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夏病冬治 http://m.39.net/pf/a_7534576.html位为新中国的成立和建设及云南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云南籍代表性模范人物——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精简版)
王复生,原名王濡廷,年生,云南大理祥云人。
年5月,23岁的北京大学法国文学系学生王濡廷,在北京参加了“五四”爱国运动。五四运动后,毅然改名“复生”,用思想和行动践行了一生追求的理想,并于年3月,在李大钊的指导下,与邓中夏、罗章龙、高君宇、刘静仁等18人在北京中央公园聚会,筹备发起成立中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研究团体——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成为该会19名发起人之一),并任法文翻译组组长。年11月,加入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成为中国最早的共产主义青年组织成员之一。年7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云南第一位共产党员和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后参与组织成立陕西咸林“青年励志社”、北京“新滇社”等。
年被党中央派往东北,秘密开展党的地下工作。年任伪满黑龙江省《民报》社长兼总编辑,秘密进行抗日活动,同时对伪满官员、部队进行了大量的统战工作。王复生多次搜集情报,为东北抗日联军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年6月不幸被日军逮捕,于8月壮烈牺牲。
王有德,年生,云南文山砚山人。年,考入北京大学德语系预科班。年五四运动前夕,参加了由陈独秀领导的“秘密行动小组”。年3月,成为了中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研究团体——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9名发起人之一,参与翻译了《共产党宣言》等。年11月,加入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成为中国最早的共产主义青年组织成员之一。年初与邓中夏等人参与组建“五一”运动委员会,领导组织长辛店铁路工人举行了中国工人第一个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大会,并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工人阶级的工会组织“长辛店工人俱乐部”,同时担任《工人周刊》北京劳动通讯社编委。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年北大毕业后,留校,任德语教师。国共合作后进入黄埔军校,曾任上尉编译官,后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营长、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补充第一团团长等职。年参加上海淞沪抗战,身先士卒,英勇杀敌,后因积劳成疾不幸病逝,年仅35岁。
张伯简,字稚青,白族,年生,云南大理剑川人,早期共产主义革命家,颇有建树的人类社会发展史学者,共产主义运动的白族先驱。
年冬,赴德国勤工俭学,并在德国加入共产党。年6月,在张伯简与赵世炎、周恩来等齐心协力的组织和领导下,旅欧共产主义组织“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在巴黎正式成立,赵世炎任中央执行委员会总书记、周恩来任宣传委员、张伯简任组织委员,为“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和共产主义思想的传播及在留学生中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同年秋,张伯简作为代表前往苏联参加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并入苏联东方劳动大学学习。
年11月,任中共中央出版部首任书记。年1月参加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年下半年南下广州,从事工运、军运等工作,任中国共产党广东区执行委员会委员、军委书记兼组织部长。年,任中国共产党中央罢工委员会书记、中国共产党两广区委军委书记。由于积劳成疾,张伯简于同年8月在广州逝世,年仅28岁。之后,周恩来亲自为其填写了“牺牲干部登记表”。年出版了中国首部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阐述世界人类社会发展史的理论著作《社会进化简史》一书。
王德三,原名王懋廷,字正麟,年生,云南大理祥云人。年考入北京大学。年经邓中夏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年秋,前往陕西咸林中学任教,后被转移至陕西绥德第四师范学校任教并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年2月,王德三任陕北地区第一个正式党组织中共陕北特别支部的特支书记。年6月王德三主持成立了陕北地区党、团混合地委,并任地委书记。其在陕北期间,启蒙和培养了刘志丹、谢子长、刘澜涛、高岗、闫红彦等一大批共产主义战士和党的干部。
年王德三前往广州,任黄埔军校第四期政治教官,同时兼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军朱培德部政工人员培训班班主任。年2月,受党指派回到云南从事地下工作,历任中共云南省特委书记、中共临时云南省委书记,发展和壮大了中共在云南的党组织。年1月,正式选举产生了中国共产党云南省委员会,王德三任首任书记。年11月,因叛徒出卖,在昆明不幸被捕。年12月31日,王德三被枪杀于昆明,英勇就义,年仅32岁。
范士融,原名范士荣,号子仁,云南昆明人,年生。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加入革新社,并任国民党北京市第七区党部执行委员。年3月18日上午,带领同学前往天安门集会,反对帝国主义限令北京政府撤出天津大沽口炮台的最后通牒,当日惨遭军警杀害,年仅26岁。
年,爱国学友在北平和平门外北师大学校内建范士融纪念碑。
尹沛霖,云南大理弥渡人,年生。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五期,并加入中国共产党,被选为中国共产党黄埔军校学生执行委员会委员。年武汉七一五事变后,秘密返回广州,后积极参与广州起义的组织准备工作。年12月,广州起义爆发,尹沛霖加入起义队伍,英勇冲锋在前,后在攻打广州市公安局时,不幸被枪弹击中,英勇牺牲,年仅24岁。
李国柱,云南昭通巧家人,年生。年,以“唤醒云南青年”为宗旨秘密发起组织了云南第一个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进步组织——云南青年努力会,任总会书记。后,成立云南学生沪潮后援会,声援五卅运动。年9月,共青团云南特别支部成立,任书记,创办了《云南学生》杂志。年2月,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在云南境内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第一名党员。年入苏联中山大学学习。回国后被派回云南,任中共云南省临委委员、省委委员、共青团云南省委书记。年12月,李国柱和妻子吴澄不幸被捕,英勇就义,年仅24岁。
刘平楷,字履端,又名少猷、绍猷等,云南昭通彝良人,年生。早年就读于国立北京美术专科学校、国立北京世界语专门学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京汉铁路工人二七大罢工的宣传工作。年秋,赴河南信阳,任国民党信阳市执行委员等,并领导信阳农民运动,发展各级农会会员5万多人,使信阳成为当时国内农民运动较早的地区之一。年赴南京领导工人运动,并于年4月10日主持召开了20多万人参加的“南京市民肃清反革命派大会”。年受中共中央委派,先后主持湖北、满洲两省党的工作,任中共湖北临时省委书记、中共满洲省委代理书记兼军委书记。年秋冬回滇,后任中共云南省委组织部长。年被捕就义,年仅28岁。
徐克家,云南大理巍山人,年生。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年夏南下广州参加北伐,进入国民革命军第三军朱培德部政工人员培训班学习。年12月参加广州起义。年2月任中共潮梅特委秘书长。年4月在广东揭阳县组织地方武装支援彭湃率领的红军攻打惠来县城,在作战中身负重伤。同年被捕就义,年仅23岁。
年2月,江西吉安起义暴动的策划者、共产党员赵醒吾走向刑场,虽在狱中受尽折磨,但仍昂首挺胸,目光炯炯,在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无产阶级革命必胜!”之后英勇就义,年仅33岁。
赵醒吾,原名赵必鑫,生,云南大理宾川人。年考入云南省法政学校预备科。
年奔赴广州,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驻粤滇军参谋、杨如轩部中校参谋、国民革命军第九军第二十七师上校副官长等职。年介绍罗炳辉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策划和发动江西吉安起义。
吴澄,云南昆明人,年生。年加入云南青年努力会。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任云南第一个党组织中共云南特别支部书记。年,任中共云南特委委员,她参与领导了昆明妇女“三八国际妇女节”示威游行。后代表云南出席在武汉召开的共青团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创办了云南第一份以反帝反封建、妇女解放为宗旨的刊物《女声》。
年10月,在中共云南省第一次党代会上,当选为中共云南省临委委员。
年12月与丈夫李国柱一起英勇就义,时年30岁。
施滉,白族,云南大理洱源人,年生。
年秋考入清华学校(今清华大学前身)。年,参与成立清华学生进步社团——“暑假修业团”。年,积极投身“五四”运动,是“五四”运动“清华”的旗手之一,后被军警逮捕。年被选为清华学生会会长。
年南下广州拜访了孙中山和李大钊,之后远赴美国斯坦福大学学习东方史。年春,正式加入美国共产党,同年创建了美国共产党中国局,并被选举为美国共产党中国局书记,被誉为“中国旅美共产党中的卓越领导者”。年7月获斯坦福大学硕士学位,并完成了英文专著《孙中山评传》。
年秋,施滉回国,在上海中共中央特科秘书处工作。年5月任中共河北省委宣传部长,次年1月任中共河北省委书记。年6月组织河北省“反帝大同盟”,同年冬在北平被叛徒出卖被捕,英勇就义,年仅33岁。
