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桂明你了解国浩律师事务所创始人张涌涛律

张涌涛律师去世五年之后

刘桂明

年11月16日

抛却深秋室外的寒意,也忙完了一天的各种安排,终于回到了温暖的家里。照例打开电脑,准备照旧写上若干文字以记录一天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此时,电脑上显示的时间已经是11月16日凌晨了。五年前的今天,我还在南粤佛山出差。上午九时许,老同学、国浩律师集团北京事务所合伙人黄伟民的电话打到了我的手机上。

“张涌涛走了,你知道了吗?”一个不幸的消息传过来了。“走了是什么意思?”很显然,我不相信是真的去世了。“就是说他已经不在了”声音低沉,语气沉重。“什么叫不在了?”我还希望“走了”还有别的含义,那就是,“走了”未必就是“不在了”,“不在了”未必就是“去世了”。“二十分钟之前,他已经因病去世了!”我还是听到了哪个可怕的字眼……“什么病?多长时间了?”“肺癌,大概已有半年了。其实我们也是前不久才知道他生病了”。怎么可能?同一家律所的同事怎么能不知道?或许可能,的确可能。因为与我一样,许多与他相识的朋友从未想到过一直生龙活虎并带有磁性男中音的张涌涛竟然与生病挂上钩,竟然一生病就得了不治之症,竟然不知不觉在半年多的时间之后就使生命画上了句号。更让人唏嘘不已的是,在这半年多从查处病情到化疗抢救的日子里,他竟然将病情保密到只有助手和司机才知道的范围。直到已经确认自己生命无多的时候才告诉了同所的几位合伙人,才开始与这几位合伙人讨论国浩所的未来美景。

了解情况的人知道,这就是张涌涛,这就是那个经常将工作挂在脑海的张涌涛,这就是那个永远将刚强、要强甚至是逞强展示在同事面前的张涌涛,这就是那个总是要求完美、追求完美、苛求完美的张涌涛……

我也属于了解张涌涛的人之一,但我又属于并不理解张涌涛的人之一。比如说,我不理解他为什么竟然因为工作而使自己成了一个“钻石王老五”,也不理解他为什么对自己的工作、人生乃至最重要的身体如此苛求,更不理解他为什么得了如此严重的病还要遮遮掩掩跟同事向朋友们保密。

我最早知道张涌涛还是在年,那一年北京市司法局批准了两家以个人姓名命名的律师事务所。一家是谢朝华律师事务所,另一家就是张涌涛律师事务所。当时,作为《法律与生活》记者的我正在采访谢朝华律师事务所。于是,同时也就知道了张涌涛律师事务所。但是,真正见到并熟悉张涌涛还是在我于年底进入全国律师协会之后。更确切地说,是在年6月国浩律师集团在人民大会堂宣告成立之时。当然,我已经从两位老友即国浩律师集团另外两位创始人李淳、吕红兵嘴里得知了国浩即将诞生的过程,得知了组建律师集团的张涌涛律师,得知了他们即将在人民大会堂掀起中国律师业的一个小高潮。

后来,果然如他们所料,在首访中国的克林顿总统前脚刚走,他们后脚就上的人民大会堂,他们揭开了中国律师界第一块至今也是惟一由司法部批准的“律师集团”牌子。尽管据说是司法部为了某种需要而最近将彻底取消“律师集团”名称,但丝毫不能抹杀张涌涛等律师作为第一个“吃螃蟹者”而对中国律师业改革与发展所作出的可贵探索及巨大奉献。

当时,我是见证者之一。我见证了许多领导应邀前来热情祝贺的盛况,见证了金融界、企业界、政法界名流看好国浩这个新生事物的盛情,更见证了张涌涛作为集团核心合伙人风风火火地忙前忙后、跑前跑后。

有感于他们的探索勇气与改革热情,我将国浩全所同仁在人民大会堂东门外台阶上的合影照片制作成了《中国律师》年的杂志年历。现在,这张照片已经成了国浩所最权威的记忆,这张年历已经成了《中国律师》杂志最难找的资料,而其中站在中间那个叫做张涌涛的创始人则已经成了我们最怀念的人。

