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出行防骗手册购物篇

十·一快乐!购物开始!

实体店、电商、代购等各种促销活动接踵而至:来吧,宝宝们,不要光顾着出去浪,来我这里浪一浪!打折、返券、抽奖、赠品……一切应有尽有然而,这些形式看上去很吸引人的节日购物消费宣传,却套路重重,一不留神就杀你个回马枪。

十·一出行防骗手册:购物篇实体店

★算不清的折扣

满返50、买一送一……商场中的促销手段可谓是花样繁多,但细数起来会发现,这些促销手段总会给消费者带来视觉刺激和心理作用,但真正的优惠力度有时并不那么“美”。

比如,满返50,从表面看,是打5折,但其实是花元买了元的东西,打6.7折,以此类推,满返其实并没有想象得那样实惠,而且有的返券等同于虚设。上个月中秋假期,盐城的章女士到某商场购物,买了元东西。根据满0返的活动规则,得到了0元优惠券。但是,当她拿着优惠券准备买衣服时,多家专柜销售人员告诉她,品牌不参加商场活动,不能使用代金券。

对此,工商部门提醒,国庆黄金周期间,仍然会有很多商家推出返券优惠,消费者在购买东西时,一定要注意返券购物的使用条件。比如有的商品只能用一张代金券,有的代金券有时间限制。另外,在购物时尽量选择优惠力度比较明确的直接打折商品。

★甩不掉的积分消费

某些商场往往打出“双倍积分”、“3倍积分”等积分促销手段,年末时将积分换成礼品,进行清零。但目前商场组织积分换礼的时限都非常短,而礼品则是通过个别礼品博人眼球,因数量有限,多数消费者最终拿到的却是自己不想得到的礼品。

重庆的徐婆婆曾在年带着自己积攒一年的积分卡高高兴兴到解放碑商场兑换礼品,可商场人员却告诉她,她的分积分,只能换取拖帕、机械称,插线板、煲汤锅、45元的可抵快餐券。失望的徐婆婆最终只选了一把拖帕。

有时,消费者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礼品,为了攒更高的积分,不得不再次购买商品凑积分。积分换礼成为商家刺激消费的手段。

积分的数字都是用钱累积出来的,消费者一定要理智对待积分,千万别为凑够积分换到礼品而去买一些并不实用的商品,陷入积分怪圈。

★不退不换的特价或清仓货

““清仓特价,不退不换!”、“打折处理,一律不退不换!”消费者对此类声明可谓司空见惯,甚至大多数消费者也持认可态度。

今年8月,山东青岛市民于女士在李沧一大型商场内买了一双运动鞋,原价元,清仓价元。等到于女士回家后试穿时才发现鞋帮和鞋底接缝的地方有一小块已经开胶,于女士再次来到商场,要求更换一双。不料,商场以该款鞋是清仓处理品为由,拒绝退换。李沧区市场监管局称,该规定无效!经过监管所工作人员的调解,该商场为于女士更换了一双鞋。

一般有些商家会以“特价商品不退不换”拒绝履行正常的“三包”,使得消费者错误地认为特价商品出现质量问题是不能退换的,但特价商品也享有与正价商品同样的“三包”。只有经营者明确告知消费者该商品为处理品、等外品并表明原因时,商家也将不再承担“三包”义务。

★买一条皮裤送一条披肩,这能叫“买一送一”吗?

厦门的陈小姐在某大型商场看到有家店里写着“全场买一送一”,于是买了一件促销的保暖皮裤,价格元,然而买单时收银员却说,“买一送一”的赠品是一条披肩,而不是陈小姐所理解的一模一样的皮裤。

陈小姐认为商家故意混淆概念,要求商家履行“买一送一”的承诺,并向投诉。执法人员指出,该店标明“买一送一”,却未标明赠送的是什么产品,模棱两可的广告词误导了消费者。

“对于这类“买一送一”的销售方式,消费者最好货比三家,看看别家同类产品的售价是多少,是否实惠,赠品是否享受三包。别误以为捡了便宜实则吃亏。

★不开发票给你打对折

张女士日前在长春市大型商场购买了一套特价橱柜,当时商家表示原价2万元的橱柜特价后仅需元,因此无法开具发票,如果张女士有报销需求那么可自行交税开具。由于从事法律工作,张女士并没有上当。

“首先,为消费者出具发票,是商场的法定义务。开发票与打不打折没有关系,要发票就不打折的说法是不合法的。其次,有些违规商家往往以没有发票为借口,要求消费者日后再取,以避开“七日内退换货”等规定;还有一些商家在发票上不填物品名而以一些字母或代码代替,一旦出现问题消费者无法举证;第三,以购销合同或专柜信誉卡等代替发票的行为消费者也应重视,因为一旦经营者撤柜,商场则称是私下交易,与商场无关。网购

