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道歉”似乎成了娱乐圈的关键词。在这个“道歉”的大军中,先是有了“吸毒队”,然后是“嫖娼队”,再次是“出轨队”,近而蔓延到了“作品队”。在东方卫视播出的《欢乐喜剧人》中,贾玲在出演的小品中将花木兰塑造成一个贪生怕死的形象,中国木兰文化研究中心刊发公开信,要求贾玲及剧组道歉。在舆论一片热议中,7月8日傍晚贾玲发表名为《辜负大家,对不起!》的长微博致歉,表示“花木兰是受人尊敬的巾帼英雄,显然拿她来演绎成一个喜剧作品是不合时宜的,也是有违公众审美习惯的。艺术无涯,传统有界!”
然后,中道协权益保护委员会主任孟崇然道长向导演陈凯歌提出谴责声明,称陈凯歌执导的电影《道士下山》肆意丑化道教、道士形象,违反多项政策法规,要求立即停播《道士下山》,并要求陈凯歌、电影制片方对道教界向社会做出公开道歉、消除影响。
据中国日报报道,中国道协会已出现澄清,称对于《道士下山》的谴责声明非中国道协发出。然而这一封由“道扬天下”这一认证为丹东市道教协会的
穆锴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木兰本名穆兰,“花”是后人加的姓,穆是鲜卑人的姓,约出生在公元前42年的河南地,属今日的鄂尔多斯。
穆锴介绍说,自己之所以认为木兰的真名为穆兰,源于历史学家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一书中已对家喻户晓的《木兰辞》给予肯定,认为该诗内容是真实的。据此,他从该诗的“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考证出木兰是北魏大将穆崇的族人,其替父从军则是参加北魏对阴山之北柔然的战争。
记者了解到,关于花木兰的身世自古多有考证,有姓魏、姓朱、姓花之说,而在穆锴看来,木兰本名为穆兰是最接近真实历史的,他坚称,那个对着门在织布的木兰,确实是北魏大将穆崇的族人。他同时认为,穆姓作为一个并不多见的姓氏,在历史上曾经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特别是在北魏时代,没有鲜卑穆氏就没有北魏迅速崛起,没有北魏的崛起就没有繁荣的盛唐时代。(完)
内蒙古学者:花木兰非汉人是隋朝时期的突厥人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史志办杨玉铭根据民国年间编纂《绥远通志稿》,并查阅汉魏至隋唐有关征战的记载,对照《木兰诗》记述的古地名考证现地名,认为花木兰为隋代胜州属地突厥族人,即今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境人。
本文摘自《内蒙古晨报》年0月4日第0版作者:张昊文
原题为:花木兰是鄂尔多斯准格尔旗人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这是记述了中国古代女英雄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传奇故事的《木兰诗》,然而这么多年,花木兰到底是哪儿的人却有很多争议。
日前,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史志办杨玉铭根据民国年间编纂《绥远通志稿》,并查阅汉魏至隋唐有关征战的记载,对照《木兰诗》记述的古地名考证现地名,认为花木兰为隋代胜州属地突厥族人,即今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境人。
出生地众说纷纭
由于花木兰其人其事正史记载不详,所以其生卒年和故里有很大争议。那么花木兰到底是哪里人?
陕西人说她是延安人,湖北人说她是黄陂人,安徽人说她是亳州人,河南人说她是商丘虞城县人。内蒙古人说她是盛乐人(今呼市和林格尔)和包头人,河北人说她是完县人……
木兰为准格尔旗人之证据
杨玉铭说,在《隋书》和《资治通鉴》中记载突厥启民可汗的驻牧地在“胜、夏二州之间,东西至河,南北四百里”。书中记载的胜州在今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北境,东西至河,即黄河,突厥启民可汗驻牧地就在黄河最大一湾内。而胜州东、北两面距黄河更近,所以花木兰才能“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渡河东行约百里有“黑水”,即今呼和浩特的大黑河,《木兰诗》有的版本为“黑山”,即杀虎山,在呼和浩特东南百里,也是东征必经的要道;继续东行至“燕山”,是隋将韦云起讨伐契丹的战场。因此木兰才能“旦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从木兰行军的地理方位考证,杨玉铭推断出木兰的家乡在胜州附近启民可汗所属牧地,木兰买鞍马鞭辔之城有东、南、西、北四市,便是隋朝设置的胜州城,今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北的十二连城古城遗址。当年人口众多、市井繁华,盛极一时。《木兰诗》后文“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也说明木兰的家在胜州城内。至于诗中开篇的“机杼声”,再次验证了木兰的家离胜州城不远,突厥人的游牧生产方式因胜州城汉族人的影响逐步汉化了。
家乡之争实是利益之争
由于文化落后,游牧民族留下的典籍少得可怜。杨玉铭无法找到可以佐证互见的实物。尽管如此,他依然坚持自己的推断,花木兰就是隋胜州启民可汗所属突厥女子。隋炀帝大业初年(公元年),启民可汗点兵助隋炀帝讨伐契丹,花木兰代父从军。平定契丹后,跟随炀帝征伐高丽。大业十年(公元64年),高丽投降才班师回朝,花木兰不受策勋之赏,退伍回乡,与家人团聚。
杨玉铭指出,随着木兰的地域历史文化价值逐步显现,人们纷纷引经据典、建庙立碑,用木兰的芳名为故里增光添彩。目前,已有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河北省完县、陕西省延安市等地,借木兰故里之名开发旅游文化产业。花木兰家乡地之争,就是对经济符号的争夺。谁拥有了花木兰这个经济符号,就拥有经济效益发展的名片。木兰故里最终能花落谁家,有待后来人进一步考证。
(来源:掌上内蒙古)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间医院疗效最好北京白癜风中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