之后,美国共产党将每年的1月1日定为“施滉纪念日”。年,清华大学为清华优秀的儿子施滉树立了一块纪念碑。
赵琴仙,云南大理人,年出生于昆明,早期的共产主义烈士、云南妇女运动的先驱、白族第一位女共产党员。
年2月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昆明市委书记、女共产党员赵琴仙不幸被捕。3月30日,赵琴仙被押上刑场,大声说:“不要悲伤!我们倒下了,千百万人会起来的!”之后在昆明地台寺壮烈牺牲,年仅22岁。
赵祚传,云南楚雄大姚人,年生。早年就读于上海同德医科大学、上海大学,并加入新滇社等进步组织。年秋,南下广州,入国民革命军第三军政治训练班学习,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年回滇,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历任中共云南省特委委员、中共云南省临委委员、中共云南省特别委员会书记等职。曾编写《农民四字经》宣传共产主义。年英勇就义,年仅26岁。
罗彩,云南昆明呈贡人,年生。年考入云南省立第一中学。年2月,南下广东,进入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回滇从事革命工作,在滇池地区开展了大量农运工作,并当选为呈贡县农协主席、云南省农协委员,成为了大革命时期云南农民运动的领导者之一。年被捕,同年英勇就义,年仅25岁。
张经辰,云南楚雄禄丰人,年生。先后就读于南满医科大学、北京大学,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中共北京大学党支部书记、北大学生会主席。年远赴苏联学习。年回滇,从事党的地下工作,任中共云南省委委员、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长、中共云南省委代理书记等。年被捕,同年12月英勇就义,年仅27岁。
王孝达,云南大理祥云人,年生。年考入北京国立法政专门学校。年考入上海南方大学,同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年加入中国共产党,6月参加了上海20余万工人大罢工、5万学生罢课运动。年初任国民党广东省党部潮梅办事处秘书,同年4月任社会主义青年团潮梅地委委员、宣传部长。年被捕就义,时年26岁。
梁元斌,云南昭通盐津人,年生。年入昆明成德中学读书。年加入共青团,并发起组织进步革命团体“盐津青年团”。年11月,在昆明武成路宣传演讲时,遭到枪杀,年仅19岁。梁元斌的死,引发了昆明万人集会抬着其遗体及挽联游行示威。解放后,被国家民政部追认为烈士。
李鑫,又名李金三,化名施鸿祥,年生,云南保山龙陵人。早年先后就读于东南大学、国立北京农业大学农学科。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年到广州,入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后回滇,于年11月,主持召开了云南省第一次党员会议,成立了云南第一个全省性的正式党组织——中国共产党云南特别支部,并任书记。年任中共云南特别委员会委员、云南省农民协会主席等,同年到滇军朱旭部任师政治部主任。后到滇南个旧等地从事工人运动,并兼任中共滇南区委书记。年5月,在组织策划发动工人武装暴动时被捕,并于当月英勇就义,年仅32岁。
陈祖武,云南普洱思茅人,年生。早年考入云南省立第一中学,并加入进步组织“云南青年努力会”,参与编印《孙中山先生奋斗史》等。年末回到家乡思茅,在云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创建了当地的进步组织“青年努力会”。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在普洱等地发展共产主义组织。年初被选为国民党昆明市执行委员会宣传委员、国民党昆明市党部宣传部长等职,从事中国共产党的地下工作和统战工作。后任昆明市总工会秘书长、中共东川特别支部首任书记等。年被捕,同年英勇就义,年仅20岁。
戴德明,云南曲靖会泽人,年生,曾化名田贵。早年毕业于云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年冬,被党组织派往蒙自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并在蒙自县立小学任教。年被派往个旧锡业公司矿区,协助中共滇南区委书记李鑫开展地下革命工作。年2月当选中共迤南特委委员等。年5月在参与组织发动工人武装暴动时被捕,英勇就义,年仅21岁。
张天虚,云南昆明呈贡人,年生。早年毕业于云南省立第一中学、私立东陆大学预科。年,到上海,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年,与陆万美共同提出“活路文学”口号。年创作了长篇小说《铁轮》,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年东渡日本,参与了文艺刊物《东流》的编撰工作,并参与主编了《聂耳纪念集》。年护送聂耳的骨灰回国。年到延安,在八路军西北战地服务团工作,并创作了独幕话剧《王老爷》。后被派往滇军工作,并奔赴抗日前线,参加了台儿庄战役等。年其创作的抗日纪实文学集《运河的血流》由读书生活出版社出版。年辗转赴缅甸仰光,参加《中国新报》的编辑,宣传抗日和党的统一战线。后因病回国,于年8月病逝,未满30岁。死后,郭沫若为其亲撰墓志铭写到:“西南二士,聂耳天虚,金碧增辉,滇海不孤。义军有曲,铁轮有书,弦歌百代,永示壮图。”
张炽,字子昌,曾用名昌明、张其昌等,云南昆明路南人,年生。年考入北平民国大学政治经济系,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中共北京地委委员,并参加国民党北京市党部工作。期间在《京报》、《革新》、《云南周刊》等报刊发表文章介绍国内外形势,宣传革命思想。年3月担任要求段琪瑞政府拒绝八国通牒的请愿示威游行指挥,同年作为中共北方区委特派员到大连视察党务工作,并领导了日商福岛纱厂工人的罢工斗争。年初,回滇参加中共云南特委工作,并主编《日光》周刊,参加了路南县农民协会成立大会。年8月,参加八一南昌起义,任师军需主任等。年10月后在中共中央秘书处工作,曾担任党中央巡视员,为革命事业奔波于南京、武汉、北京等地。年在上海发动工人罢工时被捕,年4月在南京雨花台英勇就义,年仅35岁。年,大连市在英雄纪念公园为张炽塑像。
蒋开榜,字晓众,云南曲靖会泽人,年生。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中共东川特别支部书记。年到云南讲武学校军事教导营学习,后在会泽民众自卫队从事地下兵运工作。年冬,发动当地各界群众,建立了余人的武装力量,成立了云南救贫义勇军第一师,下设八个路军,任师长兼第二路司令。后将云南救贫义勇民军第一师改名为云南反日义勇军第一师,任师长。年11月策划组织武装暴动,因叛徒出卖,被捕入狱。年5月英勇就义,年仅26岁。
刘雄武,原名刘照魁,年生,云南曲靖宣威人。年参加滇军,后参加北伐。年担任排长的他,带领全排士兵毅然投奔井冈山红军。历任红三军九师师长、江西军区第五分区司令员、红二十三军军长、红一军团三师八团团长、红三十军八十九师参谋长、红九军团作战科长等职。先后参加了中央根据地五次反“围剿”作战和两万五千里长征。年11月奉命编入西路军。年4月,在甘肃安西县(今瓜州县),与敌军作战时壮烈牺牲,年仅33岁。
刘林元,云南红河开远人,年生。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年在开远火车站等地组织工人运动,并发展地下党组织。年任中共云南省临时委员会工委书记。年赴苏联,出席第五次国际职工代表大会。年回国。年赴延安,先后任延安职工学校党总支书记、中共绥西地委组织部部长等。后赴东北工作,任东北军区骑兵支队支队长等职。年任解放军西南服务团云南支队支队长。
云南和平解放后,曾任中共云南省委委员、云南省人委劳动局长、云南省总工会主席、中共云南省委常委兼监委书记、云南省副省长等。年含冤逝世,终年59岁。
赵镕,云南大理宾川人,年生。
年任孙中山大元帅府少尉参谋,年任驻粤滇军参谋、连长,年参加北伐,年参加南昌起义,年参加湘南起义,并随朱德上井冈山。后任红9军团供给部部长等职,参加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和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年参加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师供给部副部长、冀热察挺进军供给部部长、晋察冀军区供给部部长等职。
解放后任华北军区后勤部副部长、北京军区后勤部副部长等职。年授中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年2月7日在北京逝世。
徐 克,云南大理巍山人,年生。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年参与组织成立“云南妇女解放协会”,创办革命刊物《女声》(月刊),推动云南妇女运动。三十年代先后到北京女子文理学院及日本学习,并在北京参加“左联”,后到达延安。年至年,先后在大别山做抗日统战工作,在淮南解放区、淮海军区、中央党校、中央妇委会、东北前线等工作。
聂耳,原名聂守信,云南玉溪人,年生于昆明,曾用笔名黑天使、噪森、浣玉、王达平等。年考入云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年赴上海,参加反帝大同盟。年参加明月歌舞剧社,并任小提琴手。年7月发表《中国歌舞短论》,后进入联华影业公司工作,并参加左翼戏剧家联盟音乐组(苏联之友社)及“中国新兴音乐研究会”。年,经田汉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年加入百代唱片公司,并主持音乐部工作,同时创建百代国乐队。年初,由聂耳作曲、田汉作词创作了著名的《义勇军进行曲》(电影《风云儿女》主题曲)。年7月,在日本游泳时不幸溺水身亡,年仅23岁。其代表作有《义勇军进行曲》《大路歌》《码头工人》《毕业歌》《铁蹄下的歌女》《卖报歌》等。
年九一八事变后,从苏联回国的中国共产党员、原北伐军少将副师长周保中,被党中央派往东北任中共满洲省委军委书记,远赴白山黑水,以国之大义,联络各处抗日义勇军、救国军,开始了他在东北十四年的艰苦抗战之路。
周保中,原名奚李元,字绍黄,云南大理人,白族,年生,北伐将领、抗日名将,杰出的抗日民族英雄和军事家、东北十四年抗日救国斗争的卓越领导人之一、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始人和领导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任云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西南军政委员会政治法律委员会主任(兼任西南政法学院首任院长)、国防委员会委员、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中共中央候补委员等。年,被授予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年2月22日,在北京病逝。
