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强不息、感恩社会作者简介 朱明静,女,天津理工大学服装设计专业学生,班级团支书、手语社团社长、校学生会网宣部副部长。天津作家协会会员,天津手语联盟、天津益新志愿者会成员。荣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天津市“三好学生”称号、全国“第九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入围奖、“感动校园——天津市大学生年度人物”及天津市优秀学生干部称号。事迹多次被《天津日报》、《今晚报》、《每日新报》、《渤海早报》、《城市快报》、《天津社会保险》杂志等媒体报道。坚强,举步维艰的日日夜夜
幼时的一次药物中毒,使她远离了有声世界。
到了入学的年龄,看着伙伴们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地去学校,她眼巴巴地望着父亲:“我要上学。”聋儿的智力发育,比正常孩子至少晚两年。父亲望着她那充满渴望的眼神,心疼地说:“再等两年。”“我要上学。”她哀求道。“我们在家学。”
当她的家庭作业罗到一尺高的时候,终于走进了校园。那年,她快九岁了。
同学们无法与她沟通,无可奈何地被边缘了。老师发现她的字和画都很漂亮,就让她负责出黑板报,借以培养自信。一次,班里选三好生,同学们都为她举了手,但却没拿到证书。回到家,她眼泪汪汪地对父亲说:“都举手了,(指着自己的耳朵)我这里没有,(证书)没有。”她无奈地摊开双手。父亲心里一酸,很沉重:“咱不争。”后来,她转到大寺小学。腿有残疾的班主任沈老师对她说:“老师也是残疾人,却当了老师,你知道为什么吗?”她摇摇头。沈老师举起拳头对她说:“要坚强。”她记住了这个词。四年级开始,她有了两套书:课本和教师用书。她已经学会了自学。沈老师用爱把她送进了大寺中学。师生间至今保持着亲密的关系。三年初中,她的手指被笔磨出厚厚的茧子。在同学中,她是另类。为了融入,她学会了看口型,读唇语。然而,进入高中后,她又成了另类:无法与同学沟通。从小学,到高中,她的课程,总是比别人多一门。
艰难的求学路,每一步都滴着血泪。高一时,她的成绩倒数第二,然而,从高二开始,她连续三年保持第一。她喜欢挑战自己。
她考上了天津理工大学聋人工学院。年荣获新生奖学金一等奖,人民奖学金一等奖以及校级三好学生称号,三次获得天津残疾人高等教育助学金奖励。感恩,回报社会的点点滴滴
从10岁捐出第一笔善款至今,她一直坚持参与公益活动,因为她觉得,自己是在善良人的爱护下,走出的每一步,她要尽最大的努力,回报社会的善良。
她利用假期参与志愿者活动,在寒假期间当了春运志愿者,和众多志愿者一起走进火车站为农民工服务,从中感觉到农民工返乡的艰辛,更深切地体会到一名志愿者的社会价值。给福利院儿童送生活用品,连续两年将奖学金捐给困难生。多次把摔倒的老人送回家,从不因为害怕老人敲诈自己而拒绝助人。在母亲节来临之际,班级和手语社团携手举办为雅安人民祈福的黄丝带活动,表达对雅安人民的祝福,并祝愿灾区人民母亲节快乐。她还参加了首届全国聋人汽车驾驶技能联谊赛的手语志愿者。
她的家乡芦北口村书院试运行。她了解到,书院计划明年正式挂牌,今年主要工作是募集图书,条件成熟时搞专题讲座,办培训班。听到这个消息,她欣喜若狂,利用星期日,整理家里的藏书,为书院捐了多册图书,报名参加了书院募集图书志愿者,并在同学中募集图书。虔诚,宣传手语的孜孜汲汲
她担任“星”沙龙手语社社长,她高兴极了。她是聋哑人,深知手语对他们意味着什么。从小学,到初中,她一直生活在健听人群,这使她深知推广手语的重要意义。她多次带领骨干成员,坚持为社团健听会员服务,让健听会员都能学好手语;在理工大学内部兄弟院系之间、在天津市多所兄弟院校内开展“手语为桥,听人为岸,共建和谐校园”日常手语推广巡讲活动,传播手语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聋人世界,实现聋健共筑中国梦。组织与香港义工团两地的活动,让香港义工团了解到内地手语文化,增进了两地友好。同时开创《聋工梦》MV,传递聋人心中的梦想,呼吁社会人士关怀聋人,实现聋健共圆中国梦。参与天津手语联盟举办的活动以及“聋健共筑中国梦”万人手语歌爱心系列活动并担任手语主持。
