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概要
1.框架的概念
框架作为考察人的认知与传播行为的学术概念,最早见于G.贝特森于年发表的论文《一项关于玩耍和幻想的理论》中。他认为,框架指的是就如何理解彼此符号,传受双方相互约定的诠释规则。社会学家E.戈夫曼在年出版的《框架分析》一书中指出:“框架是指人们用来认识和阐释外在客观世界的认知结构,人们对于现实生活经验的归纳、结构与阐释都依赖一定的框架,框架使得人们能够定位、感知、理解、归纳众多具体信息。”其双重含义包括:
(1)框架作为一定的知识体系或认知定势预存在我们的大脑中,它来自于我们过去实际生活的经验。
(2)根据既有的框架来“建构”对新事物的认识。
2.框架的分类
(1)个人框架,指每个人在关于存在、发生和意义这些问题上进行持续不断的选择、强调和表现时所使用的准则。
(2)组织框架,指一个组织信息处理的认知结构或定性准则,根据这种认知结构或这些准则对信息处理的结果,则体现了一个组织对该信息性质的基本判断以及其动机、立场、倾向和态度。
社会学家E.戈夫曼
3.媒介框架和新闻框架
媒介框架即媒介机构信息处理的组织框架,它适用于多种类型的媒介信息生产和传播过程的研究。这个概念应用于新闻的选择、加工、新闻文本和意义的建构过程的研究,则称为新闻框架。
(1)新闻框架是新闻媒体对新闻事实进行选择性处理的特定原则(或准则),这些原则来自于新闻媒体的立场、编辑方针以及与新闻事件的利益关系,同时又受到新闻活动的特殊规律(如新闻价值规律)的制约。
(2)在一定的新闻文本中,新闻框架通过一定的符号体系(定性的关键词或具有特定意义的图像符号等)表现出来,这些符号形成对新闻事件意义的建构。
(3)在新闻报道中,框架的存在是一种必然。
(4)新闻框架作为媒体为新闻事件定性的主导性框架,对受众认识、理解新闻事件以及对新闻事件做出反应具有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也称为框架效果。
4.关于新闻框架的实证研究
(1)媒介的生产框架研究,即研究媒介新闻框架生产背后的制约因素是什么。
(2)新闻文本的框架建构研究,即考察特定的新闻框架是通过什么机制和策略建构和呈现出来的。
(3)涉及新闻框架的影响和效果问题,也与受众框架有着紧密的关系。
5.框架效果与受众框架
(1)框架是人们处理信息的认知结构,运用什么样的框架处理信息,会影响到人们对信息的处理结果,对事物的价值判断、态度及行为反应,这种影响,被称为框架效果。
实验表明,决策行为受到方案文本的表述框架性质的影响:如果决策方案的表述框架是正面的(即“获得”),人们倾向于肯定的方案;如果表述框架是负面的(即“失去”),人们更倾向于冒险的抉择。这一现象在认知心理学中也称为“框架效应”。
新闻框架有4种功能:提供问题定义、阐释事件原因、提供道德评价和示意解决方案。
(2)受众框架(audienceframe)即受众个人接触和处理大众传播信息的认知结构和诠释规则,这种结构和规则来自于受众过去社会生活经验的积累、既有的价值观和态度、行为取向,并导引着受众个人处理新的信息。
延伸拓展地方媒体在灾难报道框架中的缺位——以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为例(节选)
黄灿灿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
以框架理论解读新闻报道,可以看作是“新闻生产者通过选择、强调或者重组新闻事实的框架模式来进行新闻报道,新闻文本中隐藏着新闻框架,这种框架影响受众对新闻事件的解读和诠释”。可见,新闻框架是新闻媒体建构真实的一种方式,通过对新闻事实的择取与舍弃、突出与弱化等形式,影响受众如何接受和储存信息、如何辨识和思考问题。在灾难事件背景下,对灾难框架下不同聚焦的新闻报道,一方面是对危险、混乱的环境进行简化,这种简化既是受众认知的需要,也是传播者操作的需要;另一方面是通过对不同灾难报道框架的建构,实现媒体意图的具体手段。
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震惊全国,以新华社、《人民日报》、央视为主力军的国内各大新闻媒体奔赴事故现场,对灾难事故进行实时报道,其信息发布之快、传播范围之广、透明度之高、报道视角之全面可谓前所未有。而具备地缘性、亲近性等优势的天津本地媒体却在此次爆炸事故新闻框架的选择与建构上存在诸多问题。本文选取当地《天津日报》《每日新报》《滨海时报》三份报纸,通过对它们在此次爆炸事故新闻框架中报道现象的分析,透视地方媒体在灾难事件报道中的问题与不足,并尝试探索解决之策。
图源网络
1.天津地方媒体在灾难报道框架中的缺位
通过追踪此次爆炸事故的相关新闻报道,可具体归纳出“灾情”“救援”“辟谣”“问责”“英雄”等多个主题的新闻框架。各种不同的新闻框架依照其特性贯穿整个灾难事件始末,不同聚焦的灾难框架满足了民众多元化的利益诉求。然而,事发后天津地方媒体的表现备受争议,究其原因,首先是天津地方媒体在灾难报道框架中的缺位。
(1)缺位的灾情报道
特别重大事故类的灾难事件蕴含着巨大的新闻价值和社会冲击力,在其爆发的瞬间往往会点燃政府、媒体、公众乃至国际社会对相关信息获取的强烈渴望。事故突发时,凸显以灾情为新闻框架的报道是必然的,新闻媒体及时准确的公开信息是对事故的积极回应,也是在混乱的信息狂流中进行舆论引导的最佳手段。此次事故发生后,照片、视频以及各种耸人听闻的叙述在微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eirixinbaoa.com/bbfz/231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