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大二的陈娟告诉记者,虽然总在阅读,却还是感觉自己“阅读量严重不足”,“觉得这些信息不是真正的阅读,但没有整块的时间来看书
【调查】看纸质书只是为了“有用” 碎片化阅读电子书受宠
调查中,八成大学生从未购买过纸质书或者报刊,却有五成大学生购买过电子书南开大学图书馆流通部主任王刚介绍,最近几年受到电子阅读的影响,纸质书籍借阅量呈下滑趋势,相比2007年统计的最高借阅量48万册,2013年南开大学图书馆借阅量已减少到21万册与纸质书的借阅量下滑相对比,学生电子阅览室的使用率越来越高,网络阅读已成为师生不可缺少的生活方式2013年南开大学图书馆电子阅读平台点击下载量比纸每日新报热线电话质文献借阅量高出1.7倍基于此,南开大学图书馆今年将推出“移动图书馆”“南开搜索”和“百链”3个服务平台,为师生查阅电子文献提供更加便捷的途径
没有互联网的时代,读书是大学生消遣的主要方式之一而如今,移动互联网碎片化阅读已逐步占领90后的空闲时光90后大学生还爱不爱读书?最近人人网发布了一份90后大学生阅读报告,结果显示天津大学生位列全国最爱读书城市第四位,而记者在随后的调查中发现,越来越多的90后阅读呈现碎片化趋势,而校园青春励志类与玄幻武侠类图书依然最受欢迎
记者发现,“变化”是受访的大学生们提到的关键词之一这种变化既有不同年龄段读同一每日新报广告本书的不同感悟,也有自己阅读喜好的变化明年就要从天津大学毕业的刘阳说,刚上大学时他喜欢读古典文学,随着学业的不断提升,他的眼界也在扩展,最近喜欢上了文字充满思辨的作品“这些书不仅能了解社会现实,还能形成自己的价值观”还有不少大学生直言,“现在长大了,想看有思想的书”
记者对于学校开出的书单也进行了调查在武昌理工学院的推荐书单中,10本必读书中有4本属于职场成功学类畅销书,而在本市某大学的推荐书单中,同样也有不少成功学著作
而根据大学生提及率及关注度统计显示,90后大学生最关注的80后作家前三名依次是:韩寒、刘同、郭敬明记者发现,三位男作家的读者群也略有不同,关注郭敬明的多每日新报为95后,而韩寒和刘同读者的年龄跨度则更宽一些就男女性别来说,关注郭敬明及刘同的女生多一些,关注韩寒的男生更多韩寒和郭敬明除了作家身份外,更多了娱乐明星的一层外衣,而刘同则与他们不同,几年前其凭借光线传媒高管身份在职场节目中被知晓,大众了解其传媒行业十余年的幕后身份的同时,进而对其作品产生兴趣
把成功学列入必读书,记者听到了不同的声音一些大学生表示无可厚非,毕竟其中一些方法和技巧非常切合当下实际但也有人表示忧虑“大学应该首先教会学生的是做一个人格健全、有学习和生存能力的人,然后再谈所谓成功”天津青少年心理研究中心王虹翔主任说道
在我们印象里,每到大学入学,学校或者任课老师总是会开一天津市每日新报电话些书单,希望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阅读调查中,一些95后大学生似乎对书单并不太感冒“老师开的学术类书籍多晦涩难懂,我们只是记下书目,课后真正付诸实践的人少之又少”“我经常会找书看,也会去图书馆借书,但通常没看完就还回去了”谈此情况,一位大学语文老师颇感无奈,“现在老师组织的读书会里很少看到学生的身影”
对于读书,大学生又抱着何种目的?调查显示,个人爱好为出发点达到33%;学业需求占比31%,可见大学生读书的功利性正在逐渐加强“除了专业课书籍外,很多英语、计算机等实用性书籍占领了我们书架的大部分地盘”不少大学生这样吐槽“我读专业每日新报电子版在线书用处更大些,写论文包括以后找工作都用得到,读其他的书感觉像在做无用功”计算机专业的陈同学表示
【数据】校园励志玄幻韩寒刘同郭敬明受热捧
上周,记者联同本市多所大学的读书会,也对95后大学生进行了阅读习惯调查近九成的大学生表示每天都有阅读、浏览信息的习惯,但阅读、浏览的内容并不是传统的书籍,更多的是社交媒体上朋友的分享,比如人人网、微信、微博上分享的文章或者好友状态;或者是微信自媒体账号以及新闻客户端的内容大家在阅读时间的分配上,留给纸质书的比例并不是很多“我经常会拿出手机看看微博、微信朋友圈,填补一下零碎的空闲时间”
“现在长大了,想看有内容的书”成功天津市每日新报学书籍进入高校推荐书单
根据人人网调查,90后大学生最喜欢的课外书中,校园青春励志类与玄幻武侠类最受欢迎,分别占比19%;排在其后的是历史传记、文学名著、经济管理、哲学及其他人人网大学生用户研究中心负责人表示,90后大学生喜欢的文学作品内容更贴近自己真实的生活或状态同时90后学生更喜欢无厘头、有趣的文字内容
此外,人人网也针对不同地域的阅读水平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全国排名前六位的省市依次是:北京、浙江、江苏、天津、上海、山东“北京之所以能排到第一位,与当地大学及大学生的数量和质量有很大的关系”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指出,这也是为何很多作家的新书发布会首选在北京举行的原因天津排名靠前的原因也同每日新报电话北京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