助残日之际,带领团队承办《同行你和我,共圆中国梦》活动。这次活动使她的团队经受了锻炼。
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武术精神,天津理工大学聋人工学院举办韩幕侠文化专题讲座。韩慕侠再传弟子、天津韩慕侠武术社社长、天津形意研究会副会长杜云生先生,受邀为聋人工学院近名学生讲述了韩慕侠生平事迹和武术精神。讲座结束后,杜云生和弟子李彬为到场的同学们表演了五行拳,聋人工学院“星”沙龙手语社的成员们与杜云生进行了“师父教我武术,我教师父手语”的互动活动。活动结束后,杜云生对朱明静说:“我看到了同学们对武术的热爱,我们也想教会你们强身健体、保护自己的本领,因此我们需要学会手语。能给我们编一本教武术用的手语吗?”朱明静欣然应允。一部《韩慕侠武术社应用手语》正在编辑中。敬畏,真情书写的字字句句
从读初中开始,她便对写作发生了浓厚的兴趣,暗自开始了长篇小说的创作,并在新浪网开设了自己的博客“幸福猪猪的快乐小窝”。在新浪网举办的“迎奥运我记录”活动中,凭借高质量的文章和高频率的更新速度获得了最高积分,夺得第三期活动冠军。同时,完成了长篇小说《珍惜爱》,由天津社科院出版社出版,国家一级作家冯景元为该书写了序。期间,有多篇作品在报刊发表。
进入聋人高中后,她开始了第二部长篇小说《破茧成蝶》的创作准备。父亲知道她的想法后,深感忧虑,语重心长地对她说:“从《珍惜爱》可以看出,你虽然有一点儿文字功底,但你对文学的了解并不多,还是专心学习吧。”她诚恳地对父亲说:“写《珍惜爱》的时候,我只是想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为自己打开一扇窗。现在,我也看到了《珍惜爱》的幼稚。我写《破茧成蝶》不是为了文学,是为了让健听人了解聋人。我要告诉社会:聋人追求的是充满阳光的,有温暖的生活。我们并不想给社会添负担。”
《破茧成蝶》是一部描写残疾人充满血泪的奋斗与成长的故事。通过亲情、友情、爱情的细致描绘,使小说的触角深入到残疾人的内心世界,力图多视点、多侧面地展现小聋女的不服输、不放弃,只要走下去就能看到鲜花的信念。
《破茧成蝶》已完成27万字,计划寒假时完成初稿30万字。这部作品入选了中国作家协会年度重点作品扶持项目。
她计划从大四开始第三部长篇小说《太阳花》的创作,进一步展示聋人大学生毕业、就业,婚姻,爱情,家庭磨难,社会考验等。她要用自己的笔,呼吁社会
多年以来,朱明静一直用身残志坚、自立自强书写着成才之路,实现青春梦想,勤奋努力,拼搏进取,秉承天津理工大学“重德重能,求实求新”的校训,刻苦学习、投身实践、自强不息、奋发有为,书写人生新的篇章,将自己的青春梦想融入到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惠耳听力杭州惠耳听力技术设备有限公司始于年,是一家专业从事耳聋康复、助听器验配、听力设备的研发与推广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0多年来,惠耳听力努力为广大耳聋患者提供国内外先进的听力技术与助听产品。年经教育部批准,惠耳听力全力支持浙江中医药大学创办了我国第一个听力学本科专业-浙江中医药大学听力与言语科学学院,经过十年的努力,该专业已建设成教育部“国家特色专业”与浙江省“重点专业”,随着新专业的发展与科研人才培养水平的提高,与惠耳听力形成了很好的产、学、研特色!“惠耳听力宗旨:竭尽全力、康复聋人END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eirixinbaoa.com/bbfz/219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