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
“每日新报倾诉空间”
爱上我~
一个月前,站在天桥上的他掏出来一枚戒指,说让我嫁给他。我一直说他是个假模假式的人,简单说就是装:装淡定、装深沉、装成熟……但那个时刻,这哥们手都是抖的,明晃晃地路打着一脸的惊慌失措,特别好笑。我自顾自地把戒指戴在左手无名指上。张开怀抱,抱住了眼前这个受惊过度的男人。
本期主持:阿德
倾诉者:欧娜,29岁,职员
1幸福啊。
我们每个人对于幸福的定义不尽相同。即便我们相恋了四年,如今即将走入婚姻,接下来的日子似乎也不是童话故事里描述的,“从此,王子与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我说的不是感情状态——我不怕分手或者离异,但我相信我们俩的感情经受住了考验;我指的是生活状态——我们依旧会保持现在的样子,他在天津扎根,而我在北京打拼。
听起来是不是挺酷的?
2
这是你们俩的共识?
我俩是异地恋。四年前的一个午夜,他和北京同学来吃小龙虾,我被女友带着赴了此约。我俩在美食中建立了联系,并且在寻觅美食中加深了感情——作为这两个城市的土著,我们掏心掏肺地把从小到大最好吃的美食资源贡献给对方。而在点评这些食物的过程中,我俩发现很多童年记忆甚至一些同学、朋友,都被奇妙地串联在了一起。
于是我们决定做朋友。其实工作之后交友挺现实的,要么对你事业有帮助,要么是你发泄倾诉的垃圾桶,要么长得很帅,根本不用交谈,看着那张脸就能一解单身之苦。我的这点心思,他何尝不是这样想的———从来没有离开过家乡的他,毕业后依然留在了父母身边。房子、车子被父母埋单了,工作也难得的轻松,人生大事成了别人嘴里的巨大工程,对于他自己而言,似乎留不下什么痕迹。
可能我比他还有点抱负:我继续读了研,毕业后一门心思考进了世界强。高手如云的竞争环境,把我的小宇宙彻底激活了。我要出人头地挣大钱——不是为了父母的脸面,为了买房,而是简简单单自己想要。我把最私密的心事告诉了他,换来了他点头如捣蒜般的认同——说真的,要不是差不多的成长环境,别人一定觉得我特别矫情。
就在我们把彼此归类为不错的朋友时,感觉却来了。那好像是一个圣诞节,半个城市的人着了魔似的,大半夜依然逗留在马路上,说着蹩脚的英语祝福。我特别看不惯这种装腔作势,每年都是留在家里,后来和小伙伴在单位门口租了房子,就躲进房间看美剧。
他突然来了电话,问我在干吗。我抱怨了一通,他突然说:明天我来北京,咱们也补一个节日吧。我好像听出来一些弦外之音,却没有戳破。当晚我竟然失眠了,一边骂他无所事事耽误了我的工作安排,一边开始心驰神往——说实话,我被他的话撂倒了。
3
火光一下子就点燃了。
转天我们无论吃饭还是聊天,都特别自然。就像是好久没见的老友,相互开着玩笑,然后道几句体己的话。路上的人,明显少了一半,我俩朝着南站方向走去,我等着他向我告别,然后坐上开往天津的高铁。就在这个时候,他竟然抱住了我。我僵住了,耳边传来三个字:交往吧。
我不自觉地点了点头。我把他送进地铁,路上和他聊着信息。他说很久没有这么开心过了,简直要飞起来。我跟他说,你也没有拼命追我,我就这样答应你了,真是要命。他回复我说,这样不是很好啊,又不是演偶像剧,大家都不费劲。我隔着手机屏幕,又点了点头。
很奇怪,我们俩的交往就跟一杯白开水似的,没有什么激烈的开始,却让彼此很解渴。后来我找到了原因——我们俩都属于怕麻烦的人,不想刻意做什么改变。与此同时,却希望得到真实的感受,不仅在于真实的表达,也希望对方能够真诚示人。简单地说,就是有什么说什么。
这样不累。我知道他的苦闷,他也清楚我的诉求。我们是两座城市走出来的年轻人,或多或少身上带着城市的气质。他做事有点懒散,但对朋友热情,我有点假小子,但对感情特别上心。更重要的是,两座城市虽然紧密相连,却依然独立地存在——虽然高铁只有半个小时的车程,但我们的生活并没有混为一谈。
4
很多人不相信异地恋,觉得是浪费时间。
异地恋当然比较辛苦。生活在两个城市,不可能下班坐几站地铁就能相见。工作忙的时候,我们一个月也难见几回。往往是见了面,我也在处理文件,他对着我玩游戏。
