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网信天津”可以订阅!
IT时代科技进步眼花缭乱,互联网花样应接不暇。有调侃说:在深圳一家饭馆,邻桌哥几个前年谈的是大数据、云计算,去年换成了AR、VR,今年再去,全在聊AI人工智能了。概念多,玩法就多,企业和产品也跟着多,可这样一来,事儿也多了。
近期的几档子事,着实让用户和企业一起闹心。先是三星年度旗舰Note7变身Boom7,电池说不定啥时候就自燃或爆炸了。好家伙,这手机咱揣兜里是当个工具的,不是听动静的!好在,三星公司反思错误还算有点诚意,在全球把Note7产品全线召回。可有的用户就是不信邪,就是不交回退款或更换别款,为此,三星公司采取了一种近乎惨烈的办法:发布被称为死亡固件的系统升级,用户升级后手机或者断网或者无法充电。这种自杀式召回,咱也算是头一回见。
移动终端的电池风险隐患一直都有,只不过这次三星Note7的电池事故概率明显较高。这种动不动就Boom的情况,属于物理层面的安全威胁,一般产生自硬件设计或品控,虽然问题并非源自厂商的主观故意,但终端数量的庞大,决定了这将是人们数字化生活的一大不安全因素。
如果说物理层面的危险总体来说还算可控,那么信息或数据层面的威胁则已经成了笼罩人们生活的一片不散的阴云了。“双12”前,有报道称从京东泄露的12个G的用户信息正在黑市交易,涉及数千万条用户资料,都是姓名、电话、住址等极为隐私的信息。京东发布消息称泄露的资料源自年的一个系统漏洞,当时已经修复,并建议用户及时修改登录密码。数日后,有纸媒报道称某电力系统为推广APP,各地分公司在淘宝上联系店铺绑定用电户资料,这样达千万条的用户姓名住址等私密信息流入淘宝。不少用电户惊呼,原来自己在裸奔。
互联网已经成为个人信息泄露的重灾区,每年成千上万用户因信息泄露而遭遇诈骗或骚扰。记得乔布斯有个著名的论断,大意是云时代最大的特点,就是用户把数据或信息放在所信任的公司服务器上,随用随取。可用户信任了互联网公司,而个人数据或隐私信息却总是被置于风险中。泄露的途径,一是企业出了内鬼,二是黑客从外部攻入。说起来,这第一种途径是防不胜防的,咱们只有祈求企业加强人员教育和监管,或者加大法律惩处力度,让黑手不敢妄动;而对于黑客式犯罪分子的入侵,互联网企业应该不断把自身系统大厦建造得越来越牢固,及时封堵漏洞。毕竟,IT互联网时代,安全感才是存在感的基础。
来源:天津网-每日新报
相关阅读:
网络安全法获高票通过 明确加强个人信息保护
“云”上的隐私,会满天飞吗?(附保护隐私小贴士)
网信天津
jin
长按识别儿童会患白癜风北京看白癜风效果好专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