周保中在40多年的岁月中,先后参加了护法战争、北伐战争、东北十四年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大西南建设等,为国家和人民作出了极其巨大的贡献,是云南和白族人民的优秀儿子。
罗炳辉,云南昭通彝良人,年生。早年参加滇军,先后参加护国运动、护法运动、北伐战争等。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领导江西吉安靖卫大队起义。后任中国工农红军江西独立第五团团长、红十二军军长、红二十二军军长、红九军团军团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等职,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一支队副司令员、新四军第五支队司令员等。年任新四军第二副军长兼山东军区第二副司令员,领导枣庄战役等。年6月在山东临沂病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中央军委认定为解放军36位军事家之一。
陈钟书,云南昆明安宁人,年生。年参军,先后参加了重九起义、护国起义、护法运动等。年任麻栗坡边防督办,年任国民革命军第60军旅旅长,奔赴抗日前线。年4月22日在台儿庄战役中与日军展开肉搏战,不幸壮烈牺牲,年仅47岁。后,国民政府追赠其为陆军中将。年被民政部列入第一批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唐淮源,字佛川,云南玉溪江川人,年生。早年毕业于云南讲武堂,后加入同盟会。先后参加了重九起义、护国起义、护法运动等。曾任靖国军混成旅少将旅长等职。年随顾品珍倒唐,后曾入粤参加北伐,转战江西等地。后任中央军校南昌分校教育长、中将师长等。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军中将军长,奔赴抗日前线。年5月在中条山战役中誓死抗敌,后被日寇围困,多次突围未果,为保全民族气节,自杀殉国。后被国民政府追赠为陆军上将。年被民政部列入第一批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寸性奇,字念洁,云南保山腾冲人,年生。早年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后参加重九起义、护国起义、护法战争等。年随军入粤。年任广州大元帅府大本营中将参军兼宪兵司令,后被降为少将。北伐时,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参谋处长。后任34旅少将副旅长。年任34旅少将旅长,奔赴抗战前线,后升任第三军第12师少将师长,立战功,屡歼敌寇,先后获“云麾勋章”、“陆海空甲种勋章”各一枚。年在中条山战役中,自杀殉国。年,国民政府追赠其为中将军衔,特以号令褒奖。年被国家民政部列入第一批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清华学子李忍涛,东赴美国弗吉尼亚(学校)、西去德国陆军参谋大学,不为他物,只为救亡中国。他学习防化新学,回国后组建了中国第一支化学兵部队,出其不意屡破日寇,“中国化学兵司令”之名像个幽灵一样缠绕在日寇心中。
李忍涛,云南大理鹤庆人,年生,中国化学兵之父,壮烈殉国的抗日名将。曾任南京中央军校留德军官预备班主任、中国第一支化学兵军政部学兵队上校队长、国防军备专门委员、(化)学兵总队少将队长、国防委员会委员等职。翻译和编写了《化学兵器》《化学战术》《化学战防御》等教材和著作。
年10月,在日本特工的精心策划之下,年仅39岁的“中国化学兵司令”李忍涛在前往印度视察军务返回国内的缅北上空,其座机不幸被日军袭击。终为国捐躯,却垂名青史。
王甲本,字立基,云南曲靖富源人,生。早年考入云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后入云南陆军讲武学校第14期炮兵科。后任营长、团长等职。年,任国民革命军第51师旅少将旅长。年入陆军大学将官班深造,毕业后任国民革命军98师副师长。年率部参加凇沪会战。后升任国民革命军98师师长,先后参加了南昌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第二次长沙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等,因屡立战功升任国民革命军79军中将副军长、军长。年在长衡会战中,与日军激战,后在肉搏战中,惨死于日军刺刀之下,壮烈殉国,年仅43岁。后国民政府追赠为上将。年被民政部列入第一批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张问德,字崇仁,云南保山腾冲人,年生。历任腾冲道署实业科长、腾冲参议会议长、云南省政府秘书、昌宁县长、凤庆县长等职。年日军侵占腾冲,已年过花甲的张问德临危受命出任腾冲县长,在腾北地区组建腾冲县临时县务委员会,领导腾冲民众进行抗日斗争,并建立战时乡镇基层政权、成立战时联合学校,组织和抢救抗日物资,组织游击队和民兵组织等,对日军的离间和拉拢写下了著名的《答田岛书》。年组织腾冲民众全力支援中国远征军滇西大反攻,腾冲光复后在他人评价自己的抗日壮举时答道“我只是中华民族的读书人”。年病逝于腾冲。
段 浩,字镜湖,云南怒江泸水人,白族,年生。近代著名的爱国土司。年承袭六库土千总之职,年率众抵抗英军入侵。年再次领导泸水各族人民抵抗英军入侵片马等地。抗战时,79岁的他毁家纡难成立“难民接待站”、“军民联合办事处”,接应远征回国的将士和大批华侨、难民。在日寇入滇进犯怒江时,毅然受任福碧泸练民众自卫支队少将司令,抗击日寇。
年4月,安徽寿县守城将领、保安第九团上校团长赵达源(字德泉,云南大理人,白族,毕业于云南陆军讲武学校第十九期),带病上阵,孤军奋战,誓死守城,打退日军多次攻城,歼敌多人。因寡不敌众,率全团官兵为国捐躯,无一人被俘。
抗战胜利后,寿县人民在赵达源殉国处立碑纪念。
鲁元,原名荫宗,字子真,云南大理剑川人,白族,年生。年考入黄埔军校第六期炮兵科。年任中央军校洛阳分校上校大队长,后奔赴抗日前线。年起,任第五十八军少将参谋长、五十八军代理军长、第九战区前进指挥所中将参谋长,先后参加武汉会战、南昌会战、长沙会战、常德会战等。、
年任华中中将受降指导官,在南昌接受日军投降。年赴北京,后回乡。抗战时曾作“一寸河山一寸血;万家烟火万家春”的诗句。著有《中国抗日战争结合第二次大战史》等。
马崇六,字晋三,云南大理人,年生,抗日名将。早年毕业于云南陆军讲武学校,后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年,担任全国工兵整顿处长兼工兵独立第一团少将团长。七七事变后,任国民革命军陆军总司令部全国工兵总指挥官,授中将军衔。年日军进犯滇西,果断下令炸断惠通桥,阻挡日军于怒江西岸。年获美国“自由勋章”。~年任国民政府交通部次长、交通部代理部长。年辞职,赴香港定居。20世纪50年代后期迁居日本,曾为日本天皇的书法老师,为中日关系的友好作出了贡献。
杨 杰,字耿光,云南大理人,白族,年生,中国近代著名军事战略家、军事理论家、兵学泰斗。
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后参加辛亥革命。年12月参加护国起义,曾任护国军第3军第5支队长、护国军第1纵队司令、护国军第4军参谋长、叙南卫戍司令等,年6月晋升陆军中将。年任靖国联军中央军总指挥兼泸州卫戍司令等职。年,任军事委员会常委兼办公室主任、第1集团军总参谋长,参加二次北伐。年任陆海空军司令部总参谋长。年12月任陆军大学校长。年任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参谋长兼华北第8军团总指挥,参加长城抗战。后赴德、法、英、苏等国考察军事,撰写《欧洲各国军事考察报告》,拟定《兵工业根本建设之计划》。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任赴苏考察团团长,争取到大量苏联军事外援,同年授中将加上将衔。年先后任军令部次长、中国驻苏联大使。年回国,出版《国防新论》《军事与国防》等军事著作。年再次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年1月,当选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执行委员,后曾组织策划川、康、滇军队起义。年9月,前往北平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途经香港时被刺杀身亡。
梁金山,云南保山人,年生。早年赴缅甸谋生,后成为缅甸华侨巨富和爱国侨领,曾与英国合资办银厂,一度月产白银1多万两,并受到英国女王亲自接见赠送银刀、手枪等。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积极参与抗日救亡运动,捐银近万两于十九路军和长城抗战,后将公司降价出卖修建怒江惠通桥、捐飞机一架、汽车百辆、筹资万元建中国侨民银行为抗战捐款,并组织领导了“缅甸华侨抗敌后援会”和“中华民国缅甸救国联合会”进行抗日宣传。新中国成立后,将中国侨民银行的股份及其它个人土地财产等全部上交国有。曾任全国侨联委员、云南省侨联主席等职,当选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年逝世,终年93岁。
黄大陆,云南文山人,年生。早年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学校第十六期。曾任黔军旅参谋长、黔军第一师少将参谋长等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为红军四渡赤水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年抵达延安。后被派往贵州从事党的地下工作,任中共贵州省委工委委员,并主持贵州党组织工作。年被捕,年被杀害于贵阳,年仅37岁。
年9月,优秀的共产党员、白族人民的好儿子、中共哲里木盟地委组织部部长兼通辽县委书记施介(云南大理洱源人),因长期超负荷工作、积劳成疾而病情恶化,于9月18日在辽吉省白城子不幸病逝,年仅38岁。时任中共辽吉省委书记陶铸为施介的墓碑写下了这样的碑文:“我们最好的同志为工作而停止了最后的呼吸,施介同志长眠之所。”
毕恒光,云南昆明路南人,彝族,年生。年考入昆明国立中山高级职业学校,同年加入中国民主青年同盟。年参加一二?一运动,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回家乡路南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并组织革命武装,于年参与组织了“一支人民的军队”。后到路南县城策划新兵大队起义时,不幸被捕。年1月在昆明英勇就义,年仅24岁。
孙兰英,原名施佩英,云南昆明人,年生。年12月参加“一二·一”运动,并加入中国民主青年同盟。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在易门县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年11月易门上定乡进行武装暴动后,迅速前往加强起义武装的领导,并率部与敌两个县常备队战斗。年12月因叛徒出卖,被捕就义,年仅21岁。
