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报求证荔枝导致手足口病是谣言,可

眼下,正是荔枝上市的时节。但一则“吃泡药水的荔枝可能得手足口病”的消息,在朋友圈、特别是有小孩的家长圈儿里,惊起不小风浪。

该消息称:

“最忌很多小朋友吃了荔枝之后开始发高烧,带去看中医后,医生说现在的荔枝几乎都是用药水浸泡的,药水有弱腐蚀性,吃后会引起发烧,还可能引发手足口病……”

为了这事,新报记者先是走访部分水果摊位。进入6月,荔枝早已摆在各大水果摊最显眼的位置上。那些成把、品相好的荔枝,大多浅红中泛些青色,而散颗荔枝颜色更加深红,价钱相对便宜。

商贩们介绍,目前市面上的荔枝大多产自海南。像“妃子笑”这个品种,“一面青一面红”最好吃,颜色全红口感就老了;可有的却说颜色越红口感越甜。

但说起泡药水这件事,不少商贩表示头几年倒是听说过。泡过药水的荔枝,颜色鲜艳卖相好。但最近几年,荔枝产量不错,很少听说有泡药水的了。

而主要靠街坊邻里、回头客照顾生意的商贩表示,本来就嫩的荔枝,泡过药水再一冻,很容易腐烂。“加上现在人们嘴可挑了,一次吃不好,下次就不来。跟周边邻居一宣传,我们这小买卖也就甭做了。”

农业专家也表示,现如今,5月的海南荔枝、6月的广东荔枝和7月的广西荔枝,产量都比较大,种植质量也很高,根本不需用药水泡来催熟。

那么,下一个问题来了:

吃荔枝究竟能否会引发手足口病?

经咱天津专家证实,该说法纯属子虚乌有!

但家长对手足口病,确实不可大意。

新报记者从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了解到,目前,天津已进入手足口病高发期。尽管相较去年同期儿童手足口病发病率下降,不过由于尚无疫苗预防,家庭卫生水平成为保护孩子健康的重要屏障。

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科科长李琳介绍: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肠道传染病,常见的病原为EV71和CoxA16,其中重症和死亡病例中EV71比例较大。该病好发于5岁以下儿童,尤其是托幼机构中容易发生聚集发病的情况,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

主要临床表现是发热以及手掌、足底、口腔黏膜和臀部等部位出现疱疹。大部分的患者临床症状比较轻,只有少数的患儿病情比较重,可并发脑膜炎、脑炎、肺水肿等等,甚至死亡。

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粪—口途径,其次是呼吸道飞沫,另外接触病人的疱疹液也会感染。

天津市的手足口病例全年均有发生,病例往往从4月份开始增多,夏季达到高峰。目前天津正处在病例增多阶段,随着时间发展病例数会逐步增加。

医院感染科主任李颖介绍,由于目前没有疫苗可以预防,因此最有效的预防措施就是注意个人卫生、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对于家里有小孩的家庭应该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大人、孩子都要经常用肥皂和流动的水洗手,孩子的奶具、玩具要经常清洗、煮沸消毒,纠正儿童吸吮手指、啃咬玩具的坏习惯,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多开窗通风、勤晒衣被,高发期尽量少带孩子去拥挤的公众场所。

此外,手足口病是可以自愈的,如果儿童得了手足口病,症状较轻者,家长可以在家自行护理,给患儿准备清淡饮食、避免患儿抓挠皮疹造成继发感染。

若患儿高热(39℃以上)不下或有抽搐、惊厥的症状,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患儿家庭应使用84消毒液、含氯消毒剂对日常用品、玩具、尿布进行消毒,对奶具、餐具煮沸消毒。患儿粪便及其他排泄物可用消毒剂或漂白粉消毒;将衣被在阳光下暴晒,室内保持通风换气。

每日新报全媒体记者李佳萌

每日新报新媒体记者高若瀛

以上信息由每日新报原创,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恶意抄袭者我们将追究法律责任。

每日新报新媒体团队最新推出“天津微榜单”







































白癜风早期症状
北京中科医院电话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ixingtangren.com/mrxbfz/1525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