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陈青延
作者简介:陈青延,曾用笔名驰远,一九六一年九月出生,湖南省南县人,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湖南省劳动模范,湖南省南县广播电视台副科级干部,一九八三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作品散见于《作家报》、《西南作家》、《中国社区报》、《中国散文家》、《天津日报》、《湖南日报》、《湖南文学》、《新湘评论》、《新农村》、《文学少年》、《小溪流》、《江淮时报》、《重庆晚报》、《光明日报》、《湖南工人报》、《湖南经济报》、《三湘风纪》、《驾驶园》、《湖南税务报》、《金鹰报》、《拉萨晚报》、《新闻与写作》、《湖南妇女报》、《湖南价格报》、《中国乡土文学》、《中国文学》《每日新报》等报刊,出版过《林中空地》、《真情依旧》等小说、散文集。
“开秧门”的记忆
一个时代烙下了一个时代的.印记。改革开放以前的农村生活,之后的年轻人是不甚了解的。那时,农村是搞集体化。每年的春夏两季插田,要开“秧门”。生产队长把男女劳力喊到秧田,既不宣布散工的时候,每人扯的秧是点数量,还是算面积。那时节是计工分,谁扯的秧多工分就多。不管扯秧的面积大,还是扯秧的把数多。但是,生产队长没说出开“秧门”的这一天按什么办法计算工分,大家心中就没有底,都在老老实实、如质如量地扯着秧。扯得面积和个数稍微快一点,就主动掏出纸烟来,敬给大家抽。要是在夏天开“秧门”那天,扯秧手脚快的人,歇气的时候还要在路边摘几条菜瓜,洗干净了给大家吃。大家扯秧你追我赶,争先恐后,其乐融融,好不热闹。虽然那时的农村是搞集体,大家的思想还是蛮纯洁的,人心都是一扎齐。后来包产到户了,农户都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很少有那种一同上工一同收工的景象了。一望无际的田野,你看见寥寥几人,在田野里扯秧、除草、施肥……农人自由了,你去承包地上工的时候,他在外面找副业,他在承包地上工的时候,你就在外面找副业。农人们都知道,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对于承包地里的农事,大家都不着急,早有规划,到时铆着劲干几天,农事就干完了。只是,这些年来,觉得乡村少了一种热火朝天和人心齐泰山移的景象了!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主编编辑部投稿邮件箱: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