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河南再掀公祭黄帝争夺战利益巨大,呼吁

澎湃新闻记者钟煜豪实习生张巧雨

年4月4日上午9点50分,丙申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省黄陵县举行。东方IC图

4月4日,丙申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省黄陵县举行。

不过,5天后的4月9日,丙申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又将在河南省新郑市举行。

短短6天内,一边是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一边是黄帝故里拜祖大典。

对黄帝的国家公祭究竟应在哪里?

事实上,这个问题由来已久。陕西从年就开始由当地政府主持祭拜黄帝活动,而河南则是从年开始举行大规模祭拜。

自年开始,陕西、河南两地的网友关于“该到哪里拜祭”的争论就一直没有停止过。

庙祭、陵祭成争议焦点

年4月5日,河南省郑州市,丙申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进入倒计时。一位环卫工正在打扫黄帝故里祠堂。视觉中国图

年9月,陕西黄帝陵一方与河南新郑黄帝故里一方又因为祭拜黄帝的问题吵了起来。

先是年9月7日,《光明日报》刊发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许嘉璐在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和河南省政协联合主办的“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与国家文化建设”专家研讨会上的发言。许嘉璐在发言时称,应该“把拜祭黄帝上升为国祭”,而“历代对黄帝对先祖是‘拜庙不拜陵’”,所以国祭黄帝的地点应该在河南新郑黄帝故里。

随后,9月10日,现任西安市副市长、西北大学原校长、历史学者方光华在大公报陕西办事处网站“大公报西部商务网”上刊发的反驳文章《对黄帝的国家祭典到底应该在哪里》,称“历代对黄帝陵寝是祭拜的”,并且庙祭也不是在河南新郑,而是在“中央设立历代帝王庙并对其进行祭祀”。

方光华在文中称,根据许嘉璐“历代对黄帝对先祖是‘拜庙不拜陵’”的观点,庙祭比陵祭重要,而陕西黄陵县只有黄帝的陵寝,没有黄帝的宗庙,在这里的拜祭就无关紧要了。但这个主张经不起历史事实的推敲。

方光华在文中通过两个方面对许嘉璐的观点进行了质疑。

首先,历代对黄帝陵寝真是不祭拜的吗?传说的不算,就历史记载的来看,历代对黄帝陵寝是祭拜的。方光华在文中援引了《史记》《册府元龟》《大清会典》等史料的相关记载。

其次,对黄帝的庙祭是在河南新郑吗?中国有对于“有功烈于民”的先代帝王举行崇祀的传统。秦始皇巡游天下,曾经祭祀前代帝王。他到云梦,望祀虞舜于九嶷山,因为相传虞舜死后葬于九嶷。他到会稽,会稽有大禹陵墓,于是祭祀大禹。后来历代帝王出巡,多仿效秦皇祭祀先王。

方光华在文中还提及,历史文献中找不到河南新郑曾经有黄帝宗庙的确切证据。从明到清,只发现中央政府在中央首府帝王庙和陕西黄帝陵对黄帝举行国家祭奠的记载,没有发现中央政府到新郑另外设立一个黄帝庙举行国家祭奠的做法。

针对许嘉璐发言中提到的“炎黄二帝炎帝在前,文献上记载也是先说炎帝后说黄帝,只拜祭黄帝不拜祭炎帝也是个缺憾”,方光华反击道,“其实还有尧、舜、禹、汤、文王、武王、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等等许多缺憾,作者似乎认为这就不必考虑了。”

许嘉璐在发言稿中说:“(我国)缺乏整个民族文化公认的标记和符号。在国家层面,有塑造整个民族公认的标记和符号的需要,有把拜祭黄帝上升为国家祭祀的必要性。”

方光华则认为,其实这个“整个民族文化公认的标记和符号”早就有了。

方光华在文中解释说,“辛亥革命时期,当时的先进爱国者寻求民族文化的象征,一致认为黄帝就是民族的旗帜。抗日战争爆发前夕,年4月5日清明节,国共两党共祭黄帝陵,宣示共同抗御外侮的坚强决心,毛泽东亲自撰写祭文。新中国成立以后,除-年、-年公祭活动有所中断以外,历年都有对黄帝陵的祭祀。年以来,黄帝陵祭典每年都有国家领导人出席,今天的黄帝陵祭典已经成为当代中华民族最高的祭典。”