段 奇,云南大理人,白族,革命烈士。年12月参加“一二·一”运动,是云南大学附属中学罢课委员会的负责人之一。年考入国立云南大学政治系,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年5月参加云南人民讨蒋自救军第二纵队挺进支队,后任中共石屏县工作团第二武工队队长。年10月在战斗中壮烈牺牲,年仅23岁
李根源,字印泉等,云南保山腾冲人,年生。早年就读于昆明高等学堂、日本振武学堂、日本士官学校等,在日期间加入同盟会。年任云南讲武堂监督兼步兵科教官,后升任云南讲武堂总办。后参加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起义、护法运动等,历任大汉军政府军政总长(兼参议院院长)、云南陆军第二师师长、国会议员、陕西省省长、驻粤滇军总司令、北京政府农商总长、北京政府代国务总理等职。抗战时期出任云贵监察使,并倡议建立“老子军”,撰《告滇西父老书》,为抗战出力。后倡导修建腾冲国殇墓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副主任等。年,将在苏州小王山收藏的全部古籍、书画、文物及藏在池塘水底的93方唐代墓志碑,捐给苏州市文物管理会。年、年先后受邀出席周恩来、朱德主持召开的新春招待会(茶话会)。年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龙云,字志舟,云南昭通人,彝族,年生。年参军,年毕业于云南陆军讲武学校第四期步兵科。后参加护国起义、护法运动等,历任云南都督府副官处侍从副官、近卫第十一团团长、靖国滇军第一军代军长、建国联军第五军军长、滇中镇守使、滇军第二路军总指挥等职。年与其他三大镇守使发动云南“二·六政变”,后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十八军军长。年正式出任云南省政府主席、第十三路军总指挥等职。龙云主政云南期间,进行了一系列的措施和改革,使云南的经济社会有了长足的发展。抗战期间,先后组织十万滇军出征抗日,并调动全省的人力、物力等修建了抗战运输线滇缅公路、中印公路及数十座大小机场等,为抗战做出了重要贡献。先后兼任国民革命军第一集团军总司令、云南军管区司令、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昆明行营主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驻滇干部训练团团长等职。抗战期间,龙云将云南打造成了民主堡垒,为民主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重要的贡献。
年10月蒋介石令杜聿明发动昆明政变,免去云南省政府主席等职,被迫离开云南调任国民政府军事参议院院长。年任国民政府战略顾问委员会副主任、代主任。年12月在陈纳德的帮助下乘飞机逃往香港,后在香港当选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常委委员,并派人多次劝卢汉进行云南起义,在香港参与发表了《我们对于现阶段中国革命的认识与主张》的声明,积极拥护中国共产党和即将建立的人民政权。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列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后力促云南和平起义。年初抵达北京,后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西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等职,曾当选为政协第二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等。年逝世,享年78岁。
卢汉,原名卢邦汉,字永衡,云南省昭通人,彝族。年生。年参军,年毕业于云南陆军讲武学校,后参加护国起义、护法运动等。年任滇军近卫3团团长,年任滇军第7旅旅长。年参与云南“二·六政变”,后任国民革命军第38军前敌总指挥兼第2师师长等职。年任国民革命军第60军中将军长,率部奔赴抗日前线。年率部血战台儿庄,立战功,升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十军团军团长,并率部参加武汉保卫战等。后任国民革命军第一集团军总司令、滇南边区作战军总司令,率部驻防滇南。年升任中国陆军总司令部直接指挥的四个方面军之一的第一方面军上将总司令,奉命率部赴越南接受日军投降。年12月,正式出任云南省政府主席兼云南省保安司令。年12月9日正式通电宣布云南起义,拥护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的领导,并组建云南省临时军政委员会,为云南和平解放做出了巨大贡献。
云南和平解放后,历任云南省军政委员会主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委员、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年被授予一级解放勋章。曾当选为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二届至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二届和第三届全国政协常委等。
张冲,云南红河弥勒人,彝族,年生。早年参加滇军,任少将旅长、中将师长等职。年任国民革命军第60军副军长兼师师长。年率部参加台儿庄战役、武汉保卫战等,后任国民革命军新编第三军军长等职。年初到达延安,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赴东北,任东北人民解放军总部高级参议、松江省人民政府副主席等职。新中国成立后,任云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云南省副省长、全国人大民委副主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
曾泽生,云南昭通永善人,年生。早年参加滇军,后入云南讲武学校学习。年入黄埔军校任第3期区队长。年回滇军任职。年任国民革命军第60军师团团长,随军奔赴抗日战场。年率部参加台儿庄战役。年任国民革命军第60军师少将师长。年任国民革命军第60军中将军长。年赴越南接受日军投降。年调防东北,并任东北第四绥靖区副司令兼60军军长。年3月任第一兵团副司令兼60军军长。年10月率第60军举行长春起义,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0军军长,率部参加进军西南作战等。年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同年10月任中国人民 第50军军长,赴朝作战。年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年,授中将军衔,获一级解放勋章。曾当选为第一届至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三届、第四届全国政协常委。年逝世,享年71岁。
潘朔端,字孝源,云南昭通威信人,生。早年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四期,后回云南在滇军中任职。年随军奔赴抗日战场,任国民革命军第60军师团团长。年,在台儿庄战役中立下战功,被授予一级宝鼎勋章。年任国民革命军暂编二十三师少将师长。年任国民革命军第60军师少将师长,赴越南接受日军投降。年初调防辽宁海城,同年5月领导师海城起义,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东北民主同盟军第一军军长、东北嫩江军区副司令员、东北人民解放军第一兵团副参谋长等职。年起任昆明市市长、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等职,在担任昆明市长20余年间为昆明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年,中央军委授予其国家一级解放勋章。曾当选为第一届至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年逝世,享年77岁。
杨文清,字镜涵,云南大理祥云人,年生。早年曾任云南农业学校校长,后任云南省建设厅厅长、民政厅长等职。年全力促进卢汉起义,并在卢汉称病告假时代理云南省主席一职。年12月撰写《云南起义通电》一文,随卢汉起义,任云南省临时军政委员会委员。
年3月,任云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同年10月病逝。周恩来总理特来电吊唁,赞曰:“杨副主席参赞云南起义,勋劳卓著。”
安恩溥,云南昭通镇雄人,彝族,年生。早年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学校第14期,参加护法运动等。年任国民革命军第38军暂编第1团团长(后任第二旅少将旅长),率部驻防昭通,并兼管所辖11县政务,在进驻昭通8年期间安定秩序、创办实业、发展城建、开辟新村等,为昭通的早期近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年任国民革命军第60军第师师长,率部参加台儿庄战役等,后升任国民革命军第60军中将军长。年9月兼任国民革命军第1集团军第1路指挥官。年任立法院立法委员,年初任云南省政府委员兼民政厅厅长和云南省干训团教育长。年末,随卢汉起义,任云南省临时军政委员会委员兼政务处长。年起任云南省军政委员会委员、西南行政委员会委员、云南省人民政府委员、云南省民政厅厅长等,并为新中国建立初云南的基层政权建设、救灾救济、社会福利事业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年逝世,享年71岁。
徐文烈,又名何坤,云南曲靖宣威人,年生。年,考入云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年任中共陆良中心县委委员,同年参加陆良武装暴动。年考入东陆大学教育系。年毕业后在宣威县立中学任教。年红军长征路过宣威时参加红军。历任32军政治部宣传科科长、红二方面军政治部宣传科科长、八路军师政治部宣传部部长、陕甘宁绥德抗大总校政治部副主任、东北军政大学政治部主任、东北民主同盟军第一军政治部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0军政委等职。年任中国人民 第50军政委,赴朝作战,被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授予一级国旗勋章。年任南京军事学院政治部副主任。年授少将军衔,获一级解放勋章、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年调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副秘书长。年12月含冤逝世,享年67岁。
