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与刑罚:我国当代死刑社会态度调查的实证分析刘春花
目次
引言
一、“多与少的比较”:死刑存废之社会态度的实证调查
(一)国内学界对死刑的社会态度抽样调查
(二)国内网络媒体对死刑的社会态度调查
(三)中外学术机构联合对死刑的社会态度调查
二、“生与死的喧哗”:死刑适用之大众舆论的个案调查
(一)大众舆论主张适用死刑的典型案例
(二)大众舆论主张免予死刑的典型案例
三、“阿喀琉斯之踵”:死刑社会态度的变化规律与特征
(一)民众整体对死刑的高支持度有所下降,对废除死刑有一定心理预期
(二)民众对个案适用死刑的意见存在冲突,裁判对民意的引入有风险
(三)死刑民意的弹性很大,随着死刑知识和核心价值观的变化而变化
(四)民意对死刑判决结果的影响是间接性的,而且影响程度有限
四、“出死入生”:民意测量、民意导入与民意提升的三部曲
(一)对死刑的社会态度调查应提升科学性和确保持续性
(二)对死刑个案的民意建立合理的导入机制、降低判决风险
(三)遵循大众心理变化规律进行死刑启蒙以革除死刑迷信
五、结语
引言
清末以降,在我国死刑存废之理论研讨中,民众力挺死刑成为主张死刑存置论的首要理由,司法实践亦不缺以民愤为适用死刑之由的判决。最近通过的《刑法修正案九》继《刑法修正案八》再一次大力削减死刑罪名数量,也再一次将死刑存废话题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俗话说“得民心者得天下”,重视“民意”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传统,也是近代和当代社会发展民主的要求。同时,法律只有被公众认可和信仰才能“落地生根”,裁判只有被公众接受和信任才能“掷地有声”。因此,对死刑的社会态度进行一般和个案的调查分析对于死刑改革的方向和步调把握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多与少的比较”:死刑存废之社会态度的实证调查
年著名的网络虚拟社区——天涯论坛上竟然出现了民间版的《国际反废除死刑运动宣言》[]。那么,我国死刑民意是否确实处于“人人喊杀”(支持死刑)的状态?我国社会大众对于死刑的态度究竟如何,学界内外对此非常关心,也做了许多调查。最早的一次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于0世纪90年代末开展的死刑民意测验,死刑的社会支持度高达96%以上。[]作为国内首次死刑民意调查,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不过由于当时抽样方法不明,问卷仅设计了一个问题,是关于一般意义上的死刑态度,不够精细,且正值国内开展第二次“严打”运动期间,因此调查显示民众高度支持死刑的结论并未出乎学界意料之外,但这个结果也只能代表当时社会的死刑态度,对于着眼长远的死刑存废改革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参考意义有限。进入世纪后,学界陆续出现新的死刑民意调查。
(一)国内学界对死刑的社会态度抽样调查
年3月,西北政法学院贾宇教授组织了对法学、非法学专业名本科生的问卷调查,问卷内容涉及刑罚制度现状与趋势、死刑的作用、死刑存废、国家是否应该公布死刑执行情况等40个问题。结果有33.4%的人认为我国现行刑法中死刑条款数量“过多/多”,有4.%的人赞同废除死刑。[3]相较于国内首次死刑民意测验,本次调查的问卷设计更为细致、全面,但是调查对象相对局限,尽管年轻人常常代表社会的未来,但是局限于一个政法学校、一个本科知识层次的调研对象,却会让结果的代表性和说服力大大降低,难以令人“管窥一斑而见全豹”。笔者认为,从死刑的社会态度的准确性考虑,被调查范围应当广泛涉及各个职业群体,被调查提问也应当具体而明确,因此,我们选择另外两次学者抽样调查为代表样本详述。
、武汉大学康均心教授年的调查[4](简称湖北调查)
