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陈青延
作者简介:陈青延,曾用笔名驰远,一九六一年九月出生,湖南省南县人,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湖南省劳动模范,湖南省南县广播电视台副科级干部,一九八三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作品散见于《作家报》、《西南作家》、《中国社区报》、《中国散文家》、《天津日报》、《湖南日报》、《湖南文学》、《新湘评论》、《新农村》、《文学少年》、《小溪流》、《江淮时报》、《重庆晚报》、《光明日报》、《湖南工人报》、《湖南经济报》、《三湘风纪》、《驾驶园》、《湖南税务报》、《金鹰报》、《拉萨晚报》、《新闻与写作》、《湖南妇女报》、《湖南价格报》、《中国乡土文学》、《中国文学》《每日新报》等报刊,出版过《林中空地》、《真情依旧》等小说、散文集。
酒哥
酒哥不姓酒,而是姓张,真名叫张九满。在他家的兄弟姐妹中,排行老小,也有人称他为满哥。大多数人喊他酒哥,主要是缘于他是我们村里一个小小的熬酒师傅。酒哥长相不咋的,严格地说来,还近乎有点儿丑,但他心地善良,厚道老实,而且身怀一手熬酒的技木,用普通话说,就是他懂得一种酿酒技术,大家都还是很喜欢他,愿意和他打交道。我家住在八百里洞庭湖滨的平原上,那里的农民,世世代代以种植水稻为生。酒哥是我的一位邻居,从小就利用父辈传授给他的熬酒技术,用稻谷作原料,开始了他熬酒的人生。一个木甑,一座炉灶,一只铅锅,一间厢房,四五口水缸,就成了酒哥进行熬酒营生的小作坊。出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的酒哥,年少的时候就开始跟着父亲一起熬酒,父辈的熬酒技术,他巳经融会贯通,彻底掌握,并在以后几十年的熬酒营生中,让家传的熬酒技术得到了创新与发展。俗话说:三句话不离本行。酒哥不管在什么场合上,他的嘴巴里都离不开他那本“酒经”:酒有什么功效与作用啦,什么样的酒是好酒啦,以及他熬的酒什么样的人物喝过啦等等。喝过他酒的人都信他的话,晓得他熬的酒好喝,不是在吹牛。熬酒是一种辛苦的活儿。泡谷、蒸谷、拌药、翻动、测温,发酵,都要专心致志,一点也不能马虎,一刻也不能塌场。在酒哥酿酒的营生中,从没有困过一个落心觉。有的时候,深更半夜还摸起床,跑到厢房里去,测一测摊在地板垫子上拌了酒药子稻谷的温度,是不是正常与适度。几十年里,酒哥在厢房里酿酒,常常是累得热汗淋漓,只能打着赤膊干活,一条搭在肩上的毛巾,时不时地被他拿下揩汗。天天,月月,年年,他家里都是酒香弥漫,飘溢乡里。一日,酒哥在木甑上的铅锅里用一根木棍来回地搅水散热,眼睛却望着从木甑下伸出的一节竹筒里流出巴酽而又冒着酒花的酒,自我陶醉,笑得合不拢嘴。“好酒!”这时,突然听到有人来到他家在夸的他酒,他赶紧抬起头一看,发现原来夸他酒的是村干部带来了买他酒的乡长。乡长喜欢喝酒哥熬的酒,说他的酒倒在杯子里酒花多,口味香醇,喝下肚以后,既不口干,又不伤头。酒哥见乡长夸他的酒好,拿了酒坛子上面挂着的漏子和酒舀子,给乡长打了满满的一塑料壶子稻谷酒,硬是不收钱,说是送给乡长喝,希望乡长以后在外面多多给他的酒做做宣传。拿了酒哥送的一塑料壶子酒,乡长一时兴致很好地对酒哥说,决定回去以后第二天要召开一个乡党委会,研究帮助酒哥投资扩大白酒作坊生产规模的事。