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Yue木闻美国摄影师镜头下的红色

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不用开又便宜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974526.html

思想Yue

风声专栏()

美国摄影师镜头下的红色延安

编者按

6月22日,广东开平文化旅游摄影艺术季暨首届沙飞摄影周在开平美术馆拉开帷幕。在“时代的观看”暨广东红色摄影家学术研讨会上,国内多位视觉研究学者就红色摄影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的研究现状、视觉意义和历史价值,以及新时期的再认识等话题展开讨论。

9月29日,哈里森·福尔曼《美国摄影师镜头下的红色延安》摄影展在圣地河谷金延安开幕。内容展示了哈里森·福尔曼在延安的五个月时间里,走访拍摄的大量共产党人的照片。让我们透过美国摄影师的镜头看到了那个烽火年代共产党人队伍的风采,也看到了早期红色中国历程的另一方面的历史见证。对我们全面研究红色摄影的历史有着非常重要的史料和学术意义。

哈里森·福尔曼

美国探险家、作家、记者,年到延安采访,出版《红色中国报道》及《西行漫影》摄影集。

木闻

本名孙强,作家,人物、历史、摄影、文化题材爱好者。

美国摄影师镜头里的红色延安

木闻

「我们骑着马向西走,地面越来越崎岖。可是风景却把人民的勤劳和决心说出来了。这风景好像一幅织锦,织满了紧贴着崇山峻岭的种着小麦小米棉花玉蜀黍的农田。

「这些土地多数是荒废了好几百年的,两三年前才拿来耕种。……这片已被开垦的土地伴着顽皮的小孩,叫的猪,吠的狗,啁唽的小鸡,显得生气盎然。一群硕壮的牛迟钝地看着这景致。小孩子都穿着很好的布鞋——一个表示真正繁荣的标记,中国各处都是如此——并且看出是快乐、活泼和营养充足。」

这两段话,就是这次影展——《美国摄影师镜头里的红色延安》摄影者哈里森·福尔曼,在他的名著《北行漫记》中的记述。

延安(中国),延安城的宝塔和窑洞。

“红色中国”——福尔曼点题的这四个字,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陕甘宁边区、延安,直接赋予了颇有些前瞻与期待的“红色中国”的响亮名称。延安不单指辖区的这一片地域,而是一个即将建立的新中国的代称。

在福尔曼眼中,共产党领导的红色中国延安,不因地域偏僻、自然环境恶劣,以及正在遭受的国民党的种种限制和封锁,出现一丝困顿或停滞,反而直面艰难困苦,在黄土高原贫瘠的泥土里迸发出巨大的创造力,使得红色中国呈现着一派欣欣向荣的风景,一种闻所未闻的繁荣,一股蒸蒸日上的气息。

福尔曼在探访延安以前,已经是个“中国通”了。他有多个身份标签:探险家、作家,以及战地记者。他去过中国西藏,也到过陕北,那是一九三七年,卢沟桥事变前夕,福尔曼在陕北采访了红军将领彭德怀和贺龙。此后,抗战全面爆发,福尔曼又一次来到中国

福尔曼是个记者,他从重庆出发,向着延安,一路北行。一段伟大的记录,自一九四四年五月十七日开启,持续了五个月。我们这次展出的影像,即为福尔曼拍摄于此时。

延安(中国),八路军榴弹炮兵。

年春,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人员由21人组成,即领队谢保樵(时任国民党外事局副局长)、副领队邓友德(时任国民党新闻检查局副局长)及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宣传处长魏景蒙(负责检查外国记者稿件)及他的助手陶启湘,张湖生(负责业务工作),杨西崑(负责党务工作);中国记者9人:中央通讯社记者徐兆镛、杨嘉勇(中统特务),《中央日报》记者张文伯、《扫荡报》采访主任谢爽秋(中共地下党员)、《大公报》编辑主任孔昭恺、《时事新报》记者赵炳烺、《国民公报》记者周本渊、《新民报》主笔赵超构、《商务日报》记者金东平(军统特务);外国记者6人:美联社、英国《曼彻斯特导报》、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驻亚洲记者斯坦因,美国《时代杂志》、纽约《泰晤士报》、《同盟劳工新闻》驻华记者爱泼斯坦,伦敦《泰晤士报》、美国合众社记者福尔曼,《多兰多明星周刊》、路透社、《巴尔的摩太阳报》记者武道,《天主教信号杂志》、《中国通讯》记者科夏南汗神甫,苏俄塔斯社记者普金科。