为了怀念,为了纪念,为了思念,每年11月的这个时候,李淳律师都要从深圳赶到北京,吕红兵律师都要从上海飞到北京,不论什么原因离开国浩团队但仍   

张涌涛律师年6月18日出生于辽宁省大连市,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年7月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年8月至年7月在北京人民譬察学院法律教研室任教,年8月至年12月在北京市君合律师事务所执业,年1月至年6月参与发起北京市同达律师事务所,年创办张涌涛律师事务所,年6月倡议并发起设立国浩律师集团事务所。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历任第四届、第五届北京市律师协会常务理事、第六届北京市律师协会副会长、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理事、中华全国律师协会金融证券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及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律师发展战略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外事委员会委员。   

张涌涛律师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入党二十多年来,处处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深刻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坚决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在思想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张涌涛律师作为最早参加中国律师体制改革的律师之一,多年来始终走在律师体制改革事业的前列。在全国率先创办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律师事务所;倡议并组建我国第一家跨地区、跨专业、紧密型联合的集团律师机构。在律师事务所规模化运营、资源整合和集团化管理模式方面作出了积极探索。   

在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开始实施CEPA后,张涌涛律师积极推进并率先实现国浩律师集团事务所与香港胡关李罗律师行的联营,为中国律师事务所和国际接轨的运作模式提供了经验。   

在中国深化律师体制改革、实施律师行业两结合管理体制的改革中,张涌涛律师是第一批走上律师行业领导岗位的执业律师,长期担任北京市律师协会的领导工作。十余年来,张涌涛律师呕心沥血,甘作奉献,不计较个人得失,将大量精力投入律师协会的管理工柞。   

张涌涛律师在担任第六届北京律协副会长期间,根据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新型法律业务不断涌现的新情况和法律服务市场的新需求,将北京市律师协会的专业委员会由原来的十一个增加到四十六个,从而使北京律师队伍提供法律服务的专业领域基本上涵盖了法律服务市场的各个方面,满足了首都法律服务市场的需求,并为促进北京律师队伍整体专业水平的提高作出了积极贡献。   

张涌涛律师作为一名执业二十年的资深律师,长期从事金融证券法律服务,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是一位金融界及律师界公认的金融法律专家。张涌涛律师一直担任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促裁委员会金融专业仲裁员,并长期为多家大型金融、保险、证券、基金机构及国有企业、跨国公司提供了优质法律服务。张涌涛律师高度的责任心和精湛的业务水平,受到了客户的高度评价。   

张涌涛律师热爱公益事业,执业敬民,奉献杜会,多次参与全国及北京有重大影响事件的处理,先后被评为北京“首届十佳律师”、北京第二届“优秀律师”及首都“抗击非典先进个人”。   

张涌涛律师病重期间,顽强地与病魔作不懈抗争,从未放弃其挚爱的律师事业,一如既往参加律师事务所的管理工作,   

张涌涛律师从事律师事业二十年来,开拓创新,精益求精,无私奉献,襟怀坦荡,正直善良,刚直不阿,为中国律师事业和北京律师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真正做到了把毕生都献给了律师事业,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张涌涛律师的逝世是北京律师界的重大损失,也是中国律师事业的重大损失,更是国浩律师集团事务所的巨文损失。我们为失去这样一位好同志、好律师、好朋友而万分痛心。我们要学习他高尚的品质、无私奉献的精神和精益求精做最优秀律师的追求,化悲痛为力量,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工作,将他开创而未竟的事业不断发展壮大,为中国律师事业的发展、为国家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做出我们的应有的贡献!   

