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实在拿不出这么多钱,两位农民只能被迫放弃
投诉案例:2007年6月,一条电视直销广告宣称:“某品牌手机售价1900元,它不仅具有防撞击功能,并可用太阳能充电,或用手电筒照射3分钟就能达到充电效果,如有质量问题全额退款”一名消费者由于轻信广告而购买了产品,一次恰因不慎,他的手机摔过便不能使用消费者指出:“广告说产品不怕撞击,我的手机从不到1米的高度掉到地面就坏了,还说可以利用太阳能充电,这纯属虚假宣传,我的手机险些晒爆也未见其充电,出现问题后,对方却说是人为损坏而置之不理”
小心掉入“黑职介”陷阱
工商提示:在一般情况下,广告不属于要约而属于要约邀请,但在特殊情况下,商业广告可以被视为要约,消费者若根据广告购买了商品,就天津市每日新报电话是与经营者形成了买卖合同关系上述手机广告应被视为要约,因它的产品价格、性能、功效和服务允诺都标注得十分明晰,作为要约的要件基本构成,如果商品与广告不一致时,经营者就应承担合同违约责任
不仅如此,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有关规定,经营者应向消费者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真实信息,不得做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消费者因受虚假广告误导,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经营者提出赔偿依据《广告法》规定,广告不得含有虚假内容,不得欺骗和误导消费者,因违反规定,使消费者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由广告主承担民事责任
投诉案例:6月13日,两名甘肃农民来津打工,他们在某中介各自交了200元中介费后,一直等到7月下旬还没结果,于是他们就找中介要求退每日新报订报电话费中介通知两位农民前来面试,并且还要再交100元面试费、200元服装费和150元体检费后经工商部门调查,该中介属无照经营,虽对其非法行为做出了查处,但两位农民因为没有相关证据,经济损失无法追偿
新报讯【记者 郭晓莹 通讯员 王献民】 从市工商局12315中心上半年受理投诉和举报的情况看,消费者对当前中介服务、电视直销及网上购物等问题反映很强烈为此8月份“12315开放日”活动围绕着“黑劳务中介”、网上及电视直销的虚假广告等问题为公众提供了咨询服务怎样避免误入“黑职介”陷阱?在网上或通过电视直销购买商品时如何认清交易风险提高消费技巧?如何识别虚假广告和防范欺诈陷阱?开放日当天,该中心做了提示
工商提示:这是典型的欺诈农民工案件目前“黑职介天津市每日新报电话”普遍是利用当事人的弱点来骗取中介费,对实在摆脱不了的,就巧立名目以费用施压,最后让对方知难而退到公共职业介绍机构求职,应首先看清它是否有职业介绍许可证、税务登记证、收费许可证、市场登记证、营业执照等必要证件 按照国家规定,城市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免费提供就业信息、政策咨询、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服务去外地打工的,求职者在缴费前应先了解清楚所交纳费用的名称,并要求对方出示物价局核准的文件,以文件为准根据有关规定,用人单位招聘时,不得收取求职者任何形式的报名费、培训费、押金等求职者应坚决拒交各种费用,即便交钱,也应索要收费凭证 许多不正规的中介机构还经常在街头人流密集处发放招聘小广告,上面的招聘内容排列天津每日新报电子报了许多招聘信息,但是却不公布招聘厂家的地址名称,甚至连电话号码都不公布一个真实的招工广告一定要包含用工单位的名称、地点、招聘工种、条件、数量、一般报酬等对于那些用人单位名称不详、招聘名额过多或过少、条件不明、报酬过高等的招工广告都应谨慎对待, 不要轻信陌生人
别为虚假广告埋单
白癜风医院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