徐文礼,云南曲靖宣威人,年生。年在家乡参加红军。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32军94师团政治处青年干事、八路军师旅团政治处青年干事、第一野战军第1军1师1团政委等职,先后参加了红军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军第1师副政委,年率部入朝参加抗美援朝作战。年任中国人民 第1军1师政委。年授大校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年任中国人民 第1军1师师长,年从朝鲜回国。年晋升为少将军衔。后任解放军第1军军长、武汉军区副参谋长等职。年11月,在北京逝世,时年57岁。
卓琳,原名浦琼英,云南曲靖宣威人,年生。邓小平同志夫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年考入北平第一女子中学。年参加一二·一六运动。年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年奔赴延安,参加革命。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八路军师师部秘书科、中共中央北方局秘书处、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组织部等单位或部门工作。年任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处机要秘书。年任国务院办公厅机要秘书。年任中央军委办公厅顾问直至离休。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年7月,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楚图南,云南文山人,年生。年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年毕业后回滇任教。年赴哈尔滨、长春任教,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年到山东任教,并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年被捕入狱,在狱中翻译了《查拉斯图拉如是说》《看哪,这人》两书并完成了小说集《没有仇恨和虚伪的国度》。年获释后,到河南任教。年到暨南大学史地系任教。年翻译和出版了英国史地学家迪金森·霍华士的《地理学发达史》。年后在云南大学任教,并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成为了云南民主运动的重要组织者、领导者之一。年当选为民盟中央执行委员。年9月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年后任西南军政委员会文教部部长等。年任中央人民政府扫除文盲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年任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会长。后任民盟中央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年逝世,享年95岁。著译《楚图南著译选集》(两卷本)、《楚图南集》(五卷本)等。
艾思奇,原名李生萱,云南腾冲人,蒙古族,年生。年考入云南省立第一中学。年远赴日本留学,加入中国共产党东京支部组织的社会主义学习小组,开始阅读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及黑格尔的《逻辑学》等。年加入社会科学家联盟。年任《读书生活》杂志编辑,开始撰写《哲学讲话》。年完成《大众哲学》一书,全面而系统地讲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被毛泽东称赞为“通俗而有价值的著作”。后翻译、出版了《新哲学大纲》《新哲学论集》等一批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著作。年赴延安,年主编的《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思想方法论》被列为延安整风运动的必读文件之一,先后任抗日军政大学主任教员、中央研究院文化思想研究室主任、中共中央文委秘书长、《解放日报》副总编辑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中国哲学会副会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等。年逝世,享年56岁。
桂涛声,原名桂翘然,字仰之,云南曲靖人,年生,回族。早年考入云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毕业后留校担任教员。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年赴上海参加党的地下工作,后被捕入狱。年获释后,赴山西抗日前线,进行抗日宣传,同年创作了著名的抗战歌曲《歌八百壮士》。年创作了著名的革命歌曲、被朱德总司令称为八路军军魂的歌《在太行山上》。《在太行山上》《歌八百壮士》被评为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著作奖。
黄洛峰,原名黄垲,云南大理鹤庆人,年生。年先后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国共产党。年领导组建了中共安(宁)易(门)禄(丰)特委,并任特委书记。年赴日本留学。年10月回到上海,参加上海人民反日运动,任上海民众反日救国联合会秘书长。年参与创办读书出版社,任总经理。年任出版业联合总处董事长。年成立三联书店总处,任三联书店总处管理委员会主席。年2月到北京,负责筹建中共中央宣传部出版委员会,担任主任委员。后领导组建了华北联合出版社、上海联合出版社等。年11月,首任中央政府出版总署出版局局长。年4月兼任新华书店总管理处总经理。年4月任毛泽东选集出版印刷发行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年任出版总署办公厅主任、党组副书记等职。年出版总署撤销,任文化部党组成员、文化部出版局局长等职。后任文化部部长助理。年逝世。
柯仲平,云南文山广南人,年生。年考入国立北平法政大学法律系。年加入创造社。年创作了长诗《风火山》。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任上海工人纠察队总部秘书、中共中央机关报《红旗报》记者。后多次被捕。年赴日本留学。年抵达延安。年组织发起延安街头诗、朗诵诗运动,推动诗歌大众化进程。后组织成立边区民众剧团等。在延安时期,撰写了《关于诗的朗颂问题》《谈“中国气派”》《持久战的文艺工作》《论中国民歌》《生长着的民众剧团》《论文艺上的中国民族形式》《诗与民谣》等,推动了文艺大众化理论体系的形成及其实践。新中国成立后,任西北文教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等职,曾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全国文联委员等。年逝世,享年62岁
熊庆来,字迪之,云南红河弥勒人,年生。年考入昆明方言学堂,年入云南省高等学堂。年远赴比利时留学,后在法国取得理学硕士学位,发表了《无穷极之函数问题》等多篇论文。回国后任教于国立东南大学和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等。年创办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近代数学研究机构——清华大学算学研究部。年代表中国首次出席在苏黎世召开的世界数学大会。年发表论文《关于无穷级整函数与亚纯函数》,其提出的“无穷级整函数”被西方数学家称为“熊氏函数”,同年获法国国家理科博士学位。年起任云南大学校长至年初的12年间,将云南大学发展成为被英国《不列颠百科全书》(年)列为中国15所在世界最具影响的大学之一。年出席在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议,并留在法国进行数学研究。年完成《关于亚纯函数及代数体函数,奈望利纳的一个定理的推广》数学专著。年回国,在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工作。年含冤去世,享年76岁。
姜亮夫,云南昭通人,年生。年考入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师从王国维、梁启超等。年先后任教于南通中学、无锡中学、大夏大学、暨南大学、复旦大学、河南大学,期间曾师从章太炎等。年出版了代表作《中国声韵学》。年赴法国巴黎留学。年回国后,任东北大学教授、英士大学文理学院院长、云南大学文法学院院长、云南省教育厅厅长(兼云南大学校长)、云南省临时军政委员会文教处处长等,为云南的教育事业和云南和平起义做出了重要贡献。年任浙江师范学院、杭州大学中文系教授、中文系主任、古籍研究所所长等。曾任中国屈原学会首任会长等。著有《楚辞通故》《莫高窟年表》《瀛涯敦煌韵辑》《敦煌——伟大的文化宝藏》《古文字学》《敦煌学概论》《陈本礼楚辞精义留真》《屈原赋校注》《屈原赋今绎》《楚辞学论文集》《陆平原年谱》《楚辞书目五种》《楚辞今绎讲录》等共上千万字的学术著作,为中国敦煌学、楚辞及文献学的研究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方国瑜,字瑞臣,云南丽江人,年生,纳西族。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预科,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曾师从章太炎、钱玄同、刘半农、梁启超、陈垣、赵元任等学习考据学、音韵学、史地学、语言学等。在大学期间,曾参加进步组织新滇社,参与天安门广场的群众大会和反帝示威游行等。毕业后在北京师范大学研究院、私立民国大学任教、研究,回乡时编写了《纳西象形文字谱》等。回滇后,在云南大学任教,参与创办了《西南边疆》杂志,主持了“云南大学西南文化研究室”工作,曾任云南大学文法学院院长、云南通志馆编审等。年至年先后在《益世报》《新动向》《西南边疆》上发表《僰人与白子》《南诏是否泰族国家》《读伯希和〈交广印度两道考〉》《步头之方位》等文,以有力的历史事实和研究证据,向西方学术界发起了挑战,戳穿了法国汉学家伯希和等歪曲和编造西南边疆史妄图分裂中国的谎言。