忽如一个在沙漠里久行的人,陡然发现了一片绿洲一样,酒哥听了乡长这么一说,顿时喜上眉梢,心里好一阵子高兴哩。地球围着太阳不停地转,日子一天天过去。乡长说起乡上帮他投资扩大白酒作坊生产规模的事一直没有消息,只有村干部时不时地来到他家,帮乡长打酒送到乡上去。乡长表的态,还算不算数?这件事在酒哥的心里纠结了将一年有余,但又不便询问过来帮乡长买酒的村干部。一天,老婆提醒他说,可能乡长事情多和工作忙,把这事给忘了,要他再带一壶子白酒上去送给乡长,顺便问问乡上帮他投资扩大白酒作坊的事。在老婆的激励下,酒哥终于鼓起勇气,穿上一套像模像样的衣服,提着一塑料壸子酒,来到了乡政府。可一打听,让酒哥出乎意料,那位曾经给他表态的乡长,前不久因干部交流岗位,已经调走了,顶替那位乡长位子的是酒哥不认识的一位新来的乡长。酒哥只得毫不结果、无功而返地打道回了府。表态的乡长调走了,熬酒的作坊没有得到扩建,但酒还得熬下去。村里村外的乡亲们少不了酒哥酿制的打谷酒!酒哥也照样用他的打谷酒供应和方便着周围的乡亲们。春天里,村里哪户人家捉了几条鱼,做一个火锅,炖汤喝,家里的大人就会对孩子一呶嘴:“去酒哥家打点酒来,放进火锅里去鱼腥!”实际上,大人是想喝酒哥的酒了,借着去鱼腥的由头,叫孩子去酒哥家里打一斤或半斤回来。夏天里,村里哪户人家杀了一狗,炖了一大锅,大人也会派遣家里孩子去酒哥家打一小壶酒回来,既去狗肉的膻味,又能做狗肉的下菜酒。秋天里,天气干燥,地上的潮湿重,是风湿骨病多发的季节。村里的哪户人家买回来了风湿药要用酒泡着口服,就会捎个信,叫酒哥家送几斤酒过去。冬天里,天寒地冻,村子里哪户人家有人要下塘捕鱼,就会喊酒哥送一小壶子过去,炒一碟花生米下酒驱寒添暖。去年晚秋的一天深夜,我年过九旬的母亲突然离世,在县城打拼的我,带着家人连夜赶到了乡下。我开着汽车刚进村口,发现一个骑摩托车的人,停下来靠在路边给我的车让路。我借着车灯一看,让路的人原来是酒哥。我问他这么晚了骑摩托出去干什么?酒哥说,他刚刚接到了邻村一个留守老人的电话,说孙子发高烧,医院,喊他送酒过去给孙子退烧。我年少在农村生活的时候,就知道酒哥有一套用白酒退烧的办法,那就是将白酒烧热后,拿白纸放在酒里浸湿,取出贴在发烧人的肚脐上,纸片贴干后再浸湿再贴,一连几次,这一招准灵,发烧的人随后就会大汗直冒,高烧很快就会退下来。几十年来,在我的印象中,记不清酒哥用自己熬出来的白酒,方便过多少人,也帮过多少人的忙!酒哥常说,他一生中要行善积德。在他几十年酿酒的营生中,家庭困难的人家治病用他的酒,一律是不收分文钱的。用他老婆的话说,酒哥熬了几十年的酒,没见他赚几个钱,只见他辛苦了几十年。”村子里有人说,酒哥是酒的化身。这话不无道理。几十年中,酒哥不但会熬酒,而且他还好酒,但他不贪杯。酒哥经常对人说:“适当饮酒,能够舒筋活血,驱寒添暖,有益健康。”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酒哥餐餐少不了喝二三两酒。聚餐,他陪朋友喝;在家,他就自斟自饮;有时,他还弄几个菜,喊邻居或朋友到他家喝几盅……几十年风尘岁月,酒哥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他熬酒方便一方乡亲,他饮酒交结了一群朋友。一次,酒哥对我说,他将与酒结缘至终身!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主编编辑部投稿邮件箱: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