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津那些老牌名店可不只是好吃那么简单,它们背后的故事更是新奇动人。有时候,餐厅吃的不只是美味还有故事和历史。小编和你说一下天津那些最有故事的餐厅。石头门坎素包店
话说多年前的晚清时代,当时的天津市还称为天津卫。由于天津地处华北五大河流汇合点,当时这一地区居住着众多的依捕鱼为生的渔民。这些渔民和他们的家属为了祈求海神保佑平安,吃素斋行善事,于是食素食就成为了他们的习惯,在天津东北角附近的海河边“天后宫”宫南大街对面的一条小巷内开业了一家最早经营天津素食的餐馆“真素园”,但是由于店址临近海河,且又地势较低洼,所以每逢夏季店内时常被雨水灌满,当时的店主就在门口垒起了一道石头门坎放水。
“真素园”的鼎盛也曾惊动过清王朝的慈禧太后老佛爷,当年慈禧太后来天津天后宫进香,曾御驾“真素园”品尝了美味的素包,老佛爷食后喜形于色,连连称赞“这家的素包味道真好,比御膳房的菜还顺口”。据说慈禧太后回京后也时常回味起天津的石头门坎素包的美味,时常差人来天津买“真素园”的素包回宫进膳,慈禧太后老佛爷御赐了“真素园”的店名“石头门坎素包”。
地点:慎益大街南市食品街1区12号1-2楼起士林在清末,年八国联军侵占天津以后,相传有一个随着德国侵略军来津的德国厨师,名叫起士林,以制作面包、糖果著称。
(起士林一家人)
民国末年,天津起士林在上海开设了分店,张爱玲就是那里的常客。张爱玲对起士林情有独钟,她后来回忆:“在上海我们家隔壁就是战时天津新搬来的起士林咖啡馆,每天黎明制面包,拉起嗅觉的警报,一股喷香的浩然之气破空而来……”天津的咖啡与面包想必为张爱玲的笔端注入了灵感。地点:浙江路33号1-4楼(音乐厅对面)少帅府年,张学良率部进驻天津,并将司令部长期设在津城。年,张学良将此楼买下,作为张家在津的一处住所,张学良的书房,于凤至、赵四小姐的卧室都设在前楼二层。此后,他来往于京津地区时就住在这里。因为有了这个家,张学良才在津城演绎出一段段的传奇故事。现在张学良故居也被打造成可以吃的博物馆概念。在这里,可以品尝到正宗的张家私家菜,民国谭家菜,风情租界菜,中华一绝菜,养生长寿菜等等。
地点:赤峰道78号(山东路口)赵记老铺赵记老铺的创始人爱新觉罗?振国,他是一名武将,当时考取武状元时要连射3枚金钱眼。由于造化弄人,每次考取武状元时,第三枚金钱眼都屡射不中,一气之下,弃武从厨,到了御膳房做个打杂的,经过自己十三年的努力,做到了御膳房的总管,相当于今天的厨师长,他把满族菜发挥到极致,为了不让满族菜失传,在民间开设一家大车店,为过往的商人和行军打仗的人提供喂马和饮食住宿的地方。后改名为赵记老铺。现在,店门口的拴马桩和喂马槽,依然保留了大车店的原貌。
地点:南京路号乐宾百货7楼(滨江道口)利顺德年,英国传教士殷森德开办了一家名叫“泥屋”的饭店,这座如今早已消失的饭店就是现在利顺德饭店的前身。末代皇帝溥仪在天津生活六年多的日子里,和皇后婉容、淑妃文秀几乎每隔几天就会坐着汽车,专门到利顺德来吃西餐和冰激凌、刨冰、奶油栗子粉等冷饮。饭店特意为溥仪准备了御膳。据说他最喜欢吃一种薄而脆、甜而香,叫做“火纸筒”的点心。饭后,他总都要喝一杯“鹤岭云雾茶”,听一段西洋音乐,或者去饭店的舞厅跳舞。
它被称作“外交酒店”,从晚清时期,利顺德就已经享誉海外。它见证了晚清重臣李鸿章会晤美国第十八届总统格兰特将军;她被国父孙中山先生所推崇,北上天津三次下榻;它还是美国第三十一任总统胡佛在青年时代的发迹之所……
(利顺德老照片)
地点:台儿庄路33号“苏易士”餐厅袁世凯的孙女开在天津的西餐厅。
(袁世凯的孙女)
地点:成都道40号(近长沙路)惠中饭店那时候曹禺也会偶尔住在这里。也正是在这里,他见到了那些风靡一时、风情万种的交际花,也包括《日出》中陈白露的原型——交际场上的“大人物”潘月亭,《日出》中的部分情节就取材于惠中饭店里的故事。
白癜风中医治疗方法白癜风应注意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