延安(中国),山城景观。

中国西北部的窑洞,夏季凉爽,冬季温暖,

还能抵御炮击。

年5月17日,由驻重庆的外国记者发起组织的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一行21人,由领队谢保樵、副领队邓友德率领,于下午3时20分乘坐DC3道格拉斯巨型专机,由美国人驾驶飞抵陕西宝鸡。接着,由宝鸡乘坐陇海路专列开赴西安。然后经陕西合阳、韩城,从宜川东渡黄河,进入山西吉县,又从平渡关过黄河,再次回到陕西,出发两个星期后,才终于进入陕北延长。

延长(中国),在共产党经营的石油钻机上工作的人。

著名的三五九旅旅长王震将军前来迎接。这是福尔曼此次延安采访结识的第一个共产党人。一个星期后,当福尔曼抵达延安时,他很快见到了八路军参谋长叶剑英、朱德总司令和毛泽东主席。福尔曼在一次宴会上袒露心迹:“作为一个记者,我的任务在于寻求事情的真相,以便向美国人民忠实报道。”

延安(中国),伐木工人用骡子把木材从山里运到延安,

在这个市场上交易。白色的建筑是边区银行。

有一次,福尔曼与延安的美军观察组目击了八路军与日军的一次战斗。战后,“福尔曼像孩子般蹦跳起来:‘我要将所看到的八路军英勇战斗的故事,写成故事,拍成照片,告诉全世界人士,争取美国对八路军给以武器的援助,最后将日本法西斯打垮。’”

福尔曼采访了毛主席,毛主席“很易微笑,温柔地讲着话”,回答福尔曼的问题。

延安(中国),在前线的八路军战士。

近半年的延安探访,福尔曼与记者团向各自所在的外国新闻社、报社发出数以百计的电讯,红色中国的形象一时传遍世界。年,福尔曼在纽约出版了英文版《ReportfromRedChina》。次年,当时的北平燕赵社出版中文版《北行漫记》,中文字数为24万字。年福尔曼又将他在西北拍摄的照片编辑成画册在美国出版,同年,上海画报社将画册翻译出版,译名为《西行漫影》。福尔曼是这次记者团中,第一个出版见闻书籍的记者。福尔曼和他的这本书被评价为——“像斯诺的主要著作一样,《红色中国报道》打破了一些年来的封锁。同代人很快欢呼它,称它为权威性的目击者的证明书”。

更重要及更难得的——福尔曼在这次延安之行中,还拍摄了大量照片,记录着延安的广阔领域和饱满的生动细节——包括你即将看到的这些。当然,这只是其中很少的一部分。

延安(中国),八路军队伍坐在山坡上。

福尔曼自己也出现在照片中。一次,他和陕北的两个小丫头,一起“摆拍”,开心地缠着线轱辘。又一次,他和记者同行忍不住来了一场COSPLAY,穿上八路军的军装,勒着皮带,扎起绑腿,挎上“盒子炮”。福尔曼高高壮壮,浓眉大眼,两撇胡子,乐呵呵的。看得出,这是个幽默、热情的人。一如他的文字含蓄、简练,他的照片也平实、直接。他的镜头里,留下了那个年代特有的环境和时代特征,更多地则是——人,一群气质不同于固有印象的人。

福尔曼的照片是黑白的,但它又是“红色”的。福尔曼见证了当年红色中国延安的真相。

延安(中国),八路军战士。

年3月12日,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在美国《新共和周刊》发表文章评论福尔曼撰写的书。她说:“去年外国新闻记者访问团,曾访问中国北部和西北部的边区。现在第一次的报告已和国人(美国)见面了。纽约《前锋论坛报》赫里逊?福尔曼在他的《中国边区的报告》一书把他在‘边区’中五个月的见闻和八路军对日本人抗战的事迹写成生动的故事。并从他所拍的张照片中,选出了最好的65张做插图。此外,又有从15个敌后的游击根据地得来的珍贵地图和速写。”“据说,一般地福尔曼的故事是斯诺的《西行漫记》的续编。”“福尔曼这本普及版的书可以当作一本史料丰富的教本读,给研究现中国内部纠纷的人一个清楚的轮廓。在许多国家中,包括日本、印度和中国自己,这本书已经给几百万年青年人当作游击战争的手册。除了它的可靠的资料之外,它是一本伟大的作品。渲染着幽默和魔力,超出斯诺所有的作品之上。有了这样的价值,但对于中国的另一方面说他是一个刺针,而且无论这个政党将来怎样勉力,它仍旧会是一个刺针,除非中国政府采取了一个简单的步骤,把民主介绍到中国去!”