由此,方光华在文末称,“作者(许嘉璐)把中华民族已有的、公认的标识和符号弃之不顾,在新郑黄帝故里另造一个‘整个民族文化公认的标记和符号’,令人失望。”

陕西、河南各推祭拜大典

航拍延安黄陵县黄帝陵。视觉中国资料

今年4月4日的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依然在陕西省黄陵县举行。

据新华网报道,万余名海内外华夏儿女齐聚桥山黄帝陵,共同祭拜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轩辕黄帝。

在这次公祭典礼中,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家瑞、中国国务院侨办副主任谭天星与中国国民党原副主席詹春柏、台湾新党主席郁慕明等人向轩辕黄帝敬献花篮。陕西省代省长胡和平恭读祭文。

中新网报道称,丙申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由中国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和陕西省人民政府联合承办,以“慎终追远、传承文明”为主旨。

相较于陕西的黄帝陵公祭,今年的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活动由河南省人民政府、政协河南省委员会、中国侨联等六部委联合主办,以弘扬根亲文化为主题。

即将于4月9日在郑州市新郑黄帝故里景区举办的丙申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请来了中国侨联主席林军,他将第三次担任大典主司仪。

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的影响力不容小觑。

《河南日报》年3月25日的报道称,自年至今,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已成功举办了10年。年,大典由县级举办上升为由省政协主办、郑州市承办;自年起,大典逐步形成了由省政府、省政协、国务院台办、中国侨联、全国台联、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共同主办,郑州市政府、郑州市政协、新郑市政府共同承办的格局;年,中央电视台三个频道对大典直播,影响力迅速扩大;年,大典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年,大典被作为国家“保留举办”的节庆活动项目,不需逐年报批,可以每年举办;年大典当天,仅腾讯网对大典的点击量就突破10亿人次,品牌效应和社会影响进一步扩大。

报道称,十年间,有近30位国家领导人参加大典,还有数十位党和国家领导人视察黄帝故里,更有近十万人现场参加大典典礼、共襄盛举,数千万人通过各种媒体收视收听大典或网上参与大典。连续十年的成功举办,黄帝故里被越来越多的华人奉为“世界华人拜祖圣地,中华民族精神家园”。

年3月初,时任河南省长谢伏瞻公开表示,充分发挥河南根亲文化优势,将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上升到国家层级。“举办大典增强了海内外华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为巩固国家统一、人民团结的文化基础发挥了独特作用。恳请全国政协给予支持,推动大典上升为更高层次的纪念活动定期举办。”

需要指出的是,此前,两地争端最终以对“各自祭拜”的默认而平息,然而一旦上升到国家公祭层面,那么必定只有一个是正统。

今年陕西的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前,由陕西省文物局主办,陕西历史博物馆、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承办的“黄帝文化寻踪——杨官寨、石峁考古发现的启示”展览,于4月1日起在陕西历史博物馆西展南厅免费向公众开放。

这被视作为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造势。

相关报道称,近年陕西考古的两项全国十大考古发现——杨官寨、石峁,是距今年前后的两个新石器时代的古文化遗址。前者属于仰韶文化,发现了规模宏大的环壕聚落,出土了精美彩陶为代表的大量文物,显示出鸿蒙初开的社会景象;后者更因形制独特的恢弘石城、杀殉祭祀遗迹、殉人墓葬、精美玉器等发现,揭示了华夏文明的发展进程。

这两个重要遗址分布在黄帝活动较多的陕西,年代正处在传说的黄帝时代前后。

祭祀经济带热“认祖归宗”

年4月4日,陕西省黄陵县,前来参观公祭的游客挤满了广场。东方IC图

除去文化、政治方面的内涵,祭拜黄帝大典所带来的实际经济利益也是巨大的,而近年来,地方上对各种认祖归宗、历史文化名人争夺愈演愈烈。

《北方新报》报道显示,陕西省的黄帝陵年恢复公祭典礼后,规模一年比一年大,祭祖程式一年比一年规范,景区建设一年比一年好,祭祀经济已经成为陕西省旅游的金字招牌。

另据河南新郑市政府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eirixinbaoa.com/bbfz/2152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