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第二十五中学新高考新校园新辉煌每

新校园设计图作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市级重点中学天津市第二十五中学30余年来探索与实践“学科德育”办学特色。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如何将“学科德育”这一办学特色的实践经验与教育综合改革的实践任务相结合?第二十五中学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凭借德高业精的师资队伍、科学严谨的教育教学管理,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提升,教育教学成绩屡创新高。与此同时,学校立足课堂、课程、教育教学、生涯规划、师资建设和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全面发力,将学科德育的精神内涵贯穿于学校管理的各个维度,并在新校舍的改扩建工程过程中,探索学校办学品质的进一步升级。立足课程、课堂、教学管理创新实践围绕师资建设、生涯规划、信息化建设全面发力在课程建设方面,学校通过“校本课程体系构建、自主选学培养个性专长、引入社会资源的多元课程”这三个关键环节,使“学科德育”育人目标融入其中:首先,学校在合理规划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基础上,构建了“明理笃行”校本课程体系,围绕“崇德、尚文、励志、图新”校训命名设立了倾向于人文底蕴、价值导向的崇德尚礼课程群;倾向于科学精神、学科知识的尚文明理课程群;倾向于健康体魄、心智宽广的励志修身课程群和倾向于实践创新、责任担当的图新笃行课程群4大门类,17个学习领域84门校本课程,以专兼教师相结合的方式确保实施,以校内外专家组评议的方式确保课程标准,以学生、教师、学校三个维度的评价确保课程质量;其次,借助“云桥”、电子班牌、多媒体教学设备等教育信息化成果的支撑,实现学生自主选学,选课走班,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学有专长。校外社会实践基地走进高校在南开区教育局大力支持下,学校还建立了以驻津高校(天大、南大、财大、美院、工大、师大、民航、体育大学、城建、商大、理工),实践基地(滨海新区各大企业以及计量博物馆、市档案馆、周邓纪念馆)等为载体的校外实践课程基地,以固定时间、自主选学、多元评价的方式打造学校与社会相融合的广义课程体系。课堂建设方面,学校聚焦“明理笃行”学科课堂教学模式,深化“学科德育”学科课堂教学主阵地。构建了以“明理悟道”为核心,融“学、思、行”为一体的学科课堂教学模式。“明理笃行”课堂教学模式可概括为“三层五步”,即:划分为“发现问题——探究解决——拓展应用”三个层级,和“博学——触思——明理——悟道——笃行”五个环节步骤。围绕教学目标的三个层级,针对学科特点和课型特点可以灵活组合运用五个环节步骤进行课堂教学实践,并围绕教师和学生两主线进行教学模式亚结构的规划设计。与此同时,聚焦“一体两翼三结合四支点”的校本教研提升战略,将教研定义为学校层面的头脑风暴,深化“学科德育”课堂教学目标的重要举措和关键要素。教育教学管理方面,学校坚持打造并完善“2+2”教学管理模式——以一名教学主任、一名德育主任以及两名年级组长为人员配备的这一模式,通过教学与德育工作的密切配合、主任与年级组长的引领与带动,实现精细化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学校自主开发“云桥”网络学习社区,搭建起学生即时学习、通往知识殿堂的桥梁,搭建起家校沟通、即时互动的桥梁,搭建起学校职能部门、教师间管理数据互通的桥梁。互动形成的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习成为一种愉快的心路历程体验。年,第二十五中学《“云桥”——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助力学生成就梦想》被推选为—年度全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典型案例。学生生涯规划方面,第二十五中学通过践行“互联网+双导师制”,作为指导学生生涯规划的重要手段。所谓“双导师制”,即为每位学生配备一名校内导师和一名校外高校导师。学校从党委书记、校长到班主任、任课教师全员担任校内导师。校内导师上岗前,历经高中综合改革政策、NCDA国际生涯规划师以及校本综合改革政策等三轮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双导师制”的另外一环,由本市知名高校招生办主任和高校生涯规划教师担任“校外导师”。