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从小学到高中名师手把手教你如何学

本文刊于年6月3日《每日新报?新教育》16版

兴趣点广泛、但没有常性是孩子的普遍特点,可是如果学习上没有常性,就让家长倍感头疼了。怎么才能让孩子自觉去学习并坚持下去,毅力必不可少。为了培养“毅力”,爸爸妈妈及各位长辈轮番上阵,收效如何呢?今天,新报邀请多位名校老师分学段讲督促孩子学习的技巧,为学生提供一些适应学段特点的学习方法。

小学:学习要会计划会安排

主讲人:和平区昆明路小学校长李素颖

小学家长的几个误区

1.机械式监督背诵默写

小学学习的知识相对简单,家长自认为也能辅导监督得了孩子,于是放学后就担当了家庭教师:帮孩子背课文、做口算,有时老师没有留过多的机械作业,反而家长检查出孩子的错题后,强令孩子多写几遍。

2.课外作业补充课内不足

学校减负了,而家长怕孩子所学知识不巩固,给孩子额外找了不少练习题,自以为是地给孩子留许多“补充作业”。

3.简单减负

今年开始,“小升初”实行了新政策,不少家长放松了心态,不再或很少担当孩子学习监督者的角色了,孩子学了哪些新知识,家长很少过问,校外时间除了必要的作业写一写,几乎全部“放羊”玩耍。

名师学法指导

李素颖校长表示,以和平区为例,学习检测采取了闯关的方式进行,所以家长监督辅导孩子学习的方式也有必要改一改。比如可以尝试有声表达,让孩子讲一讲题;或者让孩子当一回小老师,给自己出几道题考查一下所学知识。家长的辅导方式也应灵活多样,不妨用多种学习媒介,电脑、智能手机都能担当孩子学习的载体。另外,针对小学生爱玩的天性,家长的监督不应该拉长战线,给孩子自主安排学习和游戏的自由,自主学习对小学生同样重要,一味给孩子增加做题量并不一定产生家长想象中的质变效果,反而会抹杀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因此,监督学习效率的提高对家长是个挑战。第一,小学生家长监督孩子学习,不太容易做到让孩子专心致志。很多时候,安静的环境是家长人为破坏的。家长心中要明确,吃、玩、学要分开。第二,时间观念也是家长要帮着孩子养成的。有机械学习的任务时,孩子有时会拖沓、磨蹭,这时,家长要有小小的惩罚措施,帮助孩子记住磨蹭的后果。第三,信息化手段让不少孩子养成了依靠别人记作业的习惯,家长必须帮助孩子改正,因为事关学习的责任感。我们常说“优秀的孩子哪个方面都优秀”,就是从这些小事上养成了好习惯。第四,有计划、会安排时间是学习好必不可少的条件,除了老师在课内有要求,家长在课后也要协助孩子制订好学习计划,有效的学习时间绝不荒废。

初中:第一个学期很重要

主讲人:第四中学教务处副主任元小英

初中学习的几个误区

1.沿袭小学的学习方法

一些学生会把小学阶段“烙烧饼式”反复做题以及考前突击学习的习惯带到中学,却发现学习成绩并没有提高。加上现在初中没有了早晚自习和补课的时间,如果沿袭小学的学习方法,初中突然加大的学习内容就只能靠拉晚和耽误周末休息的时间完成了。

2.不会监督孩子记笔记

有的学生小学时没有记笔记的习惯,习惯在书上写写画画,这种办法用到初中,会让系统复习“无据可查”。而家长也习惯性地以检查孩子作业为主,认为作业做完了,就是完成任务。

3.没有目标

初中学习周期只有3年,往往家长和孩子刚刚适应了新鲜的初中生活,孩子已升入初二;新的升学目标刚刚明确,就进入初三的学习。没有尽早确定升学目标的后果就是,家长和孩子总处于追赶状态,学习时心态容易变得急躁。

4.出现大问题才找老师

这是上一个问题的延续。家长认为自己已经无力指导孩子的具体学习,或是认为孩子上中学了,可以自主学习了。家长的心态过于放松,等孩子出现学习障碍或人际交往困惑的时候再求助老师,纠正起来就要花费很大的力气。