新中国成立后,主持编写了《彝族史长篇初稿》《云南地方史》等,纂录校订《云南史料丛刊》,撰《论中国历史发展的整体性》等,先后主持和创办了中国少数民族史专业、云南民族史研究室、西南边疆民族历史研究所,并兼任全国人大民委委员、云南省民委委员、云南省民族研究所副所长、云南省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副组长等职。其针对英法等西方列国在西南边疆和云南历史研究问题的歪曲谬论,曾多次撰文反驳和上书中央,为新中国的外交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历史依据,为反对西方霸权主义妄图分裂中国、分裂云南做出了重要贡献。主要论著有《慎子考》《慎子疏政》《广韵声汇》《广韵声读表》《滇西边区考察记》《云南民族史讲义》《中国西南历史地理考释》《汉晋民族史》《滇史论丛》等,开拓了西南史地研究和西南民族史学,被史学界誉为“南中泰斗滇史巨擘"。
朱家璧,云南保山龙陵人,年生。年入滇军军官团学习。年考入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八期。年毕业后回滇在滇军中任职,参与组织云南世界语学会并任理事。年奔赴延安,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年与刘林元等起草《我们对于将来回云南及滇军中工作意见的报告》一文,并上呈中共中央组织部。年秋冬被派回滇军做党的地下工作,后任滇军团长等职。年离开滇军。年至年在滇南等地区从事武装革命工作,先后领导了滇中、滇南的多次武装起义,创建了“一支人民的军队”、云南人民讨蒋自救军及滇南游击革命根据地等,并任“一支人民的军队”司令员、云南人民讨蒋自救军第一纵队司令员,率部奔袭师宗、围攻丘北、攻克广南、南下桂西。年7月率部先期抵达越南河阳,与在越南北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桂滇边部队会师。年10月率部回师云南,攻打丘北、砚山等地。年1月,云南人民讨蒋自救军第一纵队与广西左右江地区、黔西南和滇东南部分地区的游击部队,合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桂滇黔边纵队,任副司令员。年7月,桂滇黔边纵队与滇西北、滇西、滇中、滇南、滇北的游击部队,统一合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任副司令员。后率部西进,组织西进部队等,迂回转战八千余里,解放保山、德宏等地区,并切断敌军向西逃窜的通道。同时作为代表与卢汉云南省政府进行统战、秘密会谈,有效促使了云南卢汉起义,并率部驰援昆明保卫战。年7月至年2月,在其领导和指挥、统战下,云南境内的滇桂黔边纵队各支队取得了发展迅速、根据地和解放区域扩增、作战胜利的成绩,云南绝大部分地区先后解放,并成立了相应的人民政权和组织,为云南的解放事业及其各级人民政权、人民武装的建立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年后任昆明警备司令部副司令员、云南省公安厅厅长、解放军第十四军参谋长、南昌步兵学校副校长、云南省军区副司令员、云南省军区顾问、云南省政协主席等职。曾获一级解放勋章,年授少将军衔。后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五至七届全国政协委员等。年10月逝世,享年82岁。
张子斋,云南大理剑川人,白族,年生。年赴延安,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年赴重庆在《新华日报》社工作。年6月任“云南人民讨蒋自救军第一纵队”任政委。年7月率部先期抵达越南河阳,与在越南北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桂滇边部队会师。年10月率部回师云南,攻打丘北、砚山等地。年7月任中共滇桂黔边区委员会常委、执行委员,同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政治部主任。年末参与争取卢汉等人云南起义,配合刘邓大军进入云南,为云南创建人民革命根据地、和平过渡作出了突出贡献。年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年先后当选为中共八大代表、大理白族自治州第一任州长,后曾任云南省政协副主席、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全国人大常委等。著有《反戈集》《诗文集》《评论文集》等。
欧根,原名欧阳根厚,云南大理剑川人,白族,年生。年参加“云南青年抗日先锋队”,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年被派赴缅甸,年初回剑川。年5月与黄平等组织成立中共滇西工委,任副书记。
年4月2日,指挥和领导了剑川“四·二”武装起义,是剑川“四·二”暴动的直接领导者。年5月末参与组织成立滇西北人民自卫军,并任前线委员兼后勤总部主任。年7月任中共滇桂黔边区委员会执行委员。年9月成立滇西北人民行政专员公署,任专员,并正式建成了滇西北革命根据地。年12月率部进驻大理,正式接管当地各级政权。后任中共丽江地委书记、丽江人民行政专员公署专员。
年任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兼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年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年11月任中共大理白族自治州委员会书记,后任大理白族自治州州长等职。
何现龙,云南红河泸西人,彝族,年生。年进入云南省立第一中学。年考入南京震旦大学法文科。年考入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高等教育班第二期,年到华北进行抗日宣传。年赴日本留学,考入东京明治大学政治经济系。年到达延安,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毕业后在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工作。年回云南,后任云南省民政厅“禁烟督察员”等,曾组织策划抗日游击武装。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年在丘北等地建立多个武装斗争据点。年参与发动圭山武装起义等,后任“一支人民的军队”副司令员、云南人民讨蒋自救军第一纵队副司令员,开辟了弥泸游击战争革命根据地。年7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第二支队司令员兼弥泸地区行政公署专员,为滇南地区的解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年3月,任云南军区宜良军分区司令员。年任云南省军区军事训练处副处长,后转业地方任云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云南省政协委员。年任四川凉山工作团团长、凉山临时军政委员会秘书长等,后任凉山州政协第一副主席等职。年起蒙冤20年。年至年,任云南省政协常委。年逝世,享年88岁。
高怀,云南楚雄禄丰人,年生。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赴滇中、滇南等地,从事工人运动和发展党的地下组织,在滇越铁路沿线进行了大量的革命工作,曾策划组织武装起义暴动等。年至年在滇东等地从事武装革命,并参与组织领导宣威、沾益等地武装暴动,建立了宣威西泽革命根据地等。年7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第六支队司令员,率部歼敌,为解放滇东、滇东北地区做出了重大贡献。云南和平解放后,曾任曲靖军分区司令员、昆明市副市长、昆明市人大副主任等职。
李鉴洲,云南大理祥云人,年生,滇西人民自卫团、边纵第八支队的主要领导者和创建者。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9月秘密组织武装,10月领导祥云南区四乡镇开展“三抗”斗争。年4月成立滇西人民自卫团,任军政委员会主任委员、地方行政委员会主任,并率部解放弥渡。年5月率部解放盐丰县城。年9月任边纵第八支队司令员,为滇西地区的解放做出了杰出贡献。
余卫民,原名徐克崇,字宁生,年生,云南大理巍山人。年考入云南讲武学校,后赴上海。年考入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八期。年毕业后,回滇任滇军教导团分队长。年末抵达延安,后入抗日军政大学,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年回到云南,随滇军到越南受降。后离开滇军。年到昆明南菁中学任军训主任。年以新平专员公署政务视察员身份为掩护,在滇中、滇南地区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后参与组建了人民自卫军武装,并在元江、思普及滇中等地进行武装革命。年7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第九支队司令员,解放了玉溪、通海、昆阳、晋宁、河西等诸县,并参与组建了各县军事管理委员会,为滇中地区的解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年1-2月,率部回师滇南地区歼敌,配合南下解放军取得滇南战役的胜利。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宁洱边防区副司令员。年被冤打致死,时年56岁。
马 曜,云南大理洱源人,白族,年生,著名现代教育家、民族学家。年考入上海光华大学,在校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年竞选云南省参议员,并支持“一二·一”运动。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年10月参加滇黔桂边纵队第七支队。年任昆明市军管会秘书、中共云南省委统战部办公室主任、云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共云南省委民族工作五人小组成员等。年8月兼任云南民族学院副教育长,年任中共云南省委第一民族工作队副总队长等。年提出云南民族地区应暂缓土地改革,通过“和平共处”、“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年春起草了《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土地改革总结》,同年撰写了10万字的《西双版纳社会经济调查总结报告》。著有《云南各族古代史略》《云南简史》等。
王以中,云南大理剑川人,白族,年生。年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等,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年中共云南大学附属中学党支部成立,任党支部书记。年在云南《民国日报》社和中央通讯社昆明分社任记者、编辑。年5月任中共滇西工委委员兼中共剑川县工委书记。
