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什么治疗白癜风最好 http://m.39.net/pf/a_4635771.html
昨天的故事
一块小小的糕点,在天津传统饮食文化中有着重要的位置。逢年过节走亲访友提上两盒点心,无论是京八件、桃酥还是槽子糕,都寄托着亲朋好友一份浓厚的心意。从年开始,桂顺斋糕点便走进了天津老百姓的生活。
在桂顺斋留存的一张老照片前,当年的场景和故事扑面而来。在一个土灶加吊炉似的设备前,工人正在烘烤糕点。这张照片拍摄于上世纪30年代,那时的桂顺斋在创办人刘星泉的经营下,已是南市一带颇有名气的回民糕点店铺。
刘星泉从北京聘请制作宫廷甜食的高手,制作出的京式糕点具有浓郁的宫廷口味,色香味俱佳。随着生意的日益兴盛,桂顺斋从最开始的作坊式糕点铺,发展成以前店后厂为依托的多家连锁店,京剧大师马连良、相声泰斗马三立都是桂顺斋的常客。
天津市桂顺斋糕点食品二厂的名誉顾问、桂顺斋第三代传人——刘毅在回忆起昔日那间深受顾客追捧的桂顺斋店铺,他认为,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诚”字。一个很小的故事,一直在桂顺斋代代相传。“当时从外地进了一批江米,货到之后,爷爷发现米的品质不太好,不符合桂顺斋对原料品质的要求,由于钱已经早就付了,有人建议把货留下吧,可爷爷不容分说,坚持把米退了回去,在做点心这事儿上,他容不得半点糊弄。”
老桂顺斋人做人做事的原则,如今早已融入桂顺斋生产的全过程。
今天的传奇
南开区西营门外大街号,这是一座颇有年代感的三层小楼。中华老字号桂顺斋就坐落于此。“前店后厂”式的院落,7个车间,工人们正在为中秋市场而加班加点。厂长房印健一面指挥着全厂的“大生产”,一面向记者介绍着桂顺斋昨天的故事和今天的传奇。
“天津老百姓这么信任桂顺斋这个老品牌,我们能做的就是用良心做好点心。我们桂顺斋人始终坚守这个信念。”厂长房印健告诉记者。
“首先是把好质量关,第一关就是把好清真关,从原材料采购、生产过程、检测环节、运输送货都按严格按标准来执行,为了保证送货车都是清真标准,送货由企业统一进行。”房印健介绍。
生产部主任王全喜是有着35年生产经验的老师傅,厂里的技术骨干差不多都是他带过的徒弟。王全喜说,桂顺斋做点心,第一道关就是严把原料关,油、糖、面三大主料全部使用国内知名的品牌,确保食品安全;其次在制作过程中将老传统体现得淋漓尽致,制作工序以及原材料配比秉承老的传统、老的配方,严格遵照搅面、醒发、裹酥等7——9个工序,一个都不少。
桂顺斋在传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始终没有停止开拓创新的脚步。
“过去糕点都讲究大盒包装,比较符合中老年人的传统消费观。现在我们也在研究怎么才能吸引年轻人的目光,从包装、形状、馅儿上进行探索,推出了多种口味的面包和麻花,推出小包装食品。还计划推出特色直营店,推出”每日鲜“系列,比如现场烤制的面包,研发儿童食品,还计划引进国外的清真小食品,丰富桂顺斋的品种和口味。”房印健厂长如数家珍。根据不同消费群体需求,桂顺斋相继开发了系列麻花、独立包装豆陷、散装称重休闲食品等多个具有较高附加值的新产品,此外还研发、试制出22个面包新品种,均已投放市场。目前全厂共有9大类别多种产品。
“目前桂顺斋也在丰富生日蛋糕品种,在保留传统的寿桃、双层、单层蛋糕的基础上,增加水果蛋糕、慕斯蛋糕等,在桂顺斋每日鲜新店面即将上市”
“我们在深耕天津本地市场的同时,还逐步向外埠发展,已经在河北、山西、山东等地有品牌专柜。还在天猫商城、京东商城开设旗舰店,拓展营销新渠道。”房厂长告诉记者。
目前,桂顺斋有直营店和加盟店达80家,还有专柜72家。“随着中秋旺季的到来,桂顺斋全体员工非常繁忙,干劲十足,厂长每天都要深入生产一线工作。
在新的竞争形势下,桂顺斋也进行了技术创新。桂顺斋不断加大硬件投入,适时引进先进的生产和检测设备,初步实现了月饼、炉元等糕点工艺机械化、半自动化、流水线生产,提高了工效,同时保证了老字号产品的品质。
每日新报记者郭晓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