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
今晚报、每日新报报道
我区泗村店镇仓上村、小陈庄村帮扶组事迹
一起看看吧~
∨今晚报市农业发展服务中心精准帮扶武清区仓上村小陈庄村
帮扶组的“金点子”带咱大步奔小康
走进武清区泗村店镇仓上村和小陈庄村,无论是乡间大道还是村民家门前的小路,都干净整洁。道路两侧红砖铺就的地面上,红花绿树相映成趣,村民们坐在大凉亭内聊天喝茶。如今的仓上村和小陈庄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产业不断增多,村庄环境越来越美,村民腰包越来越鼓。“我们觉得村子越来越像小康村了,这真得感谢帮扶组!”说起村里的变化,村民们争先恐后地发言。他们口中的“帮扶组”便是市农业发展服务中心驻武清区泗村店镇仓上村、小陈庄村帮扶工作组。
“以前村里可不是这样,一出家门就是土路,刮风一身土、下雨一脚泥。现在可好了,无论刮风下雨,砖铺的路面不但干净整洁,走起来也舒服。帮扶组还帮着装了好多路灯,晚上出来村里道路都亮堂着,走路也踏实多了。”仓上村村民郭大爷说。村里的种植大户马金英告诉记者:“去年,帮扶组帮着引进了新品种玉米和专用肥,还请农业专家来指导,收成特别好,玉米亩产达到七八百公斤,比往年增收了15%左右。”
帮扶组工作人员王辉介绍说,自从年进驻仓上村和小陈庄村后,帮扶组便想尽办法帮两个村找门路、想对策、出点子,加快村集体经济发展,提高村民收入水平。围绕光伏发电、种养一体化生态大棚、金果梨种植、手工艺品编织、西兰花育苗种植、黄瓜甜瓜种植、林下养殖等项目开展考察调研20余次。经过多方研讨论证,按照“因地制宜、宜商则商”的原则,以镇域统筹的方式,整合产业项目资金,申报实施了“泗村店镇困难村名、特、优、新农产品服务平台”项目,该项目联系带动了两个村民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此外,结合帮扶村种植实际情况,协调镇政府、农科院作物所和农业合作社,引进“优质小麦育种、繁种、示范展示基地”项目。目前,项目的运营均已取得预期收益。村民的人均年收入由2万元增加到2.8万元左右。
“有了帮扶组的‘金点子’,我们对村庄未来的发展更有信心了!”村民们开心地表示。(记者王绍芳)
每日新报从点滴小事做起帮村民越过越红火
市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在新一轮结对帮扶中,对口帮扶武清区泗村店镇仓上村、小陈庄村。跟3年前相比,两个村庄的道路干净整洁,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产业不断增多,村庄环境越来越美,村民腰包越来越鼓。驻村帮扶组让两个村有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得到了村民们的一致好评。
年驻村后,帮扶组首先对村里的产业情况进行调研,大到村里的产业结构,小到居民的家庭情况。帮扶组的组长王辉说,决定在帮助村集体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对村民们生活中的点滴小事也伸出援手的工作计划。
这3年来,工作组主动对接市红十字会,为两个村6名家庭困难学生申请助学金,资助他们完成学业,其中一名于年考入心仪的首都师范大学;针对困难残疾人特殊群体,主动联系市残联与之开展支部共建,为两个村残疾人捐赠生活物资余份,轮椅、助行器等60余件,累计价值5万余元。针对残疾人行动不便的特点,为有学习能力和意愿的6名残疾人免费提供网上技能学习卡,支持鼓励残疾人发扬自强不息的精神;主动联系有关企业,为困难村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解决困难家庭劳动力就业难题。
在产业帮扶方面,帮扶组经过多方研讨论证,按照“因地制宜、宜商则商”的原则,以镇域统筹的方式,整合产业项目资金,申报实施了“泗村店镇困难村名、特、优、新农产品服务平台”项目,帮助村民们销售应急农产品,目前项目联系带动村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2个。此外,结合帮扶村种植实际情况,协调镇政府、农科院作物所和农业合作社,在仓上村引进“优质小麦育种、繁种、示范展示基地”项目,使得村集体收入增加。
仓上村的村民们有畜禽养殖和种植大田作物的传统,但是种植收益低。帮扶组发挥自身及农口单位职能优势,邀请农业领域专家团队到帮扶村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现场进行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的宣传推广,并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业生产;先后举办蔬菜种植和畜禽养殖培训班6期,围绕农民最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eirixinbaoa.com/mrxbls/227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