年5月参与组建滇西北人民自卫军,任前线委员。年9月,任中共滇西北地委委员兼组织部长、滇西北人民行政专员公署副专员,是滇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开创者之一。年11月率西进工作组到达保山,发动革命武装,随西进部队先后夺取了龙陵、腾冲两县政权年12月28日任中共保山地委书记、保山人民行政专员公署专员。年1月任云南省人民委员会办公厅主任。年任云南民族学院院长、党委书记。年逝世,享年74岁。
王北光,原名王庆仙,年生,云南大理剑川人,白族,中共滇西工委领导人之一,滇西北通兰革命根据地和人民武装创始人。年参与领导了鹤庆师范学生罢课斗争,同年加入中国民主青年同盟和中国共产党。年5月任中共滇西工委委员。年4月27日至5月2日领导通兰地区武装起义暴动,任通兰人民自卫大队总指挥。后任滇西北人民自卫军第二支队政委、边纵七支队33团政委、中共滇西北地委委员兼中共兰坪中心县委书记、中共维西县委书记等。其先后领导通兰暴动、和平夺取兰坪县政权、围攻“共革盟”、解放云龙、击溃藏族反动土司骑兵武装等而名震滇西北,被民间传为叱咤风云的“双枪老太婆”,作为革命者,是文武双全的共产主义战士。年,参加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并受到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杨丽坤,云南普洱宁洱人,彝族,年生。年进入云南省歌舞团。年正式开始演出,成为独舞演员。年出演国庆献礼彩色电影故事片《五朵金花》,年获在埃及开罗举办的第二届亚非电影节最佳女主角银鹰奖。年主演彩色音乐舞蹈片《阿诗玛》。年7月在上海病逝。
苏峙鑫,云南大理剑川人,白族,年生,中国核科学家、中国放射性同位素研究和生产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年私立华中大学毕业,后冒险渡江奔解放区。年,年仅39岁的苏峙鑫临危受命,负责承担极为重要而秘密的国防任务“”项目课题负责人。其项目课题主要为中国核武器的研究设计提供所需的居里级钋一a源和验证不同类型原子弹临界模拟铀-裂变谱中子源,成为当时中国放射化学界一项重要的开创性工作。年起主持原子能研究所原子能放射化学研究室工作,为中国的核科学事业和国防科技作出了重要贡献。
焦善庆,云南大理南涧人,年生,中国著名的物理学家、亚夸克理论的提出者,粒子物理学界的顶尖科学家。年在国际上首先提出“基本粒子的亚夸克结构模型”。年,与宫学惠首先提出了夸克和轻子的亚夸克三体结构模型。由于其在世界粒子物理学界的贡献及亚夸克理论、质子衰变观点等,被学界称为“与诺贝尔奖擦身而过”的中国粒子物理学家。著有国际粒子物理学名著《亚夸克理论》一书。
陈钟盛,云南大理人,白族,生。年进入后来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第一分院厂任技术员。年起成功研制发明的9种焊条,多次填补了我国技术空白。后采用自己研制的特殊焊接方式,保证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按时发射。其所研发使用的低氢型普低钢焊条被确认为“中国首创”,被作为后来国家“七五计划”期间国家级重点新技术推广项目。年、年,两次受时任国务院总理的周恩来、华国锋署名邀请参加人民大会堂国宴。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年国庆阅兵受邀上观礼台,其一生受到邓小平的六次接见。
邱钟惠,云南昭通绥江人,年生。年进入国家女子乒乓球队。年获得第2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女子单打冠军、女子团体赛和女子双打第二名,成为中国获得世界女子乒乓球比赛冠军的第一人及中国第一个女子世界冠军。曾五次获得全国乒乓球比赛单打冠军。曾受到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后从事体育科研等工作,曾获得全国科学大会“重要成果奖”等。著有《乒乓球的打法与技术》《现代乒乓球技术的研究》《笑对人生》等。
董宁川,云南大理人,白族,年生,著名国际问题专家、翻译家,曾被誉为“译坛泰斗,华夏精英”。抗战胜利后远赴法国留学,年毕业于法国巴黎政治学院,年获巴黎大学博士学位。年任世界和平委员会及亚非团结委员会助理书记,年任世界和平理事会及开罗亚非团结理事会助理书记。曾作为毛泽东、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的翻译,并两次参加日内瓦会议。
施加伟,年生,云南大理南涧人。年参军在解放军陆军第13军部队通讯营无线电连当战士。年1月在帮助当地群众修房时,为解救老人而英勇牺牲。
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发布命令追授施加伟“劳动人民的好儿子”称号,并号召广大指战员学习施加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品质
连环画《劳动人民的好儿子——施加伟》是六七十年代全国青少年喜爱的通俗读物之一。
陶少文,云南文山马关人,苗族,年生。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11军31师91团9连8班副班长。年2月在战斗中,用爆破筒炸毁越军地堡而壮烈牺牲,年仅23岁。后追记一等功,中央军委授予“董存瑞式的战斗英雄”荣誉称号。其遗体安葬于金平县烈士陵园。其英雄事迹载入20世纪80年代初全国五年制小学语文课本。
岩龙,云南西双版纳景洪人,傣族,年生。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军第14军40师团65分队当战士,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年2月在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的战斗中,因与部队失去联系,一人与越军孤身奋战四个多小时,击毙敌军二十多人,后英勇牺牲。牺牲后,追认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其被中央军委授予“孤胆英雄”荣誉称号。
和自兴,云南丽江人,年生,纳西族。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年任解放军某部六连指导员。年初率连队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战斗前向组织递交决心书:“誓用鲜血和生命保卫边疆,保卫四化建设。”年2月27日在战斗中英勇牺牲,年仅28岁,牺牲后安葬在金平县烈士陵园。后被追记一等功,中央军委授予“英勇献身的模范指导员”称号。
杨建章,年生,云南大理永平人,年参加中国援助老挝筑路民工团,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年2月写了3份请战书,坚决要求上前线参战。年3月4日光荣牺牲。同年被中央军委授予“勇于献身的共产主义战士”(一级战斗英雄)的光荣称号,其遗体安葬于屏边县烈士陵园。
当年《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以《灿烂的青春》《人民不会忘记他》为题刊载了杨建章的英雄事迹。
李启,云南昆明富民人,彝族。年1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年2月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年2月23日在攻占高地的战斗中,身负重伤仍为吸引敌军火力掩护我军从左侧攻上高地,迎着火海边爬边射击,在爬行的百余米中击毙越军4人,后壮烈牺牲,年仅18岁。后追认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追记一等功,中央军委授予其“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普朝柱,云南玉溪华宁人,年生。年在昆明就读时参加中国民主青年同盟,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年3月在家乡华宁从事党的地下工作,任中共华溪区委书记等。后参加武装革命,于年9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区纵队11团党委委员兼2营教导员。年任华宁县人民政府主席、华宁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等职。后任玉溪土改工作队组长、中共玉溪地委财贸部部长、中共新平县委书记、玉溪地区行署专员、中共玉溪地委书记等职。年至年,任中共云南省委副书记、云南省人民政府省长。年至年,任中共云南省委书记、云南省军区第一政委。曾任中共第十二、十三、十四届中央委员,第八届、九届全国人大常委。年逝世,享年73岁。
普朝柱同志曾经担任云南省省长近三年,担任中共云南省委书记十年,当时以他为班长的省委领导班子,带领全省各族人民为不断推进云南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不朽的贡献。到年云南的GDP在全国的排名前进到第16名,取得了瞩目的成绩。
(其人物事迹和评价主要参考和源自新华社、人民网等)
和志强,云南丽江人,纳西族,年生。年毕业于重庆大学,同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年参加工作,先后任云南省工业厅勘探队技术员、云南省地质厅滇西北地质队技术员、云南省地质局副总工程师兼地质处处长、云南省地质局副局长、云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兼省科委主任等职。年至年,任中共云南省委副书记、云南省人民政府省长。曾当选为中共第十三届中央候补委员、中共第十四届中央委员,第九届全国政协常委。年逝世,享年73岁。
和志强同志是党培养成长起来担任主要领导职务的优秀少数民族干部,他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与云南各族干部群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他的勤于学习和思考,能够从宏观战略的高度研究和把握云南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善于谋划,善于决断。他密切联系群众,注重调查研究,及时协调帮助基层解决各种实际困难。他关心群众疾苦,重视边疆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为改善各族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作出了不懈的努力,维护了云南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团结,边防巩固的大好局面,为云南经济社会的发展,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其人物事迹和评价参考和源自新华社、云南电视网等)