延安(中国),延河的岸与山。

年3月16日,《解放日报》第1版报道美评论家斯温格评福尔曼的报道。报道说:“华盛顿8日讯,斯温格在广播中评论福尔曼所著《红色中国报道》”。斯温格说,“延安——中国共产党的所在地遭受党国军队的封锁,以致美国记者也不能去,一直到去年重庆本身组织了记者团到延安时才去。今天出版的福尔曼所著《红色中国报道》一书是第一部详述该地旅行记者的书籍。”“共产党在他们武器和资源所允许的范围内,经常地、坚持地和有效地进行对日战争。”“在七年的战争中,共产党已作战次。”

延安(中国),行进的队伍停下来用餐。

此后,福尔曼的这本书,在中国有两个中文译本,一个是陶岱翻译,由北平燕赵出版社年8月出版的,译名为《北行漫记》。另一个是万歌、胡火等9人集体翻译,由上海认识出版社出版,译名为《中国解放区见闻》。年8月3日,《解放日报》第4版报道了《中国解放区见闻》书讯。全书为29章,共页。史沫特莱为该书写了序言。序言说,这本书是年外国记者访问团到边区做了数月访问后,第一本在美国出版的关于解放区的书;而且直到现在为止,它仍然保持着同类书中最好的销路,得到了广大美国读者的热烈欢迎。

这些记录着真相的照片,也将为历史永久作证。

延安(中国),八路军战士从飞机上卸货。

延安(中国),在共产党经营的纺织设备上工作的人。

延安(中国),八路军护士。

延安(中国),一名八路军士兵,

兴高采烈的拿着缴获的特别有价值的日军战利品电话设备。

中国共产党控制的华北地区,

在情报上很大程度上依靠人民掌握敌人行动的,

借助缴获的电话设备。

延安(中国),给八路军士兵递一碗水的乡村妇女。

延安(中国),前线准备战斗的八路军战士。

延安(中国),哈里森·福尔曼为女孩拿线轴。

延安(中国),扛着木制大炮的民兵。

延安(中国),给八路军战士送食物的女人。

陕西省(中国),士兵们正在单杠上加强体能训练。

延安(中国),士兵们在损坏的飞机周围挖掘。

陕西省(中国),展示武器装备的士兵,

可能从日军据点缴获的。

陕西省(中国),中国红军战士在战场的阵地上。

透过福尔曼的镜头,

看到你心中的延安了吗?

木闻

在美国摄影记者福尔曼几十年前的镜头里,宝塔、清凉山、延河、窑洞、战士、战马、城门、垛口、老街、瓦屋、高原、草木……还有延安的百姓,老人、孩子,尤其是“中华民族优秀儿女”,那些充满活力的年轻的血肉之躯。

福尔曼在延安的五个月时间里,走访了很多地方,采访了很多共产党人,拍摄了大量照片。毛泽东、朱德、周恩来,以及共产党的许多高级将领,还有邓颖超、康克清、浦安修,都是福尔曼镜头里的人物。这次摄影展,我们则更多地选择了福尔曼拍摄的延安普通士兵、平凡百姓。看得出,这本来就是福尔曼的兴趣所在,以及他采访拍摄数量最多的群体。

普通,平凡,真切——这或许是福尔曼的摄影镜头语言的特色。他认识了很多普通人:家庭生产劳动英雄李来增、铁工劳动英雄李之华、火夫劳动英雄董又兴、战斗员劳动英雄李伟、妇女劳动英雄郭凤英、「二流子」改造成的劳动英雄刘森海……

福尔曼将红色中国与美国做对比:没有工业,知识缺乏,迟滞的农业文明,完全古老的技艺,所有的物品,一粒纽扣,一件陶器,一支牙刷,一块肥皂,乃至弹药、电池、电线、皮鞋——“都在那些不值得提名字的工厂中制造”。但是,延安是劳动者的社会,具有“绝大的热情和无限的耐性”。福尔曼认识到,“这都是共产党努力的结果”。

透过福尔曼镜头里的人物与事物,我们看到的当年的延安,就是心中那个熟悉的延安。

只是,福尔曼照片里的延安,又不像是我们心中熟知的延安。

——巍巍宝塔矗立在高高的山上。那时的山,真是濯濯童山。光秃秃的,连一棵树也没有,只有黄土,白生生地刺眼。

——不知是谁,正策马扬鞭向远处的集镇奔去,身后留下圆拱形的城门洞。这是延安古城的南门么。

——石窟幽暗,佛像漫灭,慈悲为怀,注视着印刷工人操作机器。那么,这里就是清凉山万佛洞,中央印刷厂的所在了。

——山卯沟壑间,遍布着星星点点的窑洞,愈发显得黄土高原深沉厚重。山脚下蜿蜒的小路上,那一队行军的兵马,犹如蚁行,好小好小。却绝不是渺小,而给人以要猛然迸发的力量。

福尔曼的镜头里,山川巨变,细致入微。

高妙的摄影师总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eirixinbaoa.com/mrxbjj/2239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