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4世界防治结核病日每日新报专访

年3月24日是第20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中国宣传主题是“你我共同参与,依法防控结核——发现、治疗并治愈每一位患者”。在这个特殊的日子到来前夕,记者专程采访了我医院的院长——医院院长、天津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呼吸专家吴琦教授。

  吴院长告诉记者,按照全球年度报告,年新发结核病人应在万左右,其中发现并报告的为万人,预计有超过万没被发现。我国新发人数万,发病率居22个高负担国家的第21位。诊断及时、鉴别诊断的能力和对结核发病有警惕性是结核病防治的关键。

  患结核病的患者体重增加是疾病好转的标志之一。

  早发现不漏诊是关键点

  治病的前提是知道自己有病,所以发现疾病是最先一步。结核的发病现在很不典型,可以是肺结核发病,以呼吸道症状为主,也有的结核以肺外结核为首发症状,它不是一个典型的结核病,所以诊断起来就有了难度。这医院被发现。

  70岁的李奶奶腰疼多年,一直以为是腰椎间盘脱出,因疼痛并不严重,也不太重视,贴几贴膏药,也总不见好。这些年经济条件好了,孩子们就带她去做理疗、按摩,结果越来越严重了。到骨科一看,骨头有缺损。医生怀疑有骨结核可能,查结核菌素强阳性,明确诊断为骨结核。经过半年的抗结核治疗,疼痛缓解不少,计划在抗结核治疗稳定后择期手术。

  李奶奶的问题是,如果没有查清楚是结核病和及时抗结核治疗,手术后很可能会出现伤口愈合困难,并且很可能造成院内感染。

  肺外结核一样不能掉以轻心

  张女士45岁,尿频尿急2年,按尿路感染治疗,吃了很多种抗生素就是不见好,后来尿培养却发现了结核菌,再一细查,肺上也有病变。经过抗结核治疗患者很快好转。

  绝大多数的肺外结核都有肺结核的历史,结核菌多是通过呼吸系统进入体内,血行播散到身体的其他部位。身体上除了头发和指甲,都可能被结核菌感染,所以,全身任何一个部位的疾病都应排除结核的可能,医生对结核菌的警惕性丝毫不能放松。一旦发现结核,要先抗结核治疗,减弱结核菌毒力,减少结核播散的概率。

  抗结核药物的使用必须有专门的资质,在中华医学会有专业注册,医院的医生不允许开具抗结核药物的处方,因为不合适的抗结核治疗是导致耐药结核发生的主要原因。医院对结核应高度重视,减少院内感染可能,加强对医务人员的保护。医务人员患上结核病需按耐药结核处理,用药时间长。患者一诊断结核或怀疑结核医院去检查和治疗,以减少医护人员的风险。淋巴结,骨,肠,结核性胸、腹、脑膜炎,泌尿系和妇科结核,病理出来结核,其实已经有造成院内感染的可能了。

  医院设施更安全

  很多患者会担心,医院看病容易被感染,其实不然。医院的结核病区与综合病区无论门诊还是病房都是分开的,其中有很大的安全距离。结核病诊区和病房都是负压病房,只许新鲜的空气进去,从病房流出的空气都是经过过滤净化的。

  在住院病人中,未确诊的患者住在鉴别诊断区,都是单间病房,每个病房是一个独立的负压单位,不会与其他患者有交叉感染的可能;确诊患者居住的结核病区又分出一个耐药区和重症抢救区,保证了患者在院内的安全性,这在全国也是数一数二的。

  医院别给疑似结核患者做气管镜

  结核病现在的症状非常不典型,所以在医院开展气管镜检查时要特别注意,排除结核,减少患者肺内扩散的机会,减少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的风险。在气管镜检查和介入治疗中,结核菌小颗粒就像灰尘一样,在通风不良的环境中就像播种机,如果是结核患者,未诊断进行介入治疗会增加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的机会,使医护人员感染结核机会大大增加。

  医院的呼吸科医生以及肿瘤科医生一定要绷紧结核病这根弦。结核病有自己特有的诊断系统,诊断肿瘤最拿手的PET-CT也无法鉴别结核病和肿瘤,所以,作为很多肿瘤诊断金标准的穿刺,在没有排除结核病的情况下穿刺也要谨慎。

  新方法帮助我们找到结核

  最近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以DNA试纸条技术为基础,对来自患者肺部涂片阳性痰标本的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及其耐利福平和/或异烟肼耐药基因进行分子生物学检测。优势一是速度快,6小时出结果。二是方便,所有的体液、分泌物都可以用做标本;三是生物安全性高。此类技术在医院开展以来,大大减少了患者等待结果的时间,提高了发现结核菌的阳性率,更重要的是减少了结核患者在院外造成播散的可能性。

  目前结核病确诊的金标准是痰结核菌涂片及培养发现结核菌。痰快速培养需要45天,慢速结核菌培养需要2个月,然后如果阳性,再进行药敏试验,需要的周期很长。目前医院可以进行包括链霉素、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对氨基水杨酸钠、卷曲霉素、卡那霉素、氧氟沙星共八种药物的药敏试验,试验结果可以显示患者对某种药物是敏感的还是耐药的,这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传统的培养仍是有必要的。

  结核耐药是世界性难题

  结核菌耐药有三个层次,第一是耐药结核,二是多耐药结核,三是耐多药结核也叫超级结核、广泛耐药结核(MDR),超级结核占全部结核的9%左右,这些患者的治疗成功率仅为48%。结核耐药使结核的治疗难度增加。

  抗结核新药专业医生的新希望

  抗结核治疗需要较长的时间,而且需要联合用药,目前常用的抗结核药物肝肾损害很难避免。贝达喹啉是近50年来第一个新发现的抗结核药品,对敏感结核以及耐药结核均具有较好的疗效。不过我国正在注册还未上市。delamanid、利奈唑胺也表现不错。

  缩短结核病治疗疗程是患者疗效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初治结核患者长达6个月的疗程令不少患者难以坚持,是导致治疗中断的重要因素之一。

  推动预防、诊断、治疗、管理一体化进程

  目前医院本地结核病人数量不多,天津是结核低发的区域,住院患者很多是外地转过来的。吴院长介绍说,天津的结核病防治工作是医院与结核病防治所联合完成的,在新发现患者的报告、出院后的跟踪和管理等方面,结核病防治所做了大量的工作。即使如此,在全国天津市是防治一体化的典范,今后还是要加强协作,力求对实现WHO在年逐步消灭结核的目标有所帮助。

  警惕有些结核感染不发病

  这种情况被称作结核潜伏感染,表现为人们处在结核分枝杆菌的抗原刺激后,人体出现持续免疫反应,但没有活动性结核临床依据这样一种状态。这种情况到底是不是结核,目前还没有定论。

  针对结核的潜伏感染,国际指南认为,重点应针对存在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肺结核患者接触者、开始抗肿瘤坏死因子治疗者、接受透析者、准备器官移植者以及矽肺患者开展筛查,因为这些人是结核感染的高危人群;同时要加强被羁押人员、卫生工作者、无家可归者、药物成瘾者、糖尿病患者、酒精成瘾者、吸烟者以及低体重者的筛查。

  针对结核潜伏感染的治疗可能有助于减少结核发病与传播。

 









































白癜风晚期能治愈吗
白癜风要注意哪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ixingtangren.com/mrxbnr/2121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