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每日新报》时空穿越主题夏令营正式开营啦!首站抵达“文化时空”,穿梭千年的民俗技艺带着古老中国的文化味儿,鲜活地呈现在了孩子们的面前。民俗大师的庐山真面目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潜心钻研烙画葫芦技艺的赵伟老师和痴迷泥塑艺术近四十年的陈文君老师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大师级人物。传统文化的魅力最大值对于老天津卫来说,捏泥人、画葫芦是自小就在记忆里的乐趣。但对于如今这一代孩子来说,它们却没有手机、IPAD亲切了。传统文化正在离孩子们越来越远,这是这些民俗大师最不愿意看到的。泥塑大师陈文君老师,凭借着对泥塑手艺的痴迷和热爱,用近40年的时间打磨出古朴、厚重、夸张又写实的创作风格。或笑或怒的人物形象,活灵活现的动物百态,激发了孩子们对泥塑的极大兴趣。普普通通一块泥,平平常常两只手,孩子们亲眼见证了它从无到有的神奇蜕变,更通过陈文君老师的手重新认识了泥塑艺术,跃跃欲试地亲手制作出自己人生中第一件泥塑作品,这也许就是泥塑艺术的动人魅力。葫芦庐主赵伟老师亦是如此。在他的手中,大大小小的葫芦仿佛诉说着中华民族厚重的历史文化,葫芦上栩栩如生的图案呼之欲出,似乎带领孩子们游历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变迁。从简单的烙画线条,到构思花纹图案,孩子们在小小的葫芦身上找到了创作的乐趣,从未有过的文化体验仿佛为他们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别让我们的下一代,忘记这样的民俗文化!时光荏苒,物质生活的变迁和精神世界的重建,让如今的中国人有了更丰富、更新奇、更多样化的文化体验。时代的脚步见证了我们的成长与发展,却也让许多人丢失了对传统文化的敬畏和传承。在这些朝气蓬勃的孩子们身上,网络文化和电子科技已经落下了厚重的一笔,而属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烙印正在渐渐淡去,他们并不是对民俗艺术不感兴趣,而是缺少这样的文化氛围。有多少精巧的民俗技艺已濒临失传,有多少中华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被他人掠夺,有多少年轻人再没听说过那些祖辈口中的“古法”……别让我们的传统艺术只能倚靠那些古稀老人的双手呈现,别让我们的下一代忘记这样的民俗文化。作品展示接下来我们还会体验中欧时空:高雅运动FencingCulture
未来时空:废旧钢铁的RobotMaster
任务时空:植物世界的AdventureTime
中华时空: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手工毛猴、扎染)
如果你错过了第一期没关系!我们第二期见!《每日新报》时空穿越主题夏令营第二期活动预告活动时间:7月26—31日集合地点:天津日报大厦咨询(闫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