与天津众高校建立导师合作机制年4月10日,学校与天津商业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天津财经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天津城建大学、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中国民航大学、天津理工大学等高校建立了导师合作机制,邀请高校领导、教师、大学生走进学校和班级,与学生进行“零距离”接触。对外交流校园运动会所谓“互联网+”,就是借助“云桥”的优势与潜能,为导师、家长、学生搭建互动空间,三方随时随地沟通,随时随需地指导。围绕规范教育、创新进取、大学游历、企业考察四大方面,学校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课程与义工志愿服务活动,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开阔视野,提升学生综合素养。英语学科专家座谈会现场,李春梅书记、王洋副校长参与讨论。数学学科专家座谈会现场,李忠益校长参与讨论。物理学科专家座谈会现场,刘刚主任、石敬华主任参与讨论。师资建设方面,学校于年提出“人才培养提升工程”:借助市、区教研员,天津师范大学专家学者的优势资源,在学校内部深挖潜力,发挥优秀凝聚、辐射、指导、智囊和先驱作用,促进青年、骨干教师有效成长,推动整体教师队伍建设。“为进一步彰显学校名师的辐射和引领作用,学校还为特级教师肖峰成立“名师工作室”。三年的实践过程中,“人才培养提升工程”已逐步延展到跨学科、跨学段领域,使第二十五中学培养的名师能够成为支撑学校人才队伍建设的强力保障和有效途径。新校舍软硬件条件进一步升级深入探索“和合教学文化”创建校园文化共同体如今,第二十五中学灵隐道校区改扩建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预计年,一座拥有深厚文化内涵和现代化设施完备的新校舍将投入使用。可以说,随着办学思路的扩展与延伸,“第三空间”“创新工坊”和“创客实验室”等一系列硬件设施的陆续投入使用,第二十五中学新校舍软硬件条件将进一步升级,满足更多教育教学与学生发展的创新需要。面对新课改的内在需要以及多元教学文化的的融合需求,第二十五中学在传承30余年学科德育特色的基础上,深入探索“和合教学文化”,创建校园文化共同体。所谓“和合”思想,就是指在承认不同事物的差异的前提下,把彼此的不同统一于一个相互依存的和合体中,并吸取各个事物的优点,使之达到最佳组合,由此促进新事物的产生。可以说“和合”思想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所在,是被高度认同的人文精神。“和合教学文化”就是面对多元教学文化的融合需要,生成一种整体性,尊重差异,和而不同、和合而生的师生的教学方式。它与多元化的教学文化精神相契合,主张科学与人文和谐均衡,融合多种教学文化精髓。记者了解到,“第三空间”是美国社会学家雷欧登伯格提出的一个概念,相对于居住、工作的第二空间而言,引入一个放松、交际、思考的场所。第二十五中学将“第三空间”这一概念引入校园,意义更加深远:“第三空间”的打造,是紧紧围绕“育人”这一核心目标,在教室外走廊处构造一个集自由交流、无拘束学习、体闲放松、师生互动、人际交往等多功能的共享空间。在这里,学生们可以得到休息与放松,并让学习在无声中发生。“第三空间”师生交流更加和谐轻松,体现了极强的人文关怀。“创意工坊”也将是第二十五中学新校舍的亮点之一。根据计划,“创意工坊”将包含“艺术创新实践区”“科技创新实验区”与“数字化体验活动中心”三大活动区域。其中“艺术创新实践区”将在继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先进的美术教育理念,把剪贴、编织、泥塑、雕刻等多种表现形式融入课程体系之中,通过“纸艺术、陶艺雕塑、创意木工、旧物改造、绘画与材料”等多方面教学内容,丰富了学生们的审美活动体验、培养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在“创意工坊”,教师引导学生们自主体验、自主探究、自主创作,实现从知识学习到技能掌握,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创新的深刻转变。此外,第二十五中学新校舍还将按照教育生态学的原理,将整个学校打造成为一个“创客实验室”概念,以此培养学生全面的科学素养等多元环境体系。天津市第二十五中学校长李忠益表示,学校将进一步挖掘“学科德育”的宝贵经验,构建符合新课改需要的教学文化场,通过教学文化信息场,教学文化心理场,教学文化情感场的深入实践,传播教学文化的真善美,构建一个自在、自律、自为的校园教学文化氛围,回归对学生的生活世界、生命世界与精神世界的人文关怀,以爱的智慧召唤师生心灵与心灵的交流,灵魂与灵魂的碰撞,精神与精神的沟通,培养学生成为性情通达、才智清朗的创新人才。天津市第二十五中学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eirixinbaoa.com/mrxbrc/2669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