尹俊,云南大理洱源人,白族,年生。年4月起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地方游击队,进行武装革命。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下关市委书记、大理州革委会主任、大理州州长、中共大理州委书记、中共云南省委副书记、云南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等职。曾当选为中共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中共十三届中央候补委员。年逝世,享年79岁。
尹俊是党培养成长起来的优秀少数民族干部,是白族人民的优秀儿子,其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与云南干部群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他作风正派,坚持原则,顾全大局,廉洁从政,勤奋工作。他密切联系群众,注重调查研究,关心群众疾苦,重视边疆民族贫困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为改善少数民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做出了不懈努力,为促进云南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边疆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其人物评价参考和源自新华社、人民日报、云南日报等)
张丽珠,云南大理人,白族,年生。中国著名妇产科医学专家,被称为中国“试管婴儿之母”、中国现代生殖医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医学院,获医学博士(M.D.)学位。年9月赴美留学,后发表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医学论文《体液细胞学和早期癌症的诊断》。年4月受到英国伦敦玛丽·医院的邀请,远赴英国。年10月加入英国皇家妇产科学院。
年,年仅30岁已考取英国皇家妇产科学院资格的医学博士后张丽珠,放弃英国优异的生活环境和医学研究条件,毅然回国,任上海圣约翰大学医学院妇产科副教授、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投身祖国的医学事业。后成为新中国妇产科的学术带头人之一,自主研究试管婴儿技术,并成功培育了中国大陆首例试管婴儿。年9月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宋文骢,年生,云南大理人。早年参加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做侦察员。年参加抗美援朝。年进入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空军工程系学习。后为中国超音速歼击机歼—8飞机的研制提供了核心技术支撑及重要贡献。
年被任命为所总体室和气动室主任,提出了当时世界歼击机研制和发展的现状及飞机空中格斗能力、鸭式气动布局等新概念。之后,成功参与研制了我国独立自主研制的第二代歼击机——歼—7C。20世纪80年代成为歼—10飞机的总设计师,为中国的军事航空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世纪之初宋文骢先后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王希季,云南大理人,白族,年生。中国空间技术的创始者和组织者之一、中国火箭探空技术学科和航天器进入与返回技术学科的奠基者之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
年毕业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年获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学院硕士学位。年春回国。年2月19日,主持了中国第一枚自行设计研制的液体推进剂探空火箭发射成功。年主持研发的中国第一枚生物试验火箭“T-7A/S1”发射成功。后来,提出了中国第一个运载火箭型号——长征一号的技术方案并负责完成了方案阶段的研制工作,于年4月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送入轨道,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的第五个空间国家。年使中国返回式卫星技术进入世界前列,成为迄今世界上掌握此项技术的仅有的三个国家之一。
李桂英,女,彝族,云南玉溪峨山人,年生。年考入峨山中学。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了峨山武装起义。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政工队队员等。年当选为峨山彝族自治县副县长,成为全国第一个彝族女副县长。后任凉山工作队队长、云南省妇联副主任、云南省卫生厅副厅长、云南省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副组长、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职。年至年任云南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成为全国第一位省级人大常委会女主任。曾当选为第一届、第三届、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六至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
李桂英同志早年参加革命,为云南解放和早期地方建设与民族团结做出了贡献。在担任云南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八年间,云南省人大在地方立法,特别是民族立法方面取得的成绩令人瞩目,受到了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的肯定和表扬。同时,她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较早提出为禁毒工作立法的人。
(其人物事迹和评价参考和源自中国人大网等)
召存信,云南普洱江城人,傣族,年生。年任勐捧抗日中队中队长,年袭勐捧土司,后任车里宣慰司议事庭庭长等。年5月,赴普洱主动联络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后入军政干部班学习。年10月,回到车里,组建车里县民族自卫大队,并任大队长。年2月,率领车里自卫大队及发动群众配合解放军渡江,解放西双版纳全境。
年秋,赴北京参加国庆一周年观礼,受到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年1月,在普洱召开的第一届兄弟民族代表大会上,第一个在《民族团结誓词》上签名(后立“新中国民族团结第一碑”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立誓“永远跟着中国共产党走,建设社会主义新边疆”。后任车里县县长、西南军政委员会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普洱地区第一副专员等职。
年1月,成立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区,当选为自治区主席。年6月,改设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任州长。从年至年,连任了7届近40年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区)的州长。曾当选为第一届至七届的全国人大代表及第八届、第九届全国政协常委等职。年逝世,享年87岁。
杨善洲,云南保山施甸人,年生。年参加乡农会和武装队,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施甸区土改小组长、中共施甸区委书记、中共保山县委副书记、中共施甸县委书记、中共保山地委副书记等职。年任中共保山地委书记,年退休回乡。年退休后至年的20年间在家乡施甸县大亮山义务造林,创建林场,植树造林建成面积达5.6万亩,经济价值3亿多元,将数万亩荒山变成了绿洲。年将林场无偿交给国家经营管理。年逝世,享年83岁。年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其“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并获评不忘初心、奉献一生的退休干部楷模。
褚时健,云南玉溪华宁人,年生。年参加武装革命,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区纵队2支队14团9连指导员。后任华宁县盘溪区区长、玉溪地区行署人事科长、新平曼蚌糖厂厂长、戛洒糖厂厂长等。年51岁时出任玉溪卷烟厂厂长,在10多年里将玉溪卷烟厂打造成为亚洲第一、世界前列的现代化大型烟草企业,将“红塔山”打造成当时中国最具价值的品牌。年当选为“全国十大改革风云人物”,并成为了著名的“中国烟草大王”。年,保外就医后,74岁的他与妻子在新平县哀牢山承包荒山开始了种橙的第二次创业传奇。
衡量一个人成功的标志,不是看他登到顶峰的高度,而是看他跌到谷底后的反弹力。支撑褚时健再次向高峰攀登的正是传统工匠精神。(《人民政协报》)
戴永年,云南玉溪通海人,年生于昆明。早年先后就读于通海中学、云大附中、龙渊中学等。年加入云南民主青年同盟,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年9月在通海县组织成立中共党小组,任负责人,秘密开展党的地下工作。
年毕业于云南大学矿冶系,年进入中南矿冶学院冶金系研究生班深造,年毕业后到昆明工学院任教。年组建了中国第一个真空冶金试验小组。经多年努力于年全国首次成功研制的日处理2吨的“内热式多级连续蒸馏真空炉”应用于工业生产,取代了传统流程,后应用和推广于美、英、西班牙、巴西等国,先后获得年中国冶金工业部科技进步奖、年国家发明奖等。年,开始进行无污染新能源材料锂的真空提炼技术的研究,年其主持研究的“锂的真空冶炼新工艺及配套设备”取得重大成功,为国家新材料能源战略及新材料产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同时发展了金属真空气化分离理论,形成了有色金属真空冶金理论体系。年11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本文作者周伟)
特别说明:
(本文部分人物和事迹源自《中华白族通史》一书)
本文未经本公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eirixinbaoa.com/mrxbjj/223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