张涌涛律师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二、纪念文章

中国律师的楷模--张涌涛

谨以在丁丑清明凑成的拙文献给英年早逝的堂弟、中国律师的楷模张涌涛。--杨峻峰

一、张涌涛是山西神池人

 年11月16日8时40分,中国共产党党员、第六届北京市律师协会副会长、国浩律师集团事务所创始人张涌涛律师因病医治无效,不幸于在北京逝世,享年43岁。张涌涛是中国律师界的一个大人物,是中国律师界名符其实的拓荒者、开路人,他在中国律师界开创了两项第一,一是在全国率先以个人名字创办的律师事务所,二是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律师集团,与国际接轨。张涌涛逝世后,中国律师界引起很大震动,八宝山公墓以国家部级领导的规格为一个普通律师举办了隆重的吊唁仪式,网上的吊唁更是成千上万,许多媒体把他的英年早逝和其他名人的早逝并列一起,研究英年早逝现象。

张涌涛逝世后,年迈的父母经不住沉重的打击,痛苦得顾不上照理儿子的治丧事宜,涌涛的治丧工作全由国浩律师集团承办,由于承办人的疏忽,将张涌涛的籍贯写成了大连,《大连日报》竟辟出很大版面登载了张涌涛逝世的消息和事迹,可是殊为人知的是,张涌涛祖籍是山西省神池县,小时候还在家乡读过小学。下面就向读者介绍张涌涛的有关故事。

二、祖辈是崇尚文化的农民

张涌涛祖籍神池县青泉岭村,祖辈是本份敦厚的农民,除经营土地外,还在本山兼开小煤窑,是勤劳致富吃穿不愁的殷实人家。爷爷张俊德勤劳辛苦,除耕种土地外,还会木工手艺,身高体大,膂力过人,是远近闻名的好受苦人。张俊德幼时在村里读过私塾,认得点字,不仅能看古书,还能看点阴阳哲学之类的书,常义务给邻村上下村民择吉,他还是村里第一个拿起毛笔写春联的人。张俊德由于有点文化,受到村民尊敬拥戴,于是把培养下一代读书看得特别重要。上世纪三十年代初期,他就把大儿子张忠送到宁武县城读小学和中学,张忠读到省立第五中学,是该村第一个踏进中学校门的人,因日寇侵华占领宁武,学校停办辍学回家。四十年代,张俊德又把二儿子张义送到神池县城读小学高小。年,张义因战乱辍学,同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参加解放战争,辗转半个中国。解放后一直在解放军装甲学院任教官、领导,转业前任解放军第一装甲学院副院长,是该村出的第一位师级干部。

年,张义在山西大同市解放军的一座装甲学院任教官,6月18日,生下了张涌涛。

三、涌涛在神池上过小学

张涌涛小名叫军强,在家里排行老二,父母亲也叫他小二。涌涛从小聪明伶俐,勇敢正直,在大同的小学里一直是好学生。年下半年,张义调到湖南工作,因湖南解放军驻地上学不方便,张义便将涌涛送回神池老家读书,住在大姑家,和堂兄张冠颖(即杨峻峰)同睡一铺炕,已经中学毕业的表姐刘玉秀和堂兄对他的学习给予了指导和帮助。

张涌涛就读的学校是神池最好的小学--神池城关完小。当时神池很封闭,见不得说外路话的外地人,涌涛在学校一是学习好,老师常表扬,二是很活泼,过了十天半月就和孩子们打成一片。涌涛从大同来神,带回一大堆印得花花绿绿的识字卡片,神池的孩子从未见过,涌涛就把卡片分送给孩子们作纪念。全班同学中和涌涛处得最好的要数张志强了,张志强也是外地人,父亲在神池财贸系统工作,他们两个都是干部子弟,戴着一模一样的外面可擦油的栽绒帽子,一块玩耍,一块学习。

张涌涛跟着堂兄回过一次青泉岭,那是在下雪后的一个星期天,弟兄二人踏着没膝的积雪,徒步走了七八里,这对从大城市来的娃娃来说,也算一次考验,也是一次体验。可是涌涛从没有嫌累,反倒觉得很新鲜很快活。

涌涛回到曾经养育了父辈的青泉岭,望着皑皑的摩天岭(俗名叫坝堰梁),不住地惊叹,祖辈们生活的地方这么艰苦。来到伯父家,伯母给他特意用猪肉、冻豆腐和山药粉条做的大烩菜,涌涛没吃过冻豆腐,见豆腐上有很多孔,以为豆腐坏了,不敢下筷子。最后硬住头皮一咬,感到很入味,高兴得吃了许多。