国庆假期面对各大景区的人山人海和高速路上拥挤的车队,相信有很大一部分人甘愿宅在家里,既然不出游不上班,咱就休闲到底,足不出户来个痛痛快快地网购吧!不过,在网购之前,千万小心陷阱:

★商品“先涨后降”

此前工商总局已经严令禁止,然而总会有一些店家冒天下之不韪,在节日前期将价格售价进行上调,然后再通过折扣、促销、返券等活动利诱消费者进行购买。这是目前电商促销最常使用的手法,原因很简答:简单+好用。

想买的物品可以先收藏,然后与之前进行认真对比看是否真的降了价。再者,也可以通过搜索“同类商品”货比三家,若有条件的话也可以先去商场探个风,让心里有底。

★老款“新买”或劣质倾销

在促销期间店家往往打出超低价吸引消费者购买,实则是为了将自己的库存清空。另外,还有以没有货作为托词做到不赔钱,如果您与服务人员进行交涉往往会得到其他产品的推荐,这种做法虽是宣传手段,却对消费者造成了欺骗。

既然是促销打折,为的就是省钱,省不到钱不如选择其他时间段购买。一些店家会利用消费者对出品时间段不关心的心理进行清货处理,或者该批服装属于残次品,正好以促销降价的名义出售,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的劣质倾销。一定要在购买之前查问清楚,做到有目的下单。

★秒杀只是个“传说”

“高性价比”的秒杀活动会让很多人蠢蠢欲动,然而这种“天上掉馅饼”的事,未必靠谱。比如一元抢下来的商品,却发现运费要50元,远远超标;还有秒杀商品居然不实行三包,没有质量保证。另外,有些无良商家放出了秒杀信息之后会在后台自己进行操作,将秒杀产品自己买掉,给用户以抢光的假象;就算商家老实的提供了秒杀商品,黄牛们也会用秒杀软件不断刷新链接造成同一时刻的网络拥堵。

“想清楚,秒杀的商品是否是自己需要的;浪费时间刷屏和等待是否值得;对于秒杀的商品是否有附加条件一定要看清楚。秒杀活动如果只是一两台产品那您就可以不用考虑了,基本上商家有诚意的秒杀活动会拿出一定数量出来;秒杀过程中如果出现网络假死先不要着急刷新网页,等待一段时间看看也许会有奇迹发生;最后,您最好有一个无敌的网络。

★以退款为由发送链接

骗子通过一些非法渠道获取您网上购物的信息,假冒电商客服,以您在网上购买的商品存在问题需要退款为由,发送退款链接(实际为钓鱼链接),让您填写银行卡卡号、密码等信息,盗用您的银行卡账户。

在购买过程中,买家和卖家充分沟通非常必要,不过,买家坚决不要从他人提供的网址链接进入购买。当不确定对方发送的付款网页是否安全时,可以先在登录框内连续多次输入错误的用户名和密码,如果此时还可以登录成功,说明该网站可能套取你的密码。

其实,网购陷阱不仅仅上述列举的那些案例,或许他们只是冰山一角。作为普通消费者,倘若真的中招,网购被骗,那么我们必须懂得维护自身的权益,勇敢地进行维权:

●向网站投诉。向网站提供假冒伪劣产品照片、聊天记录、交易记录等相关记录,进行投诉或举报。有刑事犯罪嫌疑的,各个大型购物网站还将向公安机关及时反映情况。

●在网上报案。如果一旦遇到网购诈骗,应及时向公安部门报案,为避免更多消费者上当受骗,已受骗的消费者要及时向公安部门报案,请求公安部门去查封网站和骗子的手机电话及银行账号。

●向消费者协会投诉。与普通商品一样,网上购物的商品发生消费纠纷,也可向省、市消协投诉。维权热线.对于网上购物存在的风险,工作人员提醒消费者,要尽量索取购物凭证或保存交易协议(包括电子版)等相关证据,网上购物的实际经销商大多数是外地公司,收货时要留意查看票据的公章。

每逢十·一黄金周都会掀起购物狂潮。不管线上线下,我们在享受血拼购物快感的同时,不要盲从轻信,不因促销低价盲目购买,保持警醒的头脑,理性消费。

编辑:韩健

整合:盐城网、中国时尚品牌网、华龙网、齐鲁壹点、包头日报、厦门晚报、







































北京治疗白癜风费是多少钱
头部白癜风怎么治疗最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eirixinbaoa.com/mrxbys/1180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