年月底,武汉大学法学院康均心教授主持了针对湖北省内律师、公、检、法、司人员及其他人员的一次有关死刑制度的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份,收回09份,问卷内容广泛涉及死刑制度的实体和程序两方面共66个问题。从下图得出,全部被调查人数中明确支持现行死刑制度的(含强烈支持的)共人,占66.80%,明确反对者(含强烈反对)共7人,占.0%,中立和没意见者,共人,占.3%。从下图得出,要求限制和缩小死刑的人数有人,占4.3%,超过要求保留现状和扩大死刑的总人数74人,占35.36%。两个与死刑存废态度相关的问题调查结果详细如下:
图:我国湖北省律师等人员对现行刑法规定的死刑制度态度的抽样调查表
图:我国湖北省律师等人员对我国死刑制度的发展所持的意见调查表
、北师大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袁彬教授的年调查(简称“袁彬调查”)
年3月至5月,袁彬博士组织了对北京、河北、甘肃、江西、广东共五个省市的死刑观念民意调查,地理上横跨中国南北东西,经济上兼顾了发达与不发达地区,调查对象遍及无业人员、农民、服刑人员、学生、公司企业职员,以及国家工作人员等6个群体。共发放问卷0份,回收有效问卷份。调查结果显示[5]:
图3:死刑民意的总体分布状况调查表
调查者指出,职业是影响死刑观念的重要因素之一,农民中50%以上主张完全保留死刑,占到全部主张完全保留死刑人数的三成多,无业人员和国有单位人员中没有主张完全废除死刑的,服刑人员近/3主张完全废除死刑。学生中有四成主张限制和减少死刑适用。另外,超过6%的被调查者认为可以接受以不可减刑、假释的无期徒刑替代死刑,即存在替代措施的情况下,6%以上的民众赞同废除死刑,保留死刑的人数大大减少。调查者进一步比较得知,在抽象与具体、整体与局部之间,民众的死刑观念存在冲突。如对死刑作一般性判断时,只有人主张完全废除死刑,占9.9%,而具体到作为严重经济犯罪的被害人时,主张不能对犯罪适用死刑的人数上升到43人,占4.%,具体到作为严重暴力犯罪的被害人时,也有人认为不应对罪犯适用死刑,占6.%。而且,作为罪犯的亲人时比作为被害人时更不愿意判处罪犯死刑。
(二)国内网络媒体对死刑的社会态度调查
、网易、新浪年分别所做死刑存废的网民调查
年月0日至7日,网易网站发起了持续8天关于死刑存废的调查,共有66人参与投票。(A+C+E)反对废止死刑的总人数为人,占83.3%;(B+D)支持废止死刑的仅有人,占5.%。结果如下表:
表:年网易网站死刑民意测验结果[6]
A照中国目前情况来看,废除死刑还不成熟
39.5%
票
B废除死刑是人类进步的表现,我们应当这样做
8.9%
47票
C中国人口太多,犯罪率太高,不能废除
9.%
票
D死刑并不是惩罚犯罪的最有效手段,要废除
6.%
票
E有些手段太残忍的罪犯不判死刑不解恨
4.7%
40票
F不好说
.6%
7票
同一时期,新浪网评论死刑存废问题的帖子条数连续一周占据“热点评论”条数榜首,帖子总数超过条。据不完全统计,其中约有75.8%主张坚决保留死刑,约有3.6%支持废除死刑,约有0.6%为中间派别,认为须视中国发展情况而定死刑存废。[7]
、人民网-年死刑存废网络投票
自年月起至年3月止,人民网网友共有人参与了关于死刑废除问题的网上投票,调查结果显示:
表:-年人民网死刑存废民意调查[8]
立即全面废除死刑,尊重生存权
.%
票
限制和减少死刑,但要对情节严重的犯罪保留死刑
0.%
票
赞同废除死刑,但要循序渐进,先限制、再废除
8.%
44票
反对废除死刑,要加大刑罚力度
49.5%
票
从以上网络媒体的调查结果看,死刑的社会态度呈现“一边倒”态势,多数民众都赞成保留死刑,反对废除死刑。然而,我们能否从仅有的这两次网络调查就得出我国不能废除死刑的“民意”判断呢?显然还不能够。首先是参与调查的受众不能够代表国民的整体,仅能反映一个群体的意见——网民的意见,并且仅是那些愿意表达自己死刑态度的网民,而那些“沉默的声音”则无法测量,何况还有数量庞大的非网民群体。其次,既有的死刑民意网络调查次数少,时间短,而且在概念上都存在过分简略和问题选项不互斥等“操作化”失误,减损了测量的有效性。所以,笔者认为还不能从这三个网络媒体调查的结果得出全民支持死刑的民意结论,但即使如此,网络调查仍然有存在的价值,至少其能较便捷地获取一定范围内的死刑民意,也反映出在该调查时期内网民对死刑的白癜风治疗的好吗重庆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eirixinbaoa.com/mrxbys/20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