张涌涛在神池城关完小就读了一个学期,临近春节时,张义回神池将涌涛接到大同。此后涌涛跟随父母到了北京,父亲在位于长辛店的解放军第一装甲学院工作,他在北京读完中学,年,考入北京政法学院(后改为中国政法大学)。当他拿到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后,当即给堂兄寄来一封信,告诉堂兄这一喜讯,说他就想从事法律事业,他梦寐以求的愿望实现了。大学毕业后,他和同学们骑着自行车回过一次神池,看望年迈的奶奶和多病的大姑。

四、一个不安分的人

涌涛踏进大学校门,不论学习还是其它,各方面都很优秀,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年7月毕业,先是在北京人民警察学院法律教研室任教,直到年7月。张涌涛是个不安分的人,他逝世后,一些媒体介绍他为“野孩子”。他一直想创业,走自主创新之路。年8月,他自己打破铁饭碗,离开工作稳定的大专院校,到了民办的北京市君合律师事务所任执业律师。年1月,又参与发起成立了北京市同达律师事务所,年6月,干脆自己创办了张涌涛律师事务所,这是中国第一个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律师事务所。年6月,他再一次打烂自己的坛坛罐罐,倡议并发起设立国浩律师集团事务所,将上海、深圳等地的许多家大的律师事务所整合起来,形成全国一个律师集团,在中国律师界又是一个创举。他是发起人,自己任北京所的负责人,任国内多家大银行的法律顾问,在中国大型涉外案件中,付出不少努力,维护了国人的尊严,维护了法律的尊严。

张涌涛凭着与生俱来的执著与个性,凭着自己的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在中国律师界,是一位名符其实的拓荒者、开路人,得到中国律师界的尊重和认可。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历任第四届、第五届北京市律师协会常务理事,第六届北京市律师协会副会长、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理事、中华全国律师协会金融证券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及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律师发展战略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外事委员会委员。还是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员、北京仲裁委员会仲裁员。

五、张涌涛的人性化管理

张涌涛的事业越做越大,个中有本人的素质问题,还有什么奥秘?涌涛逝世后,和他一块工作过的同志在网上贴出一些涌涛的管理模式,

1、员工不称职他总说“再给一次机会”

张涌涛创办个人律师事务所11年来,从没有开除过任何员工。逝世前一两周,他还在为一个案子一如既往地努力。

年3月,张涌涛检查出肺癌,已经晚期。11月9日,张涌涛进入抢救室,7天后去世。在11月9日以前,得知他病情的除了哥哥外,只有两个助手和1个司机。他一直不肯把病情告诉父母和朋友,“我不想打扰别人的生活。”

11月10日,他的父母要到抢救室去看他。父母来之前,他露出生病后的第一次不安,一遍遍地梳头擦脸,并问助手“你说,我会不会吓着他们?”

张涌涛更被人称道的是他的善良和宽厚。从年创办个人律师事务所以来,从未开除过任何人。即便有时候有的员工不适合自己的岗位,他始终不肯张口让那个员工离开。

“再给他一次机会,再看看”,很多人都知道,这是张涌涛说起不称职的员工时经常说的话。

2、水晶老虎象征

在张涌涛40岁生日的时候,国浩律师集团事务所的同事们送了他一只水晶老虎。在同事看来,老虎象征着他凡事都要做到第一的霸气以及决不放弃的执着;而水晶则是象征着他性格的透明和纯真。

“在很多人看来是天方夜谭的事情,张律师能执著到最后。”

张涌涛的助手宋国锋说。张涌涛是新中国第一个个体律师;年,他倡议并组建了国内第一家跨地区、跨专业的集团律师事务所。这两次,曾被很多人都认为按照当时的体制“绝不可能”,而他靠信心和勇气做到了。

很多朋友在接到他去世的消息时,不约而同地都说“难以相信”。就在一两周前,他们还看到他为了一个案子而竞标,一如既往地努力。

在担任北京市律师协会副会长的时候,张涌涛将协会的专业委员会由11个增加到46个,“这是给很多年轻律师一个冒出来的机会。”宋国锋说,在张涌涛的信念里,律师行业整个水平的提高才是中国律师界的大幸。

