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建伟蜘蛛是喜虫,你知道吗

古人把蜘蛛视作吉瑞,称之为喜蛛、喜母或喜子。

喜 子

文/郑建伟

  这些日子,一直想写写蜘蛛,就是在我们北方先前家里经常见到的身子比米粒还要细小,腿特别长的那种,但苦于印象太模糊,迟迟无从下笔。晚上,上网查了一些资料,敢情这些年把它怠慢了。

  况且叫有眼无“蛛”,或目不识“蛛”吧,人家的名号叫“幽灵蛛”,我想是不是取其来的悄悄,走的轻轻之意,网上说是因习惯隐藏在房间阴暗角落里的缘故,不知是否权威。我倒觉得,自己生活中的亲身感受似乎更生动一些。几乎每次都是擦桌子、扫地时,它不知道从哪冒出来了,而后就是急急慌慌地逃走。

  唐徐坚的《初学记》卷四引《荆楚岁时记》中写到,“七夕,妇人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子网于瓜上,则以为得”。其中的“子”即为蜘蛛。古人把蜘蛛视作吉瑞,称之为喜蛛、喜母或喜子。年出版的《中国花钱》一书收录的余枚花钱中,有多枚带有蜘蛛图案,多是与喜字相对的。在传统玉雕行业,蜘蛛也是吉祥的图腾,寓意喜从天降。就连吴承恩老先生笔下的盘丝洞也被描述成人间仙境,“远观洞府欺蓬岛,近睹山林压太华”。

  上文说的七夕,在民间也叫乞巧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节日。据史料记载,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是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到了唐宋,在诗词中屡有提及,如唐王建有的“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唐林杰的“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线几万条”,最具影响力的当属宋秦观的“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了。相传织女在人们心中是个勤劳善良、心灵手巧的仙女,所以在牛郎和织女鹊桥相会的这天晚上,少女们要穿着新衣行拜祭礼,向织女乞巧,希望自己也能像她一样,有一双灵巧的手,有一颗聪慧的心,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姻缘。在众多仪式中,喜蛛应巧让少女们满是憧憬,把一只喜蛛放在瓜果盘子里,如果能在瓜果上结网,那就意味着乞的巧了。

  在民间,蜘蛛还被称为“喜虫”,能预报亲友到来,是瑞日。陆玑《诗疏》载:此虫来着人衣,当有亲客至,有喜也。记不起是哪位长辈告诉的,自打懂事起,就知道在家里见了蜘蛛,就要来客人了。每次见了,果真屡试不爽。有时,激动地赶紧大声向爸妈报告,“要来客人了!要来客人了!”时间长了,自己还摸索出一个规律:家里来了一个大一点儿蜘蛛,往往预示着特别亲近的亲戚要来了。

  那时候,走亲戚或串个门儿也没什么说头,想了就去看看,有时屁股儿刚捂热乎儿就走了,也有时一杯白开水、几捧瓜子聊起来没个完,还有时住上个十天半个月的仍是恋恋不舍。只是,现如今啊,喜子能到心里坐一坐也是奢侈了。

  作者郑建伟,年生,现就职于天津铁路公安处,系全国公安文联会员,全国公安文化理论高级研修班结业。闲暇之余,喜欢写篇散文,写首小诗,写个歌词,也喜欢照几张图片,以此排空心灵,放飞自我。自年发表作品,散见于《人民公安报》、《人民铁道报》、《北京铁道报》、《每日新报》等报刊。

徐徐瓷话

遇见文艺 爱上陶瓷主编:徐徐()

文章由徐徐瓷话原创出品,欢迎分享到朋友圈。公号转载请联系后台取得授权。

赞赏

人赞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eirixinbaoa.com/mrxbjj/2185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