名师学法指导

元小英老师认为,从小学升入初中后的学习,上课听讲尤为重要。边听讲边做笔记的习惯要认真培养。“坐不住”是新初中生最容易犯的毛病,难以克服但却必须改掉,否则到高中就会成为影响学习最直接的因素。

另外,家长要特别督促孩子一段学习时间后的总结。比如每周学习结束后,家长可以帮助孩子一同回忆这一周所学的知识,看看课堂笔记,检查一下作业错题,再做一些可以加深或拓宽知识面的习题。

考试前的复习,初中生的家长也要适时地提醒督促,如果不想做更多的配套练习题,不妨把以往做过的题再捋一遍,“把会做的题全部做对就能拿到自己能力范围内的高分”。

第三,如果家长和孩子一起制定了初中三年后的目标,就要带着孩子坚持走下去。因此在日常里,坚持提醒孩子也是考验家长毅力的事儿,跟学习不搞突击一样,督促孩子也不是考试前那几天的事儿。特别是初一的第一学期,是孩子适应的关键期,家长的监督帮助更要持之以恒,一个学期下来,孩子基本上就能适应初中学习生活了。

高中理科:找到高中学习的“适用条件”

主讲人:天津一中物理老师张轩

高中理科学习的几个误区

1.过多依赖老师

小学和初中阶段,学生在听讲、记笔记和复习上依赖老师较多,这种惯性也被不自觉地带到高中。而随着高中课程内容和难度的增加,学生又希望老师能给指点一条学习的捷径,这种依赖的想法会成为高中学习的第一条障碍。

2.简单例题上“偷懒”

理科学科在讲到新的概念、公式时会有例题,学生在这些相对简单的例题上,往往不愿意动脑筋举一反三,只会很偷懒地通过例题来记住概念和公式,而这就错过了迈向难题的重要台阶。

3.题海战术

很多理科生错误地认为,学理科就是要多做题,陷入题海中不能自拔。如果只知道做题不善于总结,应付会考还可能管用,但想在高考中脱颖而出,就会显得力不从心。

名师学法指导

张轩老师认为,家长可以成为帮助孩子打好基础知识的好老师。比如,物理的概念、公式及适用条件的记忆,家长完全可以帮助孩子完成,而且这也是学好物理的基础。

另外,学好理科,基础学习并没有捷径可走,只有先临摹再反思,才能进一步提升能力。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学会审题,通过跟孩子一起冷静地分析题目中“恰好”“刚刚”的含义,往往也能开启做题的思路。

虽然高中阶段要赋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权利,但有时也需要家长帮助孩子“坚持”很多事情——坚持督促落实理科学科概念、公式及适用条件的记忆,坚持不走捷径地反思例题,不盲目做题。

高中文科:找到抓手多积累

主讲人:天津一中语文老师叶卉

高中文科学习的几个误区

1.沿用初中学法易“踩空”

不仅是理科,文科的学习也不能用初中时完全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比如历史、政治的很多题目需要在基础原理上再发挥,仅仅答出“概念”就会踩空失分。

2.自己学习缺少跟老师交流

文科学习确实需要广泛涉猎,但如果闷头读书,不跟老师交流就难以拓展思路,品评文章也好,交流思想也罢,课内课外涉猎再广泛,也需要勤沟通才能碰出火花。

3.理科不行选学文,认头背

理科成绩差,不行就学文吧。如果只是这个原因进了文科班,也难有更大的提升。文科高考不是会背就能出成绩,也不是高三拼命三郎一把就能傲视群雄,没有高一高二的积累和学会把课本知识延伸,学文科也是一种负担。

名师学法指导

叶卉老师说,文科学习的兴趣很重要,知识积累更重要。家长在帮助孩子选择文科前,要多问问孩子的兴趣和今后的目标方向,以兴趣为抓手才可能出好成绩。对学文科的孩子来说,家长和老师的鼓励尤为关键,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eirixinbaoa.com/bbfz/2202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