3、高尔夫理论

张涌涛爱打高尔夫,并有自己的一套高尔夫理论:高尔夫运动是自己跟自己的较量,大多数情况下,高尔夫是没有人计数的,打的好不好只有自己心中清楚;很多人趁人不备会自己挪球,而这时候就要和自己的虚荣心对抗;高尔夫还是对自己心理状态的考验,一杆失败了,下一杆就是对自己更大的挑战。

那场大病,让张涌涛面对了一次自己和自己最严峻的较量。确诊为肺癌晚期后,他一边化疗一边工作。化疗的时候闻到饭香就会呕吐,但医生跟他说吃饭是一种斗争手段,他听了这句话后,每次吃饭时吐一次就再吃一次,反反复复直到吐不出来为止。张涌涛一直坚持工作到11月进了抢救室,国浩的合伙人去看他,他和他们谈国浩未来的发展方向:“平时一坐到办公室就四五个电话一起响,现在在抢救室有时间可以好好想想国浩的未来了。”

年10月,上海的朱蕾律师曾和张涌涛参加一次竞标会。在间歇喝茶的时候,张涌涛和她聊起上海漂亮的梧桐、瑞金宾馆的小洋房。11月份张律师去世后,朱蕾回忆当时的情景,依旧能感到张涌涛那份对人生美好的眷恋。

六、对张涌涛的盖棺定论

张涌涛的工作太忙,父母亲也不知道他具体在干什么,家乡人更不知他的工作成就有多大,我们就听听涌涛逝世后国浩律师集团和北京市律师协会在悼词中对他的评价吧:

张涌涛律师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入党二十多年来,处处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深刻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坚决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在思想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张涌涛律师作为最早参加中国律师体制改革的律师之一,多年来始终走在律师体制改革事业的前列,在全国率先创办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律师事务所;倡议并组建我国第一家跨地区、跨专业、紧密型联合的集团律师机构。在律师事务所规模化运营、资源整合和集团化管理模式方面作出了积极探索。

张涌涛律师勇于开拓,锐意创新,在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CEPA政策实施后,他在全国率先开设个人执业律师事务所,首批与香港胡关李罗律师行联营,特别是倡议并发起创立了我国第一家集团律师执业机构国浩律师集团事务所,为中国律师事务所和国际接轨的运作模式提供了经验,为中国律师业规模化、专业化、国际化、规范化的探索与发展作出卓越的贡献。

在中国深化律师体制改革、实施律师行业两结合管理体制的改革中,张涌涛律师是第一批走上律师行业领导岗位的执业律师,长期担任北京市律师协会的领导工作。十余年来,张涌涛律师呕心沥血,甘作奉献,不计较个人得失,将大量精力投入律师协会的管理工作。

张涌涛律师乐于奉献,兢兢业业,在担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北京市律师协会多项领导职务期间,积极、主动地为律师行业自律管理出谋划策,身体力行,呕心沥血,为律师服务的拓展与规范作出了优异的成绩。他根据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新型法律业务不断涌现的新情况和法律服务市场的新需求,将北京市律师协会的专业委员会由原来的11个增加到46个,从而使北京律师队伍提供法律服务的专业领域基本上涵盖了法律服务市场的各个方面,满足了首都法律服务市场的需求,并为促进北京律师队伍整体专业水平的提高作出了积极贡献。

张涌涛律师作为一名执业20年的资深律师,长期从事金融证券法律服务,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是一位金融界及律师界公认的金融法律专家。他一直担任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促裁委员会金融专业仲裁员,并长期为多家大型金融、保险、证券、基金机构及国有企业、跨国公司提供了优质法律服务。张涌涛律师高度的责任心和精湛的业务水平,受到了客户的高度评价。

张涌涛律师热爱公益事业,执业敬民,奉献杜会,多次参与全国及北京有重大影响事件的处理,先后被评为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北京“首届十佳律师”、北京第二届“优秀律师”及首都“抗击非典先进个人”。他勤于钻研,勇于实践,不断开拓律师金融专业法律服务领域,事务所荣获全国优秀律师事务所。

张涌涛律师病重期间,顽强地与病魔作不懈抗争,从未放弃其挚爱的律师事业,一如既往参加律师事务所的管理工作,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eirixinbaoa.com/bbfz/2322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