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好得了吗 http://www.baidianfeng51.cn/baidianfengluntan/reply_662.html
如果还没读之前的内容,请先点击:
我怎么写起文章来了(一)
我怎么写起文章来了(二)
八
做记者是短期内提升文字水平的一种有效职业,可以逼迫着坚持练笔,实现量到质的飞跃。
大四,通常是本科生的实习之年。在这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里,我是在报社度过的。这一年,我先后在《云南信息报》《都市时报》《生活新报》三家报社担任过实习生和实习记者。这段时间里,我披星戴月,风雨无阻,枕戈待旦,几次都是凌晨三四点前往惨不忍睹的新闻现场。尽管很是辛苦,但总共刊发了篇(实习任务是50篇),一篇较有深度的报道还意外地获得了云南省铁路系统年度新闻报道二等奖。
在报社,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这里的很多人都是文化人,有的写小说,有的写诗,有的写杂文,有的写书法,还有的搞摄影……一些同事的作品都能在国内高级别的刊物上发表,甚至获得过一些大奖。此外,有的同事还与于坚、雷平阳、伊沙、杨锦麟等一些知名诗人、媒体人有过较为频繁的交往(这也与于、雷二人是云南人有关)。可以说,一家报社就是一个活生生的文化圈。
虽说实习辛苦,我却挤出些时间,写了10多篇关于昆明的风情和实习笔记之类的文章及几十首诗,散文如《昆明的雨》《昆明的花》《昆明的小吃》《云大之美》等等,另外读了罗斯?特里尔的《毛泽东传》、刘晓枫的《拯救与逍遥》等七八本书,甚至还练了些钢笔字。
九
实习结束后,我返校了,很快也毕业了。在一家企业短暂地呆过几个月后,在当年的11月,我参与到返乡大学生分配的大潮中,被分到距县城约30公里的乡镇,成了一名“根正苗红”的基层干部。我是镇上为数不多的专职包村干部,所包抓的村子紧挨深沟大壑,距镇政府三四公里,几乎每天徒步。
虽然乡镇那时条件比较差,用电脑往往都成了问题(当时写入党申请书半天找不到电脑),但我还是写了20多篇散文、10多首现代诗,读了几本书,《狼图腾》《最后一支匈奴》大多时间就是在沟边读的。
我是一个农家子弟,整个家族几乎只有我一人端上了铁饭碗,迈入乡镇大门那一刻起,再到离开,我从没想着要主动逃离这个地方,甚至有点喜欢这里。但由于偶然的机会,我被人举荐到县上的机关帮助工作。来到县城的这家单位,真是让我开了“眼界”,几乎每天通宵达旦,过年放假都没怎么好好休过,以至于那时我的人生愿望竟是——好好地睡上一场。我至今也认为,那是我工作过的最忙碌的单位。
在这炼狱般的三年里,我开始了大规模、魔鬼式地公文写作。最忙的一周,大大小小的“遵命文章”写了27篇。三年间,总共写了多少,我没统计过,但在各级内部刊物上刊发了篇带有宣传性质的稿件,各类网站上刊发了上千篇,得到稿费和单位的奖励2万多元(那时工资也就多元)。
虽然写得都是充满理性思维的遵命文章,但这种魔鬼般的工作节奏反倒锻炼了文笔,更重要是,培养了我的公文写作能力。同时,我认识到党政机关的新闻宣传稿完全不同于新闻写作教程和商业报刊上的写法(党政机关的文章讲政治为第一要义),我甚至觉得所学的“新闻写作”无用。为了写好宣传稿,我还经常研究《人民日报》的写法,时间久了,就熟悉套路了,以至于一篇人物通讯受到了来采访的人民日报社陕西分社某资深记者的肯定。
在公文写作中,我还认识到与文学创作最大不同就在于“实用性”,在于明确解决问题。为写好公文,除了经常看公文写作书,我还和写新闻一样,经常暗自学习研究《中办通讯》里的文章。渐渐地,我也发现公文写作的一个关键点——准确领会BOSS的思想意图决定了写得成功与否,我将其称为“政治敏感性”。我甚至认为,一个基础知识比较扎实的高中生,只要认真做,也能胜任这份工作(那个时候的县级机关大院极少有上过全日制大学的)。
虽说在这个机关很累,我在空闲之余还是“偷着”写作与阅读,把时间挤了又挤,把自己像西西弗斯式的折磨来折磨去,写了十多篇散文和几十首诗歌,也初次在县上的刊物上发表了几篇文章和几首诗,并读了几十本书,钱锺书和林语堂的知名著作都是在这个时期读的。
十
又由于偶然机会,我于年被人推荐到市上的部门,继续从事文书工作。
由于那个单位是清水衙门,工作节奏也慢得多,但因为慢,才让我有足够思考的时间潜心写东西,因而我把公文材料写得更有高度深度,更朝着精品方向发展,一些材料也得到市上某些核心部门“同道人”的肯定,特别是通过投稿,在市委的机关刊物发表了三篇文章,甚至于某大领导的秘书在得知年纪轻轻的我是某篇文章的作者后,竟有点惊讶。
除了写好公文材料,在这两年多时间里,我继续写作,并主攻散文,大概写了几十篇散文和几十首诗,还加入了市上的诗歌协会。与此同时,我也继续尝试着给各类文学期刊和报纸副刊投稿,发表了十几篇散文和几首诗,一些作品还得到省上一位知名作家的肯定。
还是因为偶然的机会,我被人推荐到平台更高的单位,并彻底辞去乡镇的编制。在这个单位,由于停留时间短暂,我主要从事文件装订、统计数据整理之类的零碎工作,只写过几篇小信息和小通知,没完整写过一篇领导讲话之类的材料。但即使是这样,依旧忙忙碌碌,节假日加班也是家常便饭。
在这段时间里,我没有过一次文学创作,没读过一本“杂书”。
有时,人所走的路是上天安排好的。不到半年,我被领导派到上级部门支援三四天工作,但谁知,竟留了下来,直到今天。前两三年,我干得还是老本行——写材料。直到去年下半年,职能才有所调整,转而干起了与经济、金融、项目相关的业务工作,公文材料也写得少了。
再说到重点——文学创作。在三年半里,我几乎没写什么,只写了两篇短篇幅的散文、几首短诗,还读了几十本书。直到今年三月初,我旧笔重拾,在闲暇之余开启文学之路……
十一
我怎么写起文章来了?以上便是我的答案。
说了这么多,估计有人会问,既然说的是写文章,干嘛还不停地提到阅读、思考甚至一些从业经历?
我是这么认为的:书读得多了,经历得多了,就自然会有感触感想,就会容易产生思想。而且,事业的平台高了,就容易产生更为宏观的思维、深刻的思想,说白了,就是看问题更深了。
因为有了些认识,就会有把思想记录下来的欲望。落到纸上,就显现成了文章。
当我们赞美别人文章写得好,就是因为他们书读得多,思考的得有深度,人生有丰富的沉淀。
曹丕讲:“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陈忠实说过:“文学依然神圣”。高建群还说过:“文学是一碗强人吃的饭”。唯其伟大、神圣,也因其充满艰辛,才使得文学梦是个难以实现的梦,才是不轻易立下的宏愿。
但是,如果一个人宁愿选择艰辛的路走下去,而不是选择安逸,那他也必将变得伟大!
文学之路正是其中的一条!
整篇作于年4月底-5月初
您还喜欢:
我所缅怀的那个人
荼炭生茶
喜欢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eirixinbaoa.com/mrxbys/229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