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河南之争几时休ldquo公祭黄帝

北京中科白殿疯医院地址 http://www.zggylt.com/m/

黄帝故里花落谁家?“公祭黄帝争夺战”背后的秘密

来源丨秦透社

典礼背后,“黄帝的国家公祭究竟在哪”的问题被再次牵出。虽然陕西从年开始由当地政府主持祭拜黄帝活动,河南则是从年开始举行大规模祭拜,但要厘清纷争远非排出先后顺序这般简单。

“三月三拜轩辕,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肇始春秋,绵延至今。”

对于普通读者而言,“丁酉年皇帝故里拜祖大典”和“丁酉年公祭轩辕黄帝典礼”这两个概念很难区分清楚。

事实上,它们的举办地分别在河南郑州新郑和陕西延安黄陵,两地直线距离超过里。其中,新郑的丁酉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已于3月30日仪式落成,而黄陵的丁酉年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将在4月4日举行。

典礼背后,“黄帝的国家公祭究竟在哪”的问题被再次牵出。虽然陕西从年开始由当地政府主持祭拜黄帝活动,河南则是从年开始举行大规模祭拜,但要厘清纷争远非排出先后顺序这般简单。

庙祭、陵祭此前成争议焦点

早在年9月,陕西黄帝陵一方就和河南新郑黄帝故里一方因为祭拜黄帝的问题吵了起来。

先是年9月7日,《光明日报》刊发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许嘉璐在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和河南省政协联合主办的“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与国家文化建设”专家研讨会上的发言。许嘉璐在发言时称,应该“把拜祭黄帝上升为国祭”,而“历代对黄帝对先祖是‘拜庙不拜陵’”,所以国祭黄帝的地点应该在河南新郑黄帝故里。

随后,9月10日,现任西安市副市长、西北大学原校长、历史学者方光华在大公报陕西办事处网站“大公报西部商务网”上刊发的反驳文章《对黄帝的国家祭典到底应该在哪里》,称“历代对黄帝陵寝是祭拜的”,并且庙祭也不是在河南新郑,而是在“中央设立历代帝王庙并对其进行祭祀”。

方光华在文中称,根据许嘉璐“历代对黄帝对先祖是‘拜庙不拜陵’”的观点,庙祭比陵祭重要,而陕西黄陵县只有黄帝的陵寝,没有黄帝的宗庙,在这里的拜祭就无关紧要了。但这个主张经不起历史事实的推敲。

许嘉璐在发言稿中说:“(我国)缺乏整个民族文化公认的标记和符号。在国家层面,有塑造整个民族公认的标记和符号的需要,有把拜祭黄帝上升为国家祭祀的必要性。”

方光华则认为,其实这个“整个民族文化公认的标记和符号”早就有了。

方光华在文中解释说,“辛亥革命时期,当时的先进爱国者寻求民族文化的象征,一致认为黄帝就是民族的旗帜。抗日战争爆发前夕,年4月5日清明节,国共两党共祭黄帝陵,宣示共同抗御外侮的坚强决心,毛泽东亲自撰写祭文。新中国成立以后,除-年、-年公祭活动有所中断以外,历年都有对黄帝陵的祭祀。年以来,黄帝陵祭典每年都有国家领导人出席,今天的黄帝陵祭典已经成为当代中华民族最高的祭典。”

从皇统到国统:黄帝真的存在吗?

今天中国人普遍以炎黄子孙自居,黄帝在人们心目中无疑是具有始祖的意味,但实际上,这种观念其实是在晚清民国才逐渐建立起来的。

《史记》曰: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荐绅先生难言之。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他的身份证,看起来似乎不太合格。在史学界,有没有黄帝陵,甚至有没有黄帝这个人,一直都是悬案,历来争论颇多,有史学家认为确有其人,也有不少人认为黄帝是“发明”出来的,但直到目前为止,尚没有考古发现能佐证各家观点。

那么,究竟有没有黄帝这个人?南开大学历史学教授孙立群表示,黄帝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祖先,但在历史学界一直有争论,一派认为黄帝源于远古先民的英雄崇拜,以及中国人的祖先崇拜,是造神运动造出来的,把种种能力加于黄帝一身,才有这么一个共同的祖先。

历史学家孙隆基在《历史的经线》中,指出黄帝是近代人工产品,因孔子只谈尧舜,梁启超便把黄帝抬进正统学界,这样中国文明就有了年以上的历史,比希腊长。此外,当时有法国学者猜测黄帝来自中亚,梁启超认为这可以证明国人也具有征服者的血脉,可以此自强。

以顾颉刚为代表的“古史辩”运动中,曾经全盘否定黄帝的存在,顾颉刚的“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观”认为:时代愈后,传说的古史期愈长,西周人们心中最古的人是禹,春秋时人们心中最古的是尧舜,战国时有了黄帝神农,秦朝便出现了三皇,而到汉便有了盘古。

迄今为止,关于黄帝最详细的资料是司马迁所著《史记》的第一篇《五帝本纪》。据记载,黄帝大约生于公元前三千年左右,但不合逻辑处甚多,历代学者将此章看成是传说。

此前的文献中,有“黄帝”字样的记载有《易经》、《国语》、《庄子》等书,然而这些书距离黄帝时代差不多二千年,且尚未完全破译的甲骨文距黄帝时代也有一千六七百年,其中已经破译的文字中并无关于黄帝的记载。

尽管战国时代已有黄帝,但在战国之后的漫长历史中,黄帝的地位并不高,是列强入侵激发起民族主义情感,才把黄帝推上神坛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深刻的民族危机使得黄帝开始“飞入寻常百姓家”,逐渐被论述为中华民族的祖先,开始被转化为民族认同的历史符号。当时为了反对满清统治,革命派将满洲人排除在了中华民族和黄帝子孙这样的话语体系。而立宪派因为并不反对满清统治,则认为“四万万人皆出自黄帝”。

但在排满呼声高涨的话语背景下,出现了同盟会成员祭祀黄帝陵的行为。年,同盟会陕西分会召开秘密会议,讨论贯彻同盟会纲领,,决定重阳节祭扫黄帝陵,表示复兴中华民族的决心。

待辛亥革命后,掌握了中国政权的革命派却在理论上归顺了立宪派的民族话语,提倡“五族共和”。此时,中华民族已不再是种族的而是文化、认同、政治的。抗日战争的一致对外要求,更是使得黄帝成为全中国人民团结的符号,这也是当时致祭黄帝形成热潮的历史原因。

祭祀经济带热“认祖归宗”

文化本来应是包容的,多地共同祭祀未尝不可。不过,祭祀黄帝的争议点在于,陕西有黄帝陵,河南有黄帝庙;陕西是其墓地所在,而河南有其故里所处。从汉字本义上讲,陵是指帝王的墓地;庙是指供奉祖先的地方。陵也好,庙也罢,都是可以进行祭祀活动的地方。因此,两地分别对黄帝进行祭祀,也都有理有据,没有必要争个你死我活。

说到底,当下的有些祭祀活动有些变味儿,变成借助于经济搭台、文化唱戏,继而在此基础上形成一种旅游资源。在某种程度上讲,两地之间的竞争,本质上是在争夺以黄帝为文化代表符号的旅游资源,两地都想对这种资源进行垄断。

《北方新报》报道显示,陕西省的黄帝陵年恢复公祭典礼后,规模一年比一年大,祭祖程式一年比一年规范,景区建设一年比一年好,祭祀经济已经成为陕西省旅游的金字招牌。

另据河南新郑市政府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eirixinbaoa.com/mrxbnr/2156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