如外地进贡来了好东西,第一个想到就是送母亲,太后在这把身体养好了、不生病,身为儿子的乾隆皇帝才能好好工作。”崇庆皇太后也从不干扰乾隆的政务,一心向佛,常常提醒乾隆要注意身体。太后八十寿诞时,乾隆皇帝还将慈宁宫装饰一新,单檐改成了重檐大殿,以尊奉母亲,很是气派。乾隆帝还率家眷、亲王等亲至慈宁宫为母亲祝寿,隆重的庆典做到极致,让母亲享受到史上最高礼遇,当时宫廷画师画下了这一盛况。

  过去皇上一般由养母带大,比起生母自然跟养母关系更亲近,但乾隆皇帝不一样,“他是雍亲王的儿子,出生在宫外,由生母亲手带大的,因此跟亲生母亲感情十分深厚。”乾隆皇帝对崇庆皇太后极其孝顺,老太后对乾隆皇帝十分关心,常嘘寒问暖。有一次乾隆给母亲加封号,太后心疼儿子说别跪时间太长了,你岁数也这么大了。崇庆皇太后住在承德时,乾隆还特意为她修了松鹤斋,“太后去世,乾隆去松鹤斋看到母亲曾经睡过的床,现在空空如也,不禁失声痛哭。”

黄花梨等于清代紫檀木乾隆时猩猩毡原样复原

寿康宫由正殿、中殿、后殿、东西配殿、围房等房屋组成,传说中故宫现存最大的黄花梨家具就在寿康宫。陈设在后殿西次间的黄花梨雕龙大柜,高2.9米,单柜宽1.76米,是根据这个空间特别定制的大柜子,“在清代也就跟紫檀木一样。”王老师看来,这个黄花梨大柜子“还挺有意思”,“外面的锁找不到了,打开里面还有一个抽屉,抽屉里面还有一把锁。”查阅档案得知,当年故宫初建博物院时,工作人员从里面清出来将近余件文物,“像存放在展厅里面的金錾花嵌珠杯盘、碧玺朝珠等宝贝原来都藏在这里。太后拿一把锁在里面锁上,外面还要再锁一道,钥匙估计别在自己腰间随身携带,现在这把钥匙已经找不到了。”

寝宫一般的空间布局,梢间辟为寝室,西梢间就是太后的主卧室,“起床后坐在梳妆台前,宫女给她梳梳头,洗洗脸。”至于次间,王老师解释属于缓冲间,“醒来后神还没恢复过来,坐在次间可以抽抽烟喝喝茶。”虽然相应的图片记录没有,不过从陈设档案中还是能够推测出原本的样貌,“坐垫旁边有手炉、如意、容镜等,炕的两头有炕几,中间是炕桌……这些小物件背后都有出处,尽量恢复原状、恢复这种生活气息。”甚至一种当时荷兰生产的毡子——猩猩毡,也按照乾隆时进行了复原,“清宫的猩猩毡原来是由广东进口的,南方人对此不感兴趣,荷兰商人不运猩猩毡到广东来了。没想到乾隆喜欢,下令粤海关让从荷兰到广东来做生意的商人回去时带些来,这来回就是6年时间。”猩猩毡有黄底红花、红底黄花、黑底黄花等不同种类,铺在炕上的确漂亮,“《红楼梦》贾府小姐们站在雪地里披着的就是这个猩猩毡。”

寿康宫最后方原本是一个戏台,“戏台只有皇帝、太后才有,乾隆专门在这个地方给母亲建了一座戏台。”墙原有门通到后面的化妆间,出化妆间可至院墙门,出了院墙门沿着金水河就到了西华门,“过去唱戏的地位低,他们从西华门进来到戏台,唱完戏沿着原路回去,不准在宫里乱转。故宫的戏台往往都位于宫殿的最后面,为演员进出规划好路线和方向。”王老师坦言,崇庆皇太后去世后,这里逐渐冷落,清末时戏台被废除,原状荡然无存,“戏台改成凹字形的炕,不过后来太后基本也就不到寿康宫来住了。”

慈宁宫篇

慈宁宫

拆除的瓦面

 正殿藻井

空旷透风后殿改佛堂曾是举行大典之地

“慈宁宫现在是以雕塑馆的形式出现,过去主要是为太后举行重大典礼的殿堂以及太后供奉佛堂之地,如今雕塑馆也以佛像文物为主。”慈宁宫建于明嘉靖时期,用故宫博物院器物部研究馆员冯贺军的话说:因章圣皇太后而兴,因慈圣皇太后而神秘,“顺治时对慈宁宫进行了重建,基本上保留了明代的形制,从顺治开始慈宁宫继承明代之制仍为太后宫。”

当年一部《还珠格格》让慈宁宫成了妇孺皆知的“曾经太后居住的地方”。而《甄嬛传》中,皇太后雍正的母亲孝恭仁皇后乌雅氏在此见刚被封为贵人的甄嬛;太后病危,在此道出皇帝多年前为争皇位残害手足,也被皇帝揭开太后与隆科多私情的伤疤……影视剧中常作为“老佛爷”寝宫出现或前朝皇后嫔妃移居的慈宁宫,事实上只有孝庄太后才是名副其实在此“居住”过的皇太后。根据康熙时所绘《皇城宫殿衙署图》,慈宁宫分为前后二殿,前殿不住人,是举办庆典的场所,后殿为寝宫。可乾隆时却有记载:后殿改为了大佛堂。“后殿大佛堂为孝庄所创建,当时的太后已经不在政治生活的中心区了,康熙当时为庆祝孝庄太皇太后74岁大寿还特别铸了一尊四臂观音像。”

冯贺军总结,从某个层面上来说慈宁宫和太和殿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不适宜起居。“太和殿和慈宁宫都相对空旷,寒冷,透风,各方面都不适宜居住。太后搞庆典,比如寿辰、春节、上徽号、进册宝、公主下嫁等,在慈宁宫举行庄严的庆贺仪式。”尤其是太后寿辰的时候,皇帝亲自率众行礼,儿孙、儿媳等人都位列下方,“并与近支皇戚一同彩衣起舞”,十分隆重。成为雕塑馆之前,慈宁宫也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库房,后殿大佛堂里的文物后来运到了洛阳白马寺。虽然不是作为原状陈设展示,但在古建这种特定环境下展示文物,更要谨慎考虑。后殿大佛堂中的壁画都保留了原状,墙壁上的不少残迹甚至都是过去佛堂陈设几案跟墙相接的痕迹,“那些都是历史信息,没有做过多处理,只是做了保守的保护,形成一种特别的展览氛围。”

看展览的同时能感受古建筑完整氛围

慈宁宫雕塑馆包含前殿、东庑、西庑、后面的大佛堂、大佛堂东暖阁以及大佛堂西庑6个展室,余件雕塑文物主要来源是清宫旧藏的佛像等文物,还有成立博物院后,政府调拨、文物征购和接受捐赠等方式充实进来的陶俑、陵墓雕刻、佛像、世俗雕塑等。包括石、铜、铁、金、银、木、漆、泥、陶、瓷、玉等多种材质。“品类比较多,时间跨度比较大。慈宁宫的空间相对分散,院落虽有多平方米,但可用于展示的室内空间只有平方米,而且分为六个并不连贯的空间,展览只能根据慈宁宫建筑的空间特性、雕塑藏品的特点来考量展览形式设计。”

雕塑馆展览形式设计负责人、故宫博物院副研究馆员冯崇利指出,故宫博物院雕塑馆推崇的是“看不到设计的设计”,突出故宫博物院大背景下精美的雕塑文物,同时也客观呈现故宫古建筑厚重的文化面貌。“古建内温湿度难以做到恒定,在设计上对展柜内的小环境的要求很高,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尽可能使柜内环境保持恒定、达到指标,保障文物的安全。”在文物稳固性安全方面,整个展览对抗震做了大量的努力,“考察了国际上最先进的隔震技术,根据文物和空间特性重新做深化设计,雕塑馆内现在大概做了50多套隔震设备,是中国博物馆界相对最先进、最完善的隔震系统。”光环境,也是最大限度地保留住环境氛围,让观众站在空间里看展览的同时依然能很好地感受到古建筑完整的氛围,“保留一定的自然光,恢复光线透过窗纸照射进室内的视觉感受,尽量少遮挡、装饰,可是又不能做得太简单,氛围感还要有,于是做了大量建筑历史光环境的研究。安全低能耗的LED照明系统,采取柜外照明,整个照明系统都是专门为这个展览量身打造的,站在空间里环视一周基本看不到炫光、反光。”冯崇利认为,故宫对于观众最有价值的地方,应该是宫殿建筑群落本身,慈宁宫雕塑馆的设计研究工作前后花费7年多的时间,冯崇利感觉整个实施过程中最困难的就是找到文物、展示和古建筑保护三者之间最好的平衡点,“展示的文物是一方面,但在特定环境下,古建筑可以说是更大的文物,所做的一切努力也是最大限度地保护古建筑空间和文物的完整客观地呈现给观众。”

新报记者吴非

新媒体编辑劳韵霏

新报精华文章导读

大蒜都涨成这样了,天津的饭馆还免费送蒜吗?

批了!天津地铁10号线年开通,这些站点经过你家!

只有天津人看得懂!在天津,友谊的小船是这样翻的

多路探访天津真实菜价,做三菜一汤已经要花这些钱了

天津暂未发现蘸甲醛娃娃菜,正规超市、市场有专业抽检

每日新报公众平台

我们了解天津这座城

点击左下角的“阅读原文”,一秒钟







































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北京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ixingtangren.com/mrxbnr/1189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