但又怎样呢?我们俩本来要的就不多。我不是一个小鸟依人的乖乖女,恨不得二十四小时作为寄居蟹,挟制住爱人的一切。作为男人,他更没有这个爱好了。他朋友不少,经常会吃吃喝喝,后来干脆和朋友合伙做了生意,虽说小本经营吧,却占用了大部分时间。
见不到的时候,我们在聊天软件里相互问候,很多表情成了我们的专用符号。往往是起床时发个笑脸,午餐时闲聊几句,上床睡觉前道个晚安,一夜无梦——对我而言,他的存在更像是一个安稳的象征。我不用从他的身上获取什么物质利益,仅仅是这样的陪伴,就足够了。
当然还是会有一些矛盾。比如说一些节日,因为工作或者其他原因,不像同一座城市里的情侣那样容易厮守;还有就是生病。作为女人,这个时候就会莫名脆弱,希望身边有个男人,帮我递药塞被角。他往往都会第一时间出现,像个大侠一样,放下叮嘱然后就消失了。他很忙,又不住在这里,能够出现就蛮不错了。我是经常这样宽慰自己的——不管是不是异地恋,每一段感情怎么会有十全十美的好事?如果真是那样,我反而会很警惕,这份甜蜜里面究竟包裹着多少真实。
甚至我们还曾经分开过一阵子。吵架的原因我都忘了,也许是因为地域问题吧,冷战的时间被无限拉长,后来竟然成了彼此默许的分手。终于我忍不住了,电话里劈头盖脸地质问他,为什么要分手?他也很疑惑,说还等着机会和我缓和气氛呢。我这才明白,异地恋最忌讳冷战,还不如大家吵一吵,把事情都说清楚。不过前提是就事论事地吵,争取把想表达的话都表达了,争取一次解决一个问题,不把问题积压起来以后变成定时炸弹。
其实我所说的吵架,可能更像是某种意义上的谈判。可是谈了那么多年的异地恋,我发现自己的脾气现在是变得越来越好了。很多时候我其实已经爆炸,但还能忍住偏见在 我们曾经走过弯路:总觉得搞对象是自己的事,不用向身边人交代。后来发现不是不想交代,单纯是懒。
在我们交往两年多的时候,我们开始彼此向父母,渗透一些信息:心里有了心仪的人,各方面都很优秀,只不过在旁边那座城市。我们得到的反馈也差不多:因为心疼自家孩子,而希望对方能够投奔过来,但怕难为对方孩子,又不敢明目张胆地提出这个条件。
聊到这个时候,我俩相视而笑。即使是这次求婚,估计他也从未向父母报备过。我俩之后的路,看起来不会一帆风顺——说实话,我们俩没有计划那么多。特别是结婚之后,在哪里定居,孩子什么时候生,生在哪里之类的问题。但这些问题,一定是横亘在两个家庭之间的,需要跨过去的坎儿。那即使这样又如何呢?我们俩彼此相爱,又愿意对方保留一些自己,还有比这更美好的恋爱对象吗?反正我没找到另外一个。
阿德说
孱弱的安全感
阿德,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三级婚姻家庭咨询师
尽管很多人生理上早已达到成年人的标准,内心深处却孱弱得像一个襁褓之中的婴儿。尤其是那些平时一副衣装革履,感觉运筹帷幄的成熟人士,总是抱怨自己在感情当中顾此失彼甚是滑稽。以及在遇到巨大感情挫折时,他们竟然会产生抱团毁灭的念头。
这何尝不是现实社会的可笑之处——我们殚精竭虑付出巨大代价换来了物质财富,到头来依然会害怕对方有一天选择离开。这样的依赖关系,更像一种母婴关系——我们希望用某些东西牢牢拴住对方的手脚,心底却清楚得很——总有一天这家伙会长大,然后跑掉。更可怕的是,不少人依然会享受那种感觉,并进行自我催眠。最终这种人为制造的迟钝,让沉浸其中的我们,无法清晰地意识到危机的来临。而当这种享受式的依赖关系终有一天破裂的时候,我们的精神世界也将瞬间倒塌,这就是很多感情看得到开头却猜不到结尾的原因。
缺乏安全感到底怎么了?在我看来,这是全世界最普遍的“妇科疾病”。两人都扮演一定角色,这才是长期关系构筑的关键。
各位读者
看了今天的文章
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呢?
欢迎在文后留言
并为小编点zan吧!
周末信箱
新栏目征集提问,
由倾诉空间主笔轮流为您解答。
您有怎样的心事和难题?
可在每期文章或公号下直接留言,
或是将提问内容发